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致癌?烤肉致癌?方便面致癌?……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這樣的“傳言”“軟文”跳出來刺激著現(xiàn)代人本就繃緊的神經(jīng)!很多食物就這樣被冠以“致癌”之名,而有些人更抱以“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的態(tài)度果斷摒棄了它們…… 關于“食物致癌”的說法五花八門,那么就讓小編我?guī)Т蠹也亮岭p眼,撥開迷霧!看看究竟什么食物致癌! 致癌物是指能誘發(fā)機體患有癌癥的“壞物質”,它的范疇包括任何能臧家人類患癌風險的物理、化學物質及生活、工作方式等。 196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便開始了確定致癌物的工作,并于每年發(fā)布更新致癌因素的信息。目前,致癌物被分為4各等級,其中不少與食物相關。 1級 煙草、酒精飲料、黃曲霉素、檳榔、中試咸魚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大家生活中可能對喝酒、吸煙習以為常,但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便可能成為癌癥的“元兇”。 黃曲霉素則主要存在于霉變的堅果、玉米和大米等食物中。具有可證實的致癌作用。因此對于這些食物一定要存儲得當,并在食用時注意清洗 2級 丙烯酰胺、鉛、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質。 這類物質在動物實驗上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針對人群研究的證據(jù)目前還比較有限。 生活中,經(jīng)常采用高溫油炸、高溫油煙烹制的食物接觸到丙烯酰胺的機會比較大,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食用。(還有一類2B級的致癌物,是具有致癌可能,但可能性在動物和人群中的證據(jù)都不充足。) 3級 蘇丹紅色素、膽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類的致癌物。 這類物質動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證據(jù)都不夠充分,或者動物實驗證據(jù)充分,但人群研究則明確無致癌作用。雖然無明確致癌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顧數(shù)量放心吃,因為它們同樣會帶來很多其他健康風險。 4級 指相關研究中沒有充足證據(jù)證明其有致癌性的物質,食物中屬于此類的物質比較多。 4個等級的“致癌物”在飲食中的“傷害”不可一概而論。對于1級和2A級的致癌物應該盡量避免,2B級的致癌物無需過度緊張。而對于3級和4級的致癌物不用過度擔心,因為目前的研究中沒有發(fā)現(xiàn)其致癌可能。 致癌食物的認識誤區(qū) 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堪憂。大家普遍對于致癌食物可謂“談癌色變”,很多事物已經(jīng)別列入不再食用的“黑名單”。然而我們往往對于這些致癌物有不同的認識誤區(qū)。 第一:致癌物吃了就可能患上癌癥。 “劑量”決定毒性。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會使身體“中毒”。比如:吃了一個發(fā)霉的花生不可能很快患癌癥。而長期食用油炸食品或燒烤,便會增加患癌風險。 第二:很多食物可能致癌,因此應該不吃。 現(xiàn)在很多“致癌食物”往往都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傳言。比如“牛奶致癌”“微波爐致癌”“剩飯致癌”等等。我們應該保證食物攝入的多樣性,以維持身體的均衡健康。同時癌癥的成因是多因素的,如基因遺傳、不良生活方式等,不可單一的歸結為某種致癌物導致的。 1 一足量 每天攝入足量的蔬菜及水果,盡量滿足吃夠25種食物,盡量多吃全谷類和豆類的食品。 2 二控制 控制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做到不吸煙、不喝酒!與此同時要遠離二手煙等。 3 三少吃 少吃或不吃加工過的肉類,尤其是“紅肉”,如腌制肉、肉罐頭等等。并在日常飲食中少油少鹽。 (陜中附院 腫瘤一科)
|
|
來自: 昵稱3067102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