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歷代醫(yī)家都說《傷寒論》無補法,但是后世立法都從補虛用藥。什么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不勝枚舉。遍觀經方113,單純用以補虛的方劑倒是不多,而小建中湯就是其中的代表。后世云:實人傷寒發(fā)其汗,虛人傷寒建其中。建中建中非小建中湯莫屬。 小建中湯是桂枝湯的變局,由桂枝湯重用芍藥之二倍,并加入飴糖半斤。曾有名言評論桂枝湯:外證得之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化氣調陰陽。關鍵在于這一個調字,不是補陰陽,后世濫用補法,導致很多郎中治不好治不壞,并美言曰調理,慢病記不得,動至幾個月服藥,每一副藥二十多味藥材。 《傷寒論》載小建中湯第一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病以傷寒命名,可見外證未解,然而出現(xiàn)了腹中拘急疼痛,這個時候就要用小建中湯外可以發(fā)汗解表,內可以以芍藥、飴糖緩急止痛。這也是酸甘化陰,辛甘化陽,所以說是調陰陽,不是補陰陽。 第二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心悸煩躁呢?因為心陰不足,心火浮動,芍藥重用可以養(yǎng)血滋陰,去煩躁而生心液。所以說虛人傷寒建其中,小建中湯可以養(yǎng)汗,給發(fā)汗以源頭?!睹t(yī)類案》中記載:許叔微許學士曾經治療尺脈弱,因此以小建中湯服用十八天,等到尺脈起,才用麻黃湯發(fā)汗解表,一劑而愈??芍^深得祖師仲景之心法。 小建中湯是太陰和太陽并治,以桂枝湯和太陽表之不和,重用芍藥飴糖沉入太陰。《傷寒論》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這也是桂枝湯治療太陰病的經文提示,桂枝湯經方之冠實在是實至名歸。因此小建中湯治療腹中疼痛,也是由此得來。 《金匱要略》載有小建中湯條文有二,一在虛勞,二在婦人病三篇。婦人病三篇中載: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梢娦〗ㄖ袦侵委煾雇吹囊毁N神藥,很多人方證對應一兩付腹痛就可以止住。小建中湯是一個補虛效力非常不錯的方子,臨床上可以治療很多虛性疾病。江爾遜老曾經以小建中湯治療虛性瘧疾,療效很好。后世治療虛性瘧疾,即勞瘧的何人飲同樣是這種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