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湯(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麥冬、當歸、川芎、芍藥、人參、桂枝、阿膠、丹皮、甘草、生姜、吳茱萸 主治:各類虛、寒、瘀血性婦科疾病,以月經病為多。 腹形:不定,多為平、瘦。 腹力:中等至稍軟,以稍軟較多,但不會軟弱無力。 腹證:1、臍旁、臍下及少腹壓痛,但一般無條索、硬結和腫塊。 (1)臍旁以大巨、滑肉門這四處壓痛為主。 (2)臍下以臍下2橫指附近橢圓形抵抗及壓痛。 (3)少腹壓痛較少見。 2、小腹部冷感和脹滿感。小腹冷感可為自覺癥狀、也可以是他覺腹證。脹滿感多為自覺癥狀,一般不可觸知。 3、小腹部牽引痛。 除腹證外,尚有以下幾點外證是該方特點: 1、唇干裂。 2、手掌干燥、發(fā)熱。 3、下肢皮膚甲錯。 相關方劑: 1、雖有本方腹證,但如果下腹部可觸及明顯腫塊、硬結的話,一般考慮用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 2、本方可以認為是當歸四逆加吳萸生姜湯變化而來,但是從腹證上講,本方腹部壓痛多見于臍旁和臍下,而當歸四逆加吳萸生姜湯腹部壓痛多見于臍旁、左右鼠蹊部(腹股溝) 腹證解析: 本方是虛寒性的瘀血證,兼有少陽火逆津傷。故具有瘀血的典型腹證——下腹部壓痛,但是因為是虛性的瘀血,故多不具有腫塊、硬結。還具有小腹冷感這一虛寒性腹證。少陽火逆津傷沒有典型的腹證,而是表現為唇干裂和手掌干燥、發(fā)熱。而下肢皮膚甲錯也是瘀血的外證之一。 本方腹證并非十分典型,故尚需結合外證、舌脈及主訴等綜合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