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說說“老秀才”

 七里山人 2017-03-19
說說“老秀才”

http://www. 2010-03-29 11:01:08 分享到 轉播到騰訊微博

□曾慶延

    案頭上擺著三部玉溪人近年來編纂的家譜,是從李文彥那里借來一閱的。本來,我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素養(yǎng)很淺,除了古典文學從小就喜愛之外,其他的領域就很少涉獵。前不久的一天,在文彥家里閑談,聽他談起改革開放后玉溪興起了編纂家譜、族譜的事,引起了我的興趣,便向他借了他為之寫過序言的這幾部家譜(宗譜)來看看。

    這三部書按時間順序排列是:《新興州中衛(wèi)屯馮氏宗譜》 (2001年)、《韓氏家譜》 (2007年)、《玉溪桂井李氏家譜》 (2009年)。作為著名的地方史志專家,這三部書都請文彥寫了序言。我瀏覽了這三部各有特色的家譜內容,不僅為我揭開了玉溪歷史帷幕的一角,窺見了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先民的面容和足跡,觸摸到他們血脈相承的流向,感受到人類生存的不易和奮斗的艱辛,不禁肅然起敬;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文彥在支持當代玉溪人續(xù)修家譜時付出的心血和透露出的可貴人品。

    我和文彥相識在“史無前例”的動蕩年代。這之前,早已聞知玉溪有個“大筆桿子”叫李文彥,特能寫文章,人稱“秀才”。但因我一個農村小學的教師,工作不搭界,無緣與政府干部交友。直到“紅色的革命風暴”驟起之后,原有的人際關系在撲朔迷離、反復無常的風云變幻中,因“革命”的需要不斷地被打碎、瓦解,又不斷地重新組合。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和久聞大名的“秀才”走到一起來了。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期,為了普及“革命樣板戲”、宣傳大好形勢下涌現的新人新事,遵上級領導之命,我和文彥都成了地區(qū)組建的“三結合”戲劇創(chuàng)作班子成員。幾年的共事生涯,一同歷經的風風雨雨,一起體驗的酸甜苦辣,使我對文彥從相識到相知,直至成為幾十年的莫逆之交。

    改革開放以后,我倆都擺脫了歷史包袱的羈絆,輕裝上陣。文彥投身于研究地方史志的崗位,我仍然在自己喜愛的文化工作領域打工。各人忙各人的事,常常幾年難得見一次面。也曾有過幾次在一起編書的經歷,這都是有文彥的推薦,才使我得以忝居于知名的專家、學者之列,得到很好的鍛煉學習機會。由此我知道,他心目中是記著我的。我當然更不會忘記他。但是他究竟為什么使那么多的人都記得他?都樂于接近他?一時還真難用一兩句話來說清楚……

    漸漸地,我們都變老了。人們對他的稱呼從“秀才”變成了“老秀才”。那天,我在文彥家中看到了墻上懸掛的一條橫幅,赫然在目的是“老百姓的秀才”這六個遒勁挺拔的行書體題字。我心中豁然開朗——好!文彥的一生做人盡在其中了。在我看來,“老百姓的秀才”這個樸實無華、內涵深邃的稱號,比起文彥那些高級學術職稱的冠冕來,更有分量、更有價值。僅以文彥為《馮氏宗譜》作序為例,就可見一斑。

    如果說《馮氏宗譜》是一部玉溪“望族”的發(fā)展史,那么《韓氏家譜》則是玉溪原來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草根族”的變遷史。該書的編纂者韓順有——一個退休下來的60多歲的普通老工人,憑著對韓氏先祖的無限追思和崇敬,對家族歷史的由衷熱愛和緬懷,和對后世兒孫的強烈責任感,在毫無原始家譜資料可資參照使用的情況下,獨自一人,自負經費,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訪問、調查、撰寫、編輯,終于完成了這部十分獨特的《韓氏家譜》。其超乎常人的堅韌精神令人感佩!正是玉溪菜園街韓氏家族歷代傳承下來的這種可貴精神,依托大的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才使最初只有幾戶人家、以種菜為主的貧窮小村落,發(fā)展到今天成為中心城區(qū)的繁華鬧市。我想,文彥也是被這群“草根族”過去和現在為了生存和發(fā)展,頑強與命運抗爭的歷史所感動,才熱誠地參與了此書的編纂,并寫下了一篇文字十分精煉,但在三本書中最富有感情色彩的序言。且摘引結語一段以證之:“現在,讓我們捧起韓順有先生編纂的《玉溪市紅塔區(qū)菜園街韓氏家譜》,真誠拜譜,精心讀譜,認識韓氏家族,體味祖先奮斗的歷程,領略宗族文化的神奇,感悟自己肩負的神圣職責,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蔽膹v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之情溢于言表!

    綜觀文彥為三部家譜所寫的序言,以及他在支持和幫助民間續(xù)修家譜中所注入的熱情和心血,我感受到他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雖然文彥的大半生都廁身于“官場”,卻從來沒有戴過一頂像樣的烏紗帽。但是我還是要借用當今用來勉勵執(zhí)政者的一句話,來概括文彥的處世為人,那就是“情為民所系”,正所謂:“老秀才”心中裝進了“百姓”二字,就成了“老百姓的秀才”。

    此文是受文彥生前所托為他籌劃中的一本書而寫的,距他去世前兩個多月就已完稿,可他還沒有看到發(fā)表,就遽然離去了!謹以此作為一瓣心香獻給老友的在天之靈。

編輯:劉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