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熱化證 ?。ǎ保?font color="#0273c6">陰虛火旺證 臨床表現(xiàn):口燥、咽干、心煩不得眠,小便黃,舌紅降,脈細(xì)數(shù)。 口燥、咽干是邪熱傷陰,腎水不能上濟(jì);心煩不得眠,是心火無制不能下降;舌降、脈數(shù),為陰虛有熱。 治法:滋水瀉火。 方藥: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黃連10克、黃芩3克、白芍3克、阿膠(烊化)10克、雞子黃2枚(沖服)。 本方以黃連、黃芩清心火;芍藥、阿膠、雞子黃滋陰血,心腎得交,水火既濟(jì),則心中煩,不得臥自愈。 ?。ǎ玻╆幪撍WC 臨床表現(xiàn):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舌紅苔白,脈弦細(xì)數(shù)。 少陰熱化,熱與水結(jié)則小便不利,水熱逆于肺則咳,逆于胃則嘔;熱犯于心則煩而不寐;水熱蘊(yùn)郁,津液不化則口中作渴;陰虛有熱,所以舌紅、脈細(xì)數(shù);水飲內(nèi)結(jié),故苔白而脈弦。 治法:育陰清熱利水。 方藥:豬苓湯。 豬苓湯(《傷寒論》):豬苓12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阿膠(烊化)10克、滑石(包煎)10克。 阿膠滋陰潤燥,滑石泄熱,二苓澤瀉淡滲利水,為滋陰利水的方劑。 少陰病是外感熱病“正氣衰敗”的虛證。但若少陰病初起脈沉,而又發(fā)熱無汗的太陽表證為太少兩感表里同病,可用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溫經(jīng)發(fā)汗,表里兼顧。若少陰腎水被灼,病并陽明腑熱復(fù)盛,證見口燥咽干,或腹脹不大便等,則當(dāng)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若因循失下,必致陽亢無制,而陰液更加耗竭,遲則難以挽救,不可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