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講臺,幾位嘉賓,一只話筒; 輕輕打開一封信,卻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 如果說中國詩詞大會,讓我們在競技的氛圍中,感受到了詩詞的魅力; 那么,《見字如面》,就是在一片安靜的氛圍中,用脈脈深情,向我們娓娓道來動人的故事; 在繁花似錦的綜藝節(jié)目中,見字如面干凈得令人發(fā)指,明星上臺,一身簡單雅致的衣服, 靜靜地讀完信,靜靜地退場,全程除了出場和結(jié)尾觀眾的掌聲,沒有任何多余的互動。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干凈純粹和背后的人文關(guān)懷,才吸引來了,像歸亞蕾和何冰這樣常年拒絕上綜藝的老戲骨加盟。 甚至節(jié)目本身,在國內(nèi)最為嚴苛的評分平臺上,也拿到了綜藝類節(jié)目的最高分,9.0。 在一個手機、QQ、微信,溝通便利,無需書信的年代。 這樣的讀信節(jié)目究竟因何受到喜愛? 詩君以為,只因深情; 只有人世間最為真實的情感,才能如此打動人心。 而在節(jié)目中,無論是嘉賓的演繹,還是信件的本身,都飽含著無限的情深...... 林更新在參加節(jié)目時說,這是他從藝以來,最投入,最耗真氣的演出; 當他以平實的語調(diào),娓娓道來這封中國的最早的家書時,我們忽然間發(fā)覺,原來2239年前的古人,對于家的眷戀之情,與我們是一樣的。 當張國立和王耀慶演繹兩位藝術(shù)大師——曹禺和黃永玉的書信來往時; 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友情,不是互相恭維,互相吹捧; 而是在你迷途時打醒你。 當王耀慶讀到李白這篇豪氣沖云的求職信時, 我們發(fā)現(xiàn),再強大的人,也有失意和痛苦的時候, 而張國立讀完左權(quán)將軍的信說:“我準備這封信的時候,就深深受到了觸動,卻沒想到,自己這么有舞臺經(jīng)驗,眼淚還是忍不住地落下來?!?/span> 或許是因為年代的相近,張國立更能理解,左權(quán)將軍那種為國為革命奉獻了一切,連孩子都無法相見,可能要送給別人養(yǎng)的痛苦和深情。 最后那四個“念”字,更是讓聽者難忍眼淚,究竟是何等的思念,才能讓千般思緒濃縮成一個“念”字! 深情,總是在艱難時越發(fā)深刻。 深情,總是到極致時,無言。 當16歲的林徽因望著張幼儀絕望的眼神,她決定退出。 蔣勤勤略帶哀婉的語調(diào),讀出了信中16歲的林徽因,心中雖有著對徐志摩濃烈的愛,卻毅然決定退出的不舍和痛苦。 林徽因當時只有16歲,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面對徐志摩這樣的大詩人猛烈的愛,竟然忍住了,拒絕了。 她真是一個奇女子,無怪于能寫出這樣動人的詩: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最傷情的愛,是你不愛我了,我卻愛你如初。 作為蔡琴的摯友,歸亞蕾以樸素卻動人的語調(diào),讀出了蔡琴被媒體逼迫,回應(yīng)前夫楊德昌之死的無奈和難以割舍的深情。 信中一句,你怎么可以就這樣走了呢?讓我們可以窺見,外人所說,蔡琴不幸的婚姻,其實蔡琴在其中付出了所有。 或許楊德昌不愛她了,但他卻是蔡琴的全部。 (總導演關(guān)正文) 見字如面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為我們貢獻了一股暖心的清流。 節(jié)目播出以后,引起熱議,有記者采訪導演關(guān)正文: 節(jié)目制作之初,是否有過擔心觀眾更多追求娛樂節(jié)目, 對這樣的文化節(jié)目會不買賬? 他的回答簡單卻意味深長: 《見字如面》其實也是娛樂、也是消遣, 快樂是分不同層次的,感官層次的快樂是舒服, 但那種感受的快樂、思想的快樂、精神的愉悅, 甚至創(chuàng)想、發(fā)明的快樂要比感官的快樂程度大得多, 我們太長的時間沒有去培育這樣一個價值觀。 是啊,說得真好,精神上的快樂,遠比物質(zhì)和感官,更讓人喜悅。 書信的時代或許消亡了,但是書信所承載的情感,卻永遠不會消失, 因為那是我們生而為人,最真實的情感,最質(zhì)樸的情緒。 最是深情不辜負,一字一句暖心扉!
每日熱文推薦 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詩詞天地對話框回復(fù)“精選”,獲取精彩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