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精湛的竹藝作品因其簡潔質(zhì)樸的材質(zhì)和獨特的東方形態(tài)備受贊賞,已經(jīng)超越了技藝的概念,成為獨具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遺產(chǎn)和藝術(shù)作品,為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推崇珍藏。 2015年10月,劉嘉玲68萬港幣拍下兩個竹編籃子 ▲ 001 籠月 竹編提梁小花籠 在中國,竹編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竹從自新石器時代的生產(chǎn)工具,經(jīng)歷了禮器、樂器,終而成為君子形象的審美象征。 ▲ 002 歲寒幽意 竹編提梁花籠 在宋元繪畫中,可見不少竹編器物。宋代流行插花之道,每于節(jié)日,競相爭艷,蔚然成風(fēng)。此時的竹籃可見多種編織方法,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實用性,而達到了觀賞的層次。 ▲ 003 春風(fēng) 竹編掛花籠 宋人崇尚淳樸雅淡,插花也講究清雅脫俗,竹編平實自然,因此成為文人雅士插花之首選用具。 ▲ 004 一夜千尺 竹編提梁四足花籠 至明清時代,竹工藝更是精巧絕倫,編織技法推陳出新,是中國竹編工藝史上的另一個高峰。而如今,清代以前的中國竹藝也只能在繪畫中見到了。 ▲ 005 春雨添新韻 竹網(wǎng)代編提梁花籠 竹工藝自十五、十六世紀傳入日本,受到珍視,得到傳承發(fā)展,并對日本竹編藝術(shù)產(chǎn)生巨大影響。由中國引進的竹藝在日本日常生活的茶道、花道中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 ▲ 006 指日千云霄 森田竹阿彌 竹透編提梁花籠 竹的旺盛生命力被視為日本民族頑強向上與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征。竹甚至被視為神圣之物、神靈寄居之所。 ▲ 007 春前開 竹編掛籠 自室町時代(1333-1573年)煎茶與竹工藝一同從中國傳入日本,至江戶時代末年至明治初年是日本漢文化的全盛時期,此時從中國進口的“唐物”多由竹編制而成,如盛放花果的器皿、茶道中的竹籃、放置木炭的竹簍、擺放茶器的竹架等等。如此,盛行的茶道文化包含的諸多儀式活動,對竹籃容器提出了較高的藝術(shù)需求。 ▲ 008 含秋綠 鳳齋 千鳥編長頸瓶 漢風(fēng)盛行的大阪、關(guān)東等地區(qū),竹器應(yīng)文人的審美而造被稱為“文人竹籃”,他們從復(fù)制唐物竹籠,逐漸發(fā)展出線條、顏色、形態(tài)和質(zhì)感和諧統(tǒng)一的日式竹籃,將竹籃從功能性的手工藝品發(fā)展為公眾認可的藝術(shù)品。 ▲ 009 風(fēng)自傳神 竹編掛花籠 ▲ 010一叢竹 竹云齋 唐物提梁花籠 ▲ 011 歲寒友 尚古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12 君子態(tài) 尚云齋 鳳尾竹編提梁花籠 ▲ 013 靜聽 和一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14 湘江清影 亀山古竹齋 鳳尾竹冰裂編提梁花籠 ▲015 晚節(jié)流芳 旭松齋 白錆芭蕉編提梁花籠 ▲ 016 高節(jié) 竹云齋 鳳尾竹編大?;ɑ\ ▲ 017 新枝 宗云齋 煤編提梁花籠 阪口宗云齋(Sakaguchi Sounsai,1902-1970),天資過人,有非常敏銳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他的老師初代田邊竹云齋稱其為「天生的藝術(shù)家」。他善于運用竹子的天然特性,將功能性、設(shè)計感以及精湛的編織技藝完美地結(jié)合。 ▲ 018 新篁出墻 旭齋 鳳尾竹編掛籠 ▲ 019 梳風(fēng) 旭升 竹編提梁小花籠 ▲ 020 卓立清風(fēng) 竹龍齋 竹四目編提梁花籠 ▲ 021 修影臨風(fēng) 秀峰 白錆竹編花籠 ▲ 022 竹君子 鳳竹 唐物寫提梁花籠 飯冢鳳竹(Iizuka Hochiku,1883-1940),飯冢鳳翁四子,1883年生人,本名利平。 ▲ 023 盡消塵俗 石川照云 鳳尾竹編提梁四角大籠 石川照云(Ishikawa Shoun,1895-1973),本名照章。小學(xué)畢業(yè)后,向居住于栃木町的飯?,槴\齋學(xué)習(xí)竹工藝。其作品曾入選昭和15年(1940)年紀元貳仟陸佰年奉祝祭上。戰(zhàn)爭時一度遷離至鄉(xiāng)里的下永野,戰(zhàn)后再次投入竹工藝的世界,并開始嘗試編制唐物風(fēng)的精致花籠。 ▲ 024 晴翠幽香 竹網(wǎng)代編長壺大花籠 ▲ 025 胸有成竹 中田錦石 青海編提梁花籠 中田錦石(Nakata Kinseki,1902-1959), 大正時期竹藝界中心人物二代飯冢鳳齋長子。 ▲ 026 綠影臨泉 飯冢家初期籠 唐物提梁花籠 ▲ 027 竹君子 和一齋 鳳尾竹編提梁花籠 初代和田和一齋(Wada Waichisai I,1851-1901),具有倍受贊賞的高超工藝,擅長精細的編制技法,并訓(xùn)練出眾多學(xué)徒,是明治中期相當(dāng)有名氣的竹藝文人。 ▲ 028 風(fēng)順 鱗之 唐物耳付花籠 ▲ 029 竹色 小菅竹堂 竹透編提梁花籠 ▲ 030 竹影 竹房齋 竹編提梁花籠 初代前田竹房齋(Maeda Chikubosai,1872-1950),生于大阪。曾向初代田辺竹云齋學(xué)藝,學(xué)習(xí)制作「文人竹籃」的技法。之后他基于對經(jīng)典竹器的鉆研開始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性竹藝作品,風(fēng)格獨特,并在昭和初年在東京舉辦了多場展覽,大受好評。 ▲ 031 春風(fēng)舞醉 竹編丸型花籠 ▲ 032 交千拂云 田辺竹保齋 竹編提梁籠 ▲ 033 祥竹 竹編掛花籠 ▲ 034 青云路上 竹編木根提梁花篭 ▲ 035 幽姿 竹編蓋付籠 036 籠翠 竹編提梁花籠 ▲ 037 瀟湘一枝 唐物六角提梁花籠 ▲ 038 清新 竹編罐型花籠 ▲ 039 飛自傳神 鳳尾竹透編提梁花籠 ▲ 040 綠竹 鳳齋 竹編四方花籠 初代飯冢鳳齋(Iizuka Hosai,1851-1916)一家從栃木縣到東京開始,竹籃工藝吸收新藝術(shù)運動 “革新”的主張,推翻了江戶期所強調(diào)的技術(shù)性與拘謹?shù)谋J刂髁x,采納現(xiàn)代西方的結(jié)構(gòu)主義。 ▲ 041 清玉 竹根荒編提梁花籠 ▲ 042 搖風(fēng) 竹一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43 老更剛 唐物竹耳掛花籠 ▲ 044 綠云 竹編小花籠 ▲ 045 虛心傲竹 加藤藤升齋 竹編四方提梁花籃 ▲ 046 嘯雨 唐物提梁花籠 ▲ 047 拂月 阪口宗云齋 鳳尾竹編掛花籠 ▲ 048 風(fēng)搖青玉枝 鈴木玩々齋 鳳尾竹四目編提梁花籠 ▲ 049 平安長春 森田竹阿彌 唐物提梁花籠 ▲ 050 飯塚薰石 ▲ 051 凝露留香 鳳齋 透編提梁花籠 ▲ 052 余香 竹云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53 凌云 東齋 唐物提梁六角花籠 ▲ 054 清新 竹陽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55 胸?zé)o成竹 瑯玕齋 竹編提梁花籠 ▲ 056 滿谷春風(fēng) 竹云齋 古矢竹提梁花籠 ▲ 057 清風(fēng) 唐物提梁花籠 ▲ 058 絕浮埃 竹編提梁花籠 ▲ 059 綠云 建良齋真竹 竹編提梁花籠 ▲ 060 年年平安 蒼云齋 透編六角提梁花籠 ▲ 061 翠影 宗云齋 鳳尾竹編提梁花籠 ▲ 062 沐雨 唐物提梁花籠 ▲ 063 天風(fēng)爭韻 鳳竹 竹編耳付大花籠 ▲ 064 十萬竿 尚云齋 唐物提梁花籠 ▲ 065 清風(fēng)搖影 和一齋 鳳尾竹編懸崖花籠 ▲ 066 清香忘憂 峰月 鳳尾竹編提梁花籠 ▲ 067 虛心自持 鳳齋 白錆竹編花籠 初代飯冢鳳齋(Iizuka Hosai,1851-1916)一家從栃木縣到東京開始,竹籃工藝吸收新藝術(shù)運動 “革新”的主張,推翻了江戶期所強調(diào)的技術(shù)性與拘謹?shù)谋J刂髁x,采納現(xiàn)代西方的結(jié)構(gòu)主義。 ▲ 068 君子風(fēng)范 竹云齋 竹編魚籠型提梁籠 ▲ 069 清竹 唐物底四方大花籠 ▲ 070 虛懷若谷 飯冢系 鳳尾竹透編四方大籠 ▲ 071 迎風(fēng)取勢 鳳云齋 鳳尾竹編提梁花籠 ▲ 072 禪味 竹云齋 亀甲透編提梁花籠 ▲ 073 風(fēng)靜竹平安 畠中鳳山花籃 ▲ 074 堅貞 唐物提梁花籠 ▲ 075 四時春 竹光齋 煤竹提梁花籠 ▲ 076 日日自平安 鈴木玩々齋 韶光盛籠 ▲ 077 春風(fēng)倚醉 峰月 竹編提梁四足花籠 ▲ 078 翠葉籠月 竹云齋 鳳尾竹編掛花籠 ▲ 079 梳風(fēng) 竹制四足籠(茶筒) ▲ 080 清風(fēng)徐來 唐物耳付花籠 ▲ 081 舞風(fēng)弄影 唐物四方提梁花籠 ▲ 082 拂云 洞津苠々齋 唐物耳付花籠 ▲ 083 待風(fēng)翔 竹編活環(huán)耳付花籠 ▲ 084 冷翠 竹編提梁花籠 ▲ 085 竹枝 竹云齋 菊水花藍 ▲ 086 碎玉搖金 旭齋 鳳尾竹四目編提梁花籠 ▲ 087 君子魂 竹編提梁花籠 ▲ 088 瘦竹如佳人 旭齋 竹編四方形提梁花籠 ▲ 089 庭前寒色 竹編提梁大花籠 ▲ 090 凌云 竹云齋 千集編花籠 ▲ 091 晴翠 武關(guān)翠月 竹編網(wǎng)籠 ▲ 092 風(fēng)過自珍 旭升 白錆竹四目編花籠 ▲ 093 祥瑞 竹阿彌 竹編提梁花籠 ▲ 094 虛心高節(jié) 三井齋竹秀 竹編六角提梁花籠 ▲ 095 葉葉秋聲 唐物提梁花籠 ▲ 096 傲骨 唐物矢筒籠花入 ▲ 097 清韻 和一齋 竹編廣口提梁花籠 ▲ 098 籠月 森田竹阿彌 竹編提梁花籠 ▲ 099 竹報平安 藤龍齋 竹編魚型掛花籠 |
|
來自: 我愛祖國愛人民 > 《 竹 雕 竹 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