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角色
蘇三:旦
王金龍:小生
劉秉義:老生
潘必正:老生
崇公道:丑
情節(jié)
玉堂春(即蘇三在院時名)既解抵太原,適王三公子金龍,受任山西巡按。初下車,按臨該府查閱刑卷,見有謀死本夫一案,以事關(guān)逆?zhèn)?,遂會同布政按察二使司,提轅親鞠。不意乍聞小字,既懷狐疑,及親嬌容,更增感觸,玉堂春方一舉首,而王按院神經(jīng)之中,已大蒙棘刺,一若感受無量劇烈之電氣者。煞時間昏暈不省事。只得暫時托病輟訊。既而神經(jīng)恢復(fù),重行審理。王金龍竭力忍耐,詳加研詰,覺女犯所供前情,無一非往事重提。雖強自遏抑,然與二司辯論之時,終不免語涉偏袒。入后,蘇三供詞,愈說愈近,王按院一念往日愛情,及目前蘇三慘狀,不覺忍俊不禁,心如刀剜。頓時又忘其所以,幾欲降身下座,一握纖纖,而唇吻之間,亦不自知覺,竟吐露出極親愛極可憐之稱謂來矣。適經(jīng)二司冷語點破,方自慚惶無地,復(fù)又托疾委二司審理。二司略一盤訊,知蘇三與按院極有關(guān)系,故意退出休憩,以為王地。王金龍果下堂小語,只以兩廊侍從人多,不便絮絮。止略一慰籍而已。
注釋
此劇為生旦重頭戲,旦重唱工,生重做工,其描摹王三公子一段神,頗不容易。既不可過莊以背戲情,又不可太露以失身份。須于忍俊不禁中,自然流露。方不致貌合神離。四盞燈與小孟七合演,深得不即不離之致。見崔靈芝唱此,清脆激越。聲澈云霄,苦緒幽情,曲曲傳出,洵不愧菊部侍郎之目。此次梅郎來滬,頗以是劇哄動一時,惜陳嘉祥之王公子,太平庸無精彩,以致梅郎亦不免因之減色。噫戲角配置失當(dāng),誠于全劇有大關(guān)系哉。
根據(jù)《戲考》第五冊整理
(王金龍上。)
王金龍 (引子) 今奉圣命,來到洪桐。
(念) 今奉圣命出帝京,察訪惡霸與刁民。不論皇親與國戚,王法二字不容情。
(白) 本院王金龍,今奉帝命,放我八府巡按,出京以來,路過九州八府,一百零八縣。來在洪桐縣下馬,內(nèi)中有一謀殺親夫一案,少刻等二位年兄到來,一同審問。伺候了。
(門子上。)
門子 (白) 二位大人到。
王金龍 (白) 有請。
(劉秉義、潘必正同上,二門子同上。)
王金龍 (白) 不知二位年兄駕到,未得遠(yuǎn)迎,多有得罪。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我等來得鹵莽,望大人恕罪。
王金龍 (白) 豈敢。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大人出京以來,路過幾州幾府?
王金龍 (白) 路過九州八府,一百零八縣。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哪里下馬?
王金龍 (白) 太原府下馬。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內(nèi)中可有什么奇巧案件?
王金龍 (白) 奇巧案件倒有,內(nèi)中還有一謀殺親夫一案。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大人今日審問,不知哪一案?
王金龍 (白) 自然先審謀殺親夫一案。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既然大人審問,我等轅門伺候。
王金龍 (白) 少刻審問,煩勞二位大人一同審問。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告辭。
王金龍 (白) 請。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告辭別。
王金龍 (白) 少刻奉。
(劉秉義、潘必正同下。)
王金龍 (白) 來。吩咐傳點開門。
(王金龍下。)
門子 (白) 傳點開門。
(吹打,四龍?zhí)?、刀斧手、三門子、劉秉義、潘必正、王金龍同上。)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帶長解。
門子 (白) 帶長解。
(崇公道上。)
崇公道 (白) 參見三位大人。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可有公文?
崇公道 (白) 有的。
劉秉義、
潘必正、
王金龍 (同白) 呈上來。
門子 (白) 當(dāng)堂拆封聽點:長解一名崇公道,護(hù)下一名崇公道。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哽,一人該當(dāng)二役??创笮趟藕?!
崇公道 (白) 且慢。封皮上面,沒有小人名字,大人再責(zé)不遲。
劉秉義、
潘必正 (白) 請問大人,此刑可免?
王金龍 (白) 免。
劉秉義、
潘必正 (白) 犯婦可曾帶到?
崇公道 (白) 現(xiàn)在堂口。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帶上堂來。
崇公道 (白) 是。犯婦走起。
蘇三 (內(nèi)白) 苦嚇!
(蘇三上。)
蘇三 (西皮搖板) 來至在都察院舉目觀望,
兩旁的刀斧手嚇得我膽戰(zhàn)心寒。
我此一去好有一比,
崇公道 (白) 比做何來?
蘇三 (西皮搖板) 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無還。
崇公道 (白) 此番前去,大人開活你的死罪。
蘇三 (白) 你才怎講?
崇公道 (白) 開活與你。
蘇三 (白) 有勞了。
崇公道 (白) 犯婦帶到。
王金龍 (白) 犯婦因何不抬頭?
蘇三 (白) 有罪不敢抬頭。
王金龍 (白) 恕你無罪,抬起頭來。
蘇三 (白) 謝大人。
王金龍 (西皮搖板) 本院舉目來觀定,
原來蘇三到來臨。
一霎時不由我神魂不定……
(王金龍暈。)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帶下去。掩門。
(劉秉義、潘必正、龍?zhí)?、蘇三、崇公道同下。)
(中軍上,先生肩病。)
中軍 (白) 先生請轉(zhuǎn)。
先生 (白) 何事?
中軍 (白) 不知我家大人得的什么病癥?
先生 (白) 乃是單思病。
中軍 (白) 自有相思病,哪有單思???
先生 (白) 你既知何必問我?
中軍 (白) 果然是名醫(yī)!
先生 (白) 不是名醫(yī),頭上頂子哪里來?
中軍 (白) 果然是高才!
先生 (白) 不是高才,這個衙門里頭,也能踱出踱進(jìn)?
中軍 (白) 送先生。
(先生下。)
中軍 (白) 請大人升堂。
王金龍 (西皮搖板) 又聽得眾衙役喧嚷之聲。
(白) 升堂!
中軍 (白) 升堂。
(劉秉義、劉秉義、龍?zhí)淄?。?br>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參見大人。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請坐。
劉秉義、
潘必正 (白) 請問大人,還是新病,還是舊病?
王金龍 (白) 乃是舊病新發(fā)。
劉秉義、
潘必正 (白) 倒把我二人吃了一驚。
王金龍 (白) 多蒙二位年兄掛念。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此案可問?
王金龍 (白) 此案乃朝廷重犯,哪有不問之理?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既然大人愛民,你我大家同審。來,帶長解。將犯婦帶上來。
門子 (白) 帶長解。將犯婦帶上來。
(崇公道、蘇三同上。)
蘇三 (白) 參見三位都天大人。
王金龍 (白) 可有狀?
蘇三 (白) 有。
王金龍 (白) 呈。
蘇三 (白) 無。
王金龍 (白) 哽。問你可有狀,你說有;叫你呈,你說無。分明是個刁婦。二位年兄,與我用刑。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分明是個刁婦。來,看刑伺候!
蘇三 (白) 且慢。犯婦有話回。
門子 (白) 朝上回。
蘇三 (白) 啟稟三位都天大人:臨犯婦此罪,亦非犯婦自己所為,乃趙安皮氏,銀錢多了,將犯婦買成一個死罪。臨行之時,監(jiān)中有一人,替犯婦寫成伸冤大狀,尤恐皮氏搜去,因此藏在枷內(nèi)。哎呀,三位大人,將犯婦當(dāng)堂劈鎖開枷,犯婦至死也落得瞑目了!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請問大人,此刑可免。
王金龍 (白) 免。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來,當(dāng)堂劈鎖開枷。
龍?zhí)?nbsp; (白) 咋,當(dāng)堂劈鎖開枷。
(崇公道開枷。)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三日后領(lǐng)回文。
(崇公道下。)
王金龍 (白) 犯婦照狀子上面一一訴來。
蘇三 (白) 三位都天大人容稟。
(西皮導(dǎo)板) 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
王金龍 (白) 哽,狀子上面寫的蘇三,口稱玉堂春,分明是個刁婦!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分明是個刁婦,來,看掌!
蘇三 (白) 噯噯噯,大人哪……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兩廂退下。
(龍?zhí)淄隆#?br>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面朝外跪。
蘇三 (西皮慢板) 玉堂春本是公子取名。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幾歲進(jìn)院?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在院中過了幾載?
蘇三 (西皮慢板) 在院中住了整九春。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你開懷是哪一個?
蘇三 (西皮慢板) 十六歲開懷是那王……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王什么?
蘇三 (西皮慢板) 王公子,
他本是吏部堂上三世人。
公子頭次進(jìn)了院,
一見犯婦笑臉生。
見面銀子三百兩,
吃杯香茶就出院門。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大人,
王金龍 (白) 年兄。
潘必正 (白) 想那王公子,初次進(jìn)院見面,銀子三百兩,吃杯香茶就走。你我看將起來,可以算得大人的慷客。
劉秉義 (白) 哪里是慷客,分明王門中出了敗家之子。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依我看來,可以算得一個慷客。
劉秉義 (白) 算不得。
王金龍 (白) 算得。
潘必正 (白) 年兄,大人說算得,你我就賴算得嚇!
王金龍、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笑) 啊,哦哈哈哈……
(同白) 講!
蘇三 (西皮慢板) 公子二次進(jìn)院門,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帶來了多少銀子?
蘇三 (西皮慢板) 帶來了三萬六千銀。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在你院中過了幾載?
蘇三 (西皮慢板) 在院中未過一年整,
三萬六千化作灰塵。
劉秉義 (白) 唗!想那王公子在你院中,未過一年,將三萬六千銀子,俱已花盡,難道你肚中吃的銀子,穿的銀子不成?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想他院中有他的支銷。
劉秉義 (白) 大人,你怎么曉得他的支銷?
王金龍 (白) 這個狀子上面,寫的支銷。
劉秉義 (白) 哦,狀子上面寫的,不是大人曉得的?
蘇三 (白) 犯婦自有支銷。
潘必正 (白) 大人、年兄,你我就審他的支銷。
蘇三 (西皮慢板) 先打金盆和玉盞,
后制點花白玉瓶。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也用不了這許多。
蘇三 (西皮慢板) 十錦花園公子造,
玉石欄桿雕刻鮮明。
后來鴇兒起歹意,
數(shù)九寒天趕出院門。
王金龍 (白) 哽。王公子在你院中,未過一年,三萬六千銀子,俱已花盡。數(shù)九寒天,為何將他趕出院去?
蘇三 (白) 非是犯婦,乃是忘八鴇兒之過。
王金龍 (白) 如此說來,狠心腸的鴇兒!
潘必正 (白) 鐵心腸的忘八!
劉秉義 (白) 遇見倒運的嫖客,才會著這無情的婊子!
王金龍、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笑) 嚇,哦呵哈哈哈……
(同白) 講!
蘇三 (西皮慢板) 公子出院討了飯,
到晚來吏部堂上巡鼓更。
劉秉義 (白) 大人、年兄,想王公子出身不高。
潘必正 (白) 怎見得?
劉秉義 (白) 王公子乃是吏部堂上之人。又在吏部堂上打更,豈不是不高?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想那王公子時運不濟(jì)。昔日有一個陳慶鴻先生,得中頭名狀元。
劉秉義 (白) 此公子比不得那公子。
王金龍 (白) 將今比古,可以比得。
潘金龍 (白) 年兄,大人說比得,你我就比得。講,你是怎么知道?
蘇三 (西皮慢板) 賣花金哥對我講,
因此上犯婦才知情。
潘必正 (白) 你可曾探望于他?
蘇三 (西皮慢板) 隨帶銀子三百兩,
關(guān)王廟內(nèi)會一會情人。
劉秉義 (白) 你可曾看見?
蘇三 (西皮慢板) 公子一見懷中抱,
周倉爺桌下敘一敘交情。
潘必正 (白) 大人、年兄,想玉堂春乃是有義氣的。
劉秉義 (白) 怎見得?
潘必正 (白) 想那王公子身上襤褸,玉堂春不嫌腌藏,懷中就抱,周倉桌下,敘敘舊情,豈不是義氣?
劉秉義 (白) 哪里是義氣?他們娼門之女,一派作造。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想玉堂春,本來有義氣的。
潘必正 (白) 大人說有義氣,年兄,你我就算他有義氣的。講。
蘇三 (西皮慢板) 公子拿銀回家轉(zhuǎn)。
落風(fēng)坡前遇了強人。
潘必正 (白) 想那王公子實在命苦。
劉秉義 (白) 怎見得?
潘必正 (白) 想玉堂春與他三百兩銀子,行在中途路,又被強人搶去。
王金龍 (白) 想那王公子時運未到。
劉秉義 (白) 哪里是時運未到?分明他死要貪花!
王金龍、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笑) 哈哈哈……
(同白) 講。
蘇三 (西皮慢板) 公子三次進(jìn)了院,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三番兩次,前后則甚?
蘇三 (西皮慢板) 拐帶銀子出院門。
王金龍 (白) 哽。想那王公子在你院中,花了三萬六千銀子,為何落了個“拐帶”二字?
蘇三 (白) 并非公子拐帶,乃是犯婦自己贈他的。
王金龍 (白) 贈他多少?
蘇三 (白) 黑夜之間,一無天平,二無星秤,用手平來,不過三百余兩。
王金龍 (白) 這就不錯了。我在旅店之中,一無天平,二無星秤,手平不過三百余兩。莫非玉堂春我的妻?
劉秉義 (白) 大人,想她乃是朝廷的重犯,不是大人寶眷。大人不要錯認(rèn)。
王金龍 (白) 二位年兄,想本院舊病又發(fā),不能審問,煩勞二位與我代審。
劉秉義 (白) 年兄,大人的病又犯了。不能審問,你我來背審背審。
潘必正 (白) 犯婦你將公子之事,一一訴來。
蘇三 (白) 大人容稟。
(西皮二六板) 公子拿銀上京進(jìn),
玉堂春南樓裝病人。
公子倘若不點中,
他不娶來奴不嫁人。
劉秉義 (白) 你說不嫁人,怎樣嫁與山西沈洪?講。
蘇三 (白) 大人哪!
(西皮流水板) 那一日梳妝來照鏡,
樓下來了沈官人。
主仆二人對奴講,
要學(xué)公子娶奴身。
手扶樓門將他罵,
罵的言語實難聽。
主仆二人出了院。
劉秉義 (白) 他就罷了不成?
蘇三 (西皮流水板) 忘八鴇兒巧計生。
劉秉義 (白) 生什么巧計?
蘇三 (西皮流水板) 足賣銀子三百兩,
劉秉義 (白) 鴇兒呢?
蘇三 (西皮流水板) 鴇兒到手一斗金。
劉秉義 (白) 你可曾隨他前去?
蘇三 (西皮流水板) 那一日洪桐來報信,
公子中了皇榜第八名。
關(guān)王廟內(nèi)把香進(jìn),
一馬雙跨到洪桐。
劉秉義 (白) 到洪桐住了幾載?
蘇三 (西皮流水板) 到洪桐未過一年整,
劉秉義 (白) 皮氏待你如何?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皮氏大娘起毒心。
劉秉義 (白) 起什么毒心?
蘇三 (西皮流水板) 帶來一碗羊肉面,
犯婦遞與沈官人。
官人不解其中意,
吃一口來哼一聲。
昏昏沉沉倒在地,
七竅流血命歸陰。
劉秉義 (白) 那皮氏就罷了不成?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皮氏大街高聲罵,
他說犯婦害死了人。
驚動鄉(xiāng)鄰和地保,
拉拉扯扯到官廳。
劉秉義 (白) 頭堂官司怎樣審法?
蘇三 (西皮搖板) 頭堂官司審得好,
潘必正 (白) 這二堂呢?
蘇三 (西皮搖板) 就變了心。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怎樣變心?
蘇三 (西皮搖板) 王知縣貪贓銀一千兩,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眾衙役分了多少?
蘇三 (西皮搖板) 合衙分了八百銀。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可曾提來對審?
蘇三 (西皮流水板) 上堂來先打四十板,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可曾招認(rèn)。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皮鞭打斷數(shù)十根。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打死你也不該招認(rèn)。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犯婦本當(dāng)不招認(rèn),
只是無情棍棒難受刑。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不想人命關(guān)天,招認(rèn)就要抵命,但不知在監(jiān)中住了幾載?
蘇三 (西皮流水板) 在監(jiān)中住了一年整。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可有人前來探望?
蘇三 (西皮流水板) 并無一人探奴身。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那忘八鴇兒?
蘇三 (西皮流水板) 不來看,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那知心人呢?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犯婦哪有知心的人?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那王公子就該來探望于你。
蘇三 (西皮流水板) 王公子他一家多和順,
我與他露水夫妻有什么情?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現(xiàn)有王公子,你可認(rèn)得于他?
蘇三 (西皮流水板) 怎說認(rèn)不得王公子,
銼骨揚灰我也認(rèn)得真。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白) 如今那王公子頭帶烏紗,身穿大紅,他不來認(rèn)你了!
蘇三 (白) 哎呀,大人哪!
(西皮搖板) 眼前若有公子在,
死在九泉我也甘心。
劉秉義 (白) 年兄,問來問去,原來是有大人在案。你我暫避一時,看他怎樣與他相認(rèn)呢。
潘必正 (白) 此乃好笑話。
劉秉義、
潘必正 (同笑) 哈哈哈……
(同白) 請。
(劉秉義、潘必正同下。)
(四龍?zhí)淄?。?br> 王金龍 (白) 蘇三哪,蘇三!
(西皮搖板) 時才堂口把話論,
句句說得是真情,
本當(dāng)下位來相認(rèn)。
(龍?zhí)淄?。?br> 王金龍 (西皮搖板) 王法條條不順情。
(白) 來,拿我名帖請劉大人過衙。
(門子允,下。)
王金龍 (白) 蘇三,想你暫時出院,本院想一良計,搭救與你就是。
蘇三 (白) 謝大人。
(西皮二六板) 這堂官司未用刑,
玉堂春這里才放寬心。
出得察院用目睜,
(西皮搖板) 看大人好似王金龍。
是他就該將奴認(rèn),
(龍?zhí)淄?。?br> 蘇三 (白) 呀!
(西皮搖板) 王法條條不容情。
走上前說兩句知心話,
看他知情不知情:
玉堂春好比花中蕊。
王金龍 (白) 哽。公子比作何來?
蘇三 (白) 大人哪!
(西皮快板) 王公子好一似采花的蜂。
想當(dāng)初花開多茂盛,
飛過來飛過去采了奴的小花心。
到如今花開不結(jié)正,
奴也不見三郎的身。
王金龍 (白) 快快出院去罷!
蘇三 (白) 是。
(西皮搖板) 含悲忍淚出察院,
看他把我怎樣行。
(蘇三哭,下。)
(門子上。)
門子 (白) 劉大人到。
王金龍 (白) 有請。
(劉秉義上。)
劉秉義 (白) 參見大人。
王金龍 (白) 年兄少禮。
劉秉義 (白) 傳卑職過衙為了何事?
王金龍 (白) 只有蘇三一案,煩勞大人審問,必須要諒情一二。
劉秉義 (白) 卑職照律條而斷。
王金龍 (白) 這個,當(dāng)憑于你。
(王金龍下,龍?zhí)淄?。四青袍上。?br> 劉秉義 (笑) 哈哈哈……
(白) 身為八府巡按,作出此事,你頭上這頂烏紗,捏在我手。來,開道回衙!
(四青袍同允,同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