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Qing Ming ╲ 4月已至,傳承兩千多年的清明節(jié)就要到來了。在此煙雨迷蒙,芳草凄凄的時節(jié),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許多別有一番韻味的詩詞。其字里行間,不僅表達了作者的生活感受,也記錄了清明節(jié)的習俗。這些作品獲得了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可謂百讀不厭。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代大詩人杜牧寫下的這首七言絕句《清明》,奠定了清明節(jié)“清冷傷情”的情緒基調(diào),成為描寫清明節(jié)的千古傳唱。 其實,清明節(jié)不僅僅是個農(nóng)事節(jié)日,還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它既有因為祭祀活動而思親落淚的悲情,也有因春游踏青等習俗活動而賦予的歡樂。它是一個悲喜交加、多姿多彩的節(jié)日。所以,古詩中描述古人歡歡喜喜度清明節(jié)的也不在少數(shù)。像大詩人杜甫的《清明詩》就描寫了唐代大歷五年長沙清明節(jié)游春的熱鬧場景,一掃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哀傷情緒,耳目一新: 著處繁華矜是日, 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艷明媚, 爭道朱蹄驕嚙膝。 而大詩人白居易也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像《清明夜》一詩絲毫沒有傷感的影子,健康明朗,如詩如畫,充滿春天的溫暖和明媚: 好風朧月清明夜, 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 遙聽弦管暗看花。 由于清明是一個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間有植樹、戴柳、放風箏、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雞等多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寒食城東即事》,就描繪了人們在清明節(jié)紛紛走出戶外,踢球、蕩秋千,十分熱鬧: 蹴鞠屢過飛鳥上, 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明節(jié)氣,北方乍暖還寒,南方春意盎然。宋代蘇東坡有一首《南歌子》寫得韻味深刻: 日薄花房綻, 風和麥浪輕, 夜來微雨洗郊垌,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辛棄疾在一首《臨江仙》中也把清明景色寫得惟妙惟肖: 風雨催春寒食近, 平原一片丹青。 溪邊喚渡柳邊行。 花飛蝴蝶亂, 桑嫩野蠶生。 縱觀中國文學史上,與清明節(jié)有關(guān)的詩詞,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不勝枚舉。千載之下,讀后讓人頓發(fā)思古之幽情,深深陶醉于清明節(jié)的獨特魅力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