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蒼生 作者:周偉兵 在泰國很難看見乞丐在街頭流浪,倒是僧侶化緣的場景不時遇到。那天我一大早在曼谷的街上溜達,迎面就碰到一個捧著缽盂的出家人,只見他光頭赤足右肩裸露,披在身上的佛衣橙黃燦耀,在靜靜的晨曦里宛若一個上天下凡的外星客。他掠過繁華走向熙攘,看樣子是要到哪兒去化緣。我一時好奇,就跟上他去探個究竟,他身后還有一個身材瘦小的年輕人,也好奇心十足地成了小尾巴。 那僧人左彎右拐來到一處攤點云集的早市,剛剛在一家店鋪前站好行禮,那店主就把已準備好的一袋食物放到他的缽盂里,接著雙手合十以表虔誠。幾個店子下來,那缽盂很快就滿了,我以為此時僧人會馬上收兵,卻不料他回頭與尾隨的小伙子嘀咕了幾句,那年輕人就掏出一個大袋來,迅速把缽中食物倒騰過去,這和尚就又拿著空缽去化緣了。我被眼前的這一幕震驚了。 旅行途中,我向?qū)в翁岢鰜?,希望他能夠反映給當局。話音未落,導游就哈哈大笑起來:“周先生您弄錯了,真的弄錯了。泰國人都信佛,真假和尚一眼就能辨清楚,您見到的一定是真和尚?!苯又?,他向我詳細介紹起當?shù)氐纳婈P(guān)系來。原來,泰國寺廟的僧人都靠化緣為生,早、中兩餐之后就不再進食了。寺廟每天清早都會派人沿街化緣,化緣來的食物不僅個人吃、全寺廟的僧人吃、天下的餓肚之人都能吃。所以,他們化緣是多多益善,拿不了了才返回。返回后一份份擺上案幾,念經(jīng)禱告,然后享用。多出的會通知慈善機構(gòu)派車派人將其送到福利院、養(yǎng)老所這些地方,接濟窮人或老幼。那些缺吃少喝的人只要找到寺廟,都能得到一份布施的,這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比較完善的機制。 “那么,長年累月這樣化緣,布施善食的老百姓能受得了,愿意持恒下去嗎?”我提出疑問。導游答道:“這樣的習俗已延續(xù)了幾百年,差不多跟泰國的歷史一樣長了。百姓們愿意向僧人布施善食,一是因為他們都信佛,敬仰佛祖尊重僧侶;二是在他們的觀念里這些也是獻給自己的祖先長輩,濟予天下蒼生的,他布施得越多,堅持得越長久,善緣就越深,于己和家人就越有益。所以,他們是心甘情愿甚至認為必須去做的。就像中國人進寺廟要上炷香,獻上些祭品一樣?!边@下我才恍然大悟。 我非常慚愧,有一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深深內(nèi)疚。環(huán)境一步步地改變著我們,使我們從心地光明胸懷坦蕩的信者,逐步淪為了現(xiàn)在這般心存幽暗的疑人。我真的很贊賞泰國這樣的傳統(tǒng)習俗和相助理念——以寺廟為樞紐,聚天下善者之食,去接濟天下窮人之饑,在人人助人中實現(xiàn)人人愛人和人人被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