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漢(304年——347年)也稱成,五胡十六國之一,巴氐族人李雄所建立的政權(quán),都成都,盛時有今四川東部和云南、貴州的各一部分。 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區(qū)就食。元康六年(296年),氐首領(lǐng)李特率民入蜀。他們?nèi)胧窈螅捎诘胤焦倮舻呢澅┖驼奁谄攘盍髅襁€鄉(xiāng),流民領(lǐng)袖、略陽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綿竹聚眾起義。303年李特稱大將軍,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特子李雄繼領(lǐng)部眾,攻下成都,據(jù)有益州,建立成漢。后李壽改國號為漢。成漢都成都,盛時有今四川東部和云南、貴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都為東晉權(quán)臣桓溫奪取,兩年后殘余勢力也被東晉消滅。 西晉末年,秦、雍二州連年荒旱,略陽、天水等六郡賨人和漢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區(qū)就食。元康六年(296年),氐首領(lǐng)李特率民入蜀。他們?nèi)胧窈?,由于地方官吏的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還鄉(xiāng),流民領(lǐng)袖、略陽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聚眾起義。 303年李特稱大將軍,后戰(zhàn)死沙場,其弟秦文王李流收拾殘兵敗將,接管其部,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不久病死。 李特及李流死后,李特第三子李雄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繼領(lǐng)部眾,攻下成都,據(jù)有益州。 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赦免境內(nèi)罪犯,建年號建興,廢除晉朝法律,約法七章。 306年李雄改稱皇帝,赦免境內(nèi)罪犯,改年號為晏平,國號大成,都成都。 李雄稱王后,拜范長生為丞相,尊稱“范賢”;稱帝后,加為天地大師,封西山侯。通過對范長生的優(yōu)待尊重和對部曲制的承認(rèn),兩類大族相互妥協(xié),形成聯(lián)合統(tǒng)治,同時,巴賨貴族間也推行了部曲制。李雄統(tǒng)治時,戰(zhàn)事稀少,政刑寬和,賦稅也較輕。 在中國歷史上,李雄被稱為中國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皇帝。網(wǎng)上有文章寫的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皇帝是劉淵,其實(shí)是錯誤的,劉淵304年稱漢王,308年才正式稱帝的,李雄306年稱帝,比劉淵早兩年。 李雄在位31年,治蜀頗有成效。但李雄死后,其子侄為皇位相殘,不斷發(fā)生內(nèi)亂,安定局面破壞,最終導(dǎo)致成漢滅亡。其原因在于李雄不顧群臣意見,立兄子李班為太子而起。 334年李雄病死,兄子李班繼位,同年雄子李期殺班自立。 338年李特弟李驤之子李壽殺期自立,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343年李壽死,子李勢繼位。 347年東晉桓溫伐蜀,李勢兵敗出降,成漢亡,兩年后殘余勢力也被東晉消滅。 帝王世系表 李雄(274年—334年),在位(304年—334年) 李班(288年—334年),在位(334年) 李期(313年—338年),在位(334年—338年) 李壽(300年—343年),在位(338年—343年) 李勢(?—361年),在位(343年—34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