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技擊樁有多種練法,其中的矛盾樁則為首要。這些樁法既有共性,又各自具有產(chǎn)生特殊勁力與技法的獨到之處。下面介紹的是技擊樁的左式練法(右式練法與左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兩式均要練習)。 一、矛盾樁 該樁前手為盾,后手為矛,故稱矛盾樁。 樁式:左腳在前,右腳在后站成丁八步,兩腳橫向距離要適當,如果太小,重心不穩(wěn)固,如若太大,則不利于重心的調(diào)配;身體重心前三后七,上身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后跨內(nèi)裹;兩臂抬起,兩肘與肩同高或略低,左臂在前,掌心向內(nèi),內(nèi)臂的屈肘處大約120~135°,左手食指與眼同高,印堂穴、食指第三骨節(jié)處及前腳掌位置要處于同一直線的位置,眼睛以此方向目視前方;右手略低于左手,兩手食指約八寸至一尺距離;兩臂在身前要形成稍向右偏斜的橫橢圓狀,使其自然形成“肩撐肘橫”與“外撐內(nèi)抱”的狀態(tài)(圖1) 。 二、抓球樁 樁式:下肢為左式的丁八步,兩手在身前抬起,其高度與矛盾樁的兩手差不多,只是掌心向下,手指彎曲,胯部松沉,微向后拉,兩手如抓起兩個大鐵球(圖2)。 此樁的作用主要在于訓練手上的抓、拉、拿、捋、擰、帶等各種功夫,同時亦能產(chǎn)生大成拳的整體力。站樁時,設(shè)想兩手各抓一個大鐵球,每個指縫間又夾一個小鐵球,大小鐵球一會兒合成一體,一會兒又分開,我稍有意,則可把鐵球向左或向右甩得很遠;也可設(shè)想我雙手扶按在遠處的一座高山上,稍有意念,可把此山按入地下,或?qū)⑵渫频埂?/p> 三、虎抱頭樁 此樁基本類似拳擊或散打的格斗式,它是臨戰(zhàn)狀態(tài)的一種實用性樁法。 樁式:下肢為左丁八步,但不必裹胯,而且要比矛盾樁站的隨意一些。腹部微收,兩臂抬起,手握空拳,左拳在前,與眼同高,距頭部約一尺二寸,右拳在后,位于鼻子稍下方,兩眼目視前方(圖3)。 站樁時,可設(shè)想遠處有一大樹,意欲把大樹一拳擊倒;或可設(shè)想有一壯漢向我擊來,我則以虎抱頭樁式進行擋、撥、攔的假想,同時尋機向其進攻,意欲一拳將其擊斃。故該樁法極易鍛煉炮拳的進擊能力和防守能力,對培養(yǎng)臨戰(zhàn)意識及周身撲打能力也有積極作用。 四、推托樁 此樁的兩手為前推狀,又似向前上方的托物狀,故稱推托樁。如此練習有助于形成大成拳的發(fā)放力、斜面力、橫力和彈簧力。 樁式:兩腳站成丁八步,但比矛盾樁開步要大。兩腳距離約三步,臀部后坐,兩腿下蹲,兩手抬起,略高于胸,手心斜向前,左手在前,與左腳掌相齊,右手在后,前后相距約一手,橫向距離約一頭,肩松肘橫、兩手如推一物(圖4)。 站樁的神態(tài)如捕鼠之貓,將竄而未動,欲捕而待機。待周身勁力圓滿時,可向前體驗微動的整體感。也可設(shè)想我面對強敵,撲之即倒,撞之即出,或做出各種自衛(wèi)反擊的應(yīng)擊反應(yīng),并以不變應(yīng)萬變,與敵作生死周旋。 五、伏虎樁 此樁的兩腳距離較大,前后開胯較為明顯,它對增長胯部、膝部、兩腿及兩足的力量見效快。 樁式:站成左式大丁八步,兩腳距離約四足,兩腿下蹲,腰往后拉,頭正項豎,上身挺直略向前傾,兩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相距約有一手,兩肘外撐,兩掌內(nèi)斜相對,兩手十指斜向下方,手指微屈,如掐虎頸,自身如坐虎背之上(圖5)。此樁對增長下肢力量見效快,有助于培養(yǎng)大成拳的磁力、惰性力、定中力、驚力等。 站樁時,自感兩手如掛空中,兩腿兩足好似把地球撕裂,同時又不要使之分裂,正是欲合不能,欲開也不能;或設(shè)想兩手如插入虎身,虎狂吼不已,亦無能為力。如此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大成拳的磁力、惰性力、定中力、驚抖力。 六、降龍樁 此樁的周身如負龍身,前手如托龍頭,后手似按龍尾,故名降龍樁。 樁式:兩腳前后盡量大步分開,成左弓步,前腳掌向外轉(zhuǎn),腳跟向里,后腳伸直,腳跟不要離開地面,右手橫掌向前推,略高于頭,掌心向外,左手置于左臀左上側(cè),掌心向后,雙肘略彎曲,上身前伏,腰及頸項向左后方扭轉(zhuǎn),兩目視向后方(圖6)。 |
|
來自: Xujunwennz4eyo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