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森子:石鏡斜雨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4-25

 2017-04-10 


有時,或近于無意識,我情不自禁地戲謔或反諷,它們或成了語言、生存態(tài)度的第一反應。在我看來,未經過反諷、戲謔過的莊嚴、贊美、抒情都是不靠譜的,不值得信賴。時代生活嚴峻于我,還是我嚴峻于詩歌?我知道這未必就是對的。還應該有其他途經——令我由衷贊美的事物,我必須加以重視。

思想的深刻與難度不同于詩歌,那些問題式的東西不值得詩歌去努力,詩歌是呈現、表達存在感,是閃電、光、照亮。請問光的難度是什么,深度是什么?還有音樂——鋼琴、小提琴解決過什么問題?什么也不解決,這是詩的態(tài)度。這種問題思維不適于詩歌。

對于詩來說,其作者想說什么、表達什么,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沒那么重要,至少沒有詩本身的言說更重要。

在寫作中要勇于矛盾于自我,因自我的正確性(情感傾向、價值取向)受制于時代、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和限制,而詩的神秘在于時時能超出寫作者自己。所以,應該敢于自我質疑,并接受詩的修正與割舍,哪怕這看似并不完滿,或者說不能完全遂作者的愿。偉大的詩——即不能完全順從于作者。

追求完美是對不完美的一種肯定性的維護,而不是相反。否則,無從生活和寫作。

生活就是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詩也不像生活想象的那樣。所以不要追求兩者的平等,而是贊賞其個性與自由,由它去……

詩歌可以表達復雜的經驗,但不能因此就說詩歌是復雜的。

我們還能在這樣、那樣的年代繼續(xù)生活下去,就是說我們還未被那些龐大、可怕的因素完全嚇倒,我們還有作為人最基本或是最低的尊言,這一尊言是詩不能放棄的最為珍貴的東西。我更看重在基本、日常狀態(tài)下詩的發(fā)現與建構,從一個詩人的一生寫作來說這是最大的安慰。因此,不必奔著特殊性而去,我們大多認為的特殊性其實是普遍的,它不比在日常中的發(fā)現、發(fā)明更珍貴。

寫詩也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老想著別人怎么樣看你、看你的詩。如果你對自己都不好,還有可能對別人好嗎?你寫詩如果一直是為了討別人喜歡,寫別人喜歡的詩,在你自己的內心中詩也許還是很模糊的,或者說你自己并不完全贊同。那該怎么做,沒有別的方法,就是首先要讓自己滿意。

詩中應該自然地包含道德、倫理,社會教化作用,現實感,而不是將它們作為寫詩的前提,或寫作的最重要指標來強加給詩人。雪萊,波德萊爾都有這方面的見解,美(即真)、愉悅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在自然包含之中,而不是在求強、強迫之中,成為衡量詩人作品的重要標準。即美之外的社會要求與原則,是詩人寫作的一種義務,它們不是必須的、第一位的。

對與錯局限于我們所處的時代。雪萊說,詩人不應受時代對與錯關系的影響,至少應該認識到對與錯僅是這個時代的認識的對與錯。我們不應該僅僅為需求、需要而寫作。這方面的例子: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對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的偏愛,再加上東歐的一些詩人,喜歡他們沒有錯,但這種喜愛主要還是來自于我們的缺乏和需要,并不是純粹的愛,因此需要之愛必有其限度,它與真正的、無條件的愛仍有距離。所以我們也應該警惕我們的需要,這是明確的也是功利性極強的愛,應該看到它的限度。我們是否能為我們自己留有一方純粹是愛好的,而沒什么實用性目的寫作空間呢?

不是我們要跟古詩競爭,是古詩要和新詩競爭,以此它才能保持活力。

古詩是我們的經典遺產,但不是我們寫詩的標準。新詩與古詩不同,正是其魅力所在。

就詩人一身份來說,我們與古代詩人雖然有許多不同,但更多的還是這不同中的相同。在精神氣質方面幾乎沒有大的變異,也可謂一脈相承。情感方面更是不能分出高下優(yōu)劣。讓人糾結的不就是新詩的體例嗎,這一被人垢病處正是新詩所獲得的自由。古代詩人難得享受這一自由。

云中朦朧的月亮就像是詩人隱秘的資產,月光還是大眾的低語。

口語的直接性可以治療詩人的自戀,當然也要防范其反諷式的貧乏化。

一個人的胸中都是惡氣或怨氣,寫出的詩再好也不值得一看。

讀90后年輕詩人的作品,感覺情緒多為灰色,寫死亡的較多,而快樂的詩鮮見。生存壓力已經能從他們的作品看到。有鄉(xiāng)村生活經驗的,多從回憶故鄉(xiāng)、童年生活入手;而寫城市體驗的掙扎的過多;比較講究的,抽象與具體結合的意向稍好一些;也有比較有個性的性情詩人,多采用口語化、反諷式的表達方式。也許時代生活和當代詩對他們的影響是雙重的,整體來說是消極的因素占上風。這是應該警惕的。也就是說,我們上一兩代詩人給予他們積極的影響不夠,也許將造成年輕一代和我們成為跨代的同一代人。

下午讀某雜志上幾位詩人的詩選,要說寫得都不錯,老道,韻味也頗足。但就閱讀期待來說不令我滿意,經驗的成分太多。突然,我想說:“詩被經驗所俘獲”。雖然詩離不開經驗,但總要超出一些吧,或是有經驗不可控之處。我想看到詩對經驗的反抗,而不是無條件的順從(至少是我的順從從游泳者過渡到波浪)。也許,要時時體會詩對駕馭者的反對。我想到的詩本身有著不可名狀的成分,讓人直覺地觸發(fā)一些玄機,如同被路上的石子絆一下,產生了動作的起伏,又難以一下子說破。

在一次文學講座中,我談到朗誦腔的問題,詩人本能地討厭朗誦腔,假空,偽抒情,程式化,但朗誦腔確實很有吸引力,詩人不知道朗誦者如此動情的情感從何而來,這極不真實。我對學員說,朗誦腔是要抓人,而我(詩人)朗誦是要放人,給聽者以自由。還有背景音樂,這個我也不喜歡(除非是詩人自選、情境十分契合的),人聲本是最好的音樂,我說人的聲音是萬物中最好聽的聲音之一,絕不遜于鳥鳴。

說詩是一種聲音,是因為詩保留了語言形成之前的一些基本元素,源頭性的東西,以及語言發(fā)展、成熟,使用過程中變異的東西。因此,詩不低于語言,語言只是聲音的可塑性、文明的一種需要和結果。

詩人的形象:他是一個聲音的收集者,保存者,進而他是一個聲音的研究者,音響的空想家,最終,他以自身為樂器演奏、發(fā)聲。

近年,有提倡什么難度寫作的,其用以反對平面化、平庸化寫作。但我不提倡也不贊同什么難度寫作,寫作本身已經包含這一問題,單獨提出難度,那寫作中的其他元素的平衡將會受到影響。難度只是寫作中的一維,而寫作是多維的。其實難度寫作這一概念的提出,可能是用以否定某些寫作傾向,而在我看來,寫作更多的是給予差異性的肯定。所以難度寫作一說,頂多只是現象對現象,并不是寫作的實質。

連陰雨,雨也有顯著的壞脾氣!翻看某人的一首詩,忽然感到不要寫得太洋氣,也不要太文氣。要坦蕩,有泥土、雨點的氣息。也不能太邏輯,要破掉它的鏈子,策蘭怎么說的,不連貫是詩的權利。只隱約感覺到它似乎存在過。

在一篇訪談中,我說:“永遠是下一首詩使上一首詩成立?!毕D嵴f寫詩的目的是誕生更多的詩(大意)。我在一首詩的開端不知道如何結尾,寫作的過程中有那么多的變數、可能性,這也是寫詩的魅力所在。如果說非要預知那個結尾,那一定是下一首詩的開始。這就像隆起的山巒一樣,我在一首詩中說:“山傾向于開始,而不傾向于結束?!彼冀K處于生成狀態(tài)(而終止只是一種錯覺),如果你說是處于毀滅之中也可以,我不反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