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過去的馬年里,以馬為題材的錢幣一直是收藏界的熱門話題。在世界各國硬幣中,荷蘭和英國的“馬劍”幣堪稱馬幣中的名品。17世紀(jì)至18世紀(jì),荷蘭鑄制“馬劍”銀幣,并逐漸流入中國臺灣和東南沿海地區(qū),成為早期進(jìn)入中國市場的外國銀元之一。因該幣圖案是一名手持寶劍騎著戰(zhàn)馬的武士,故在中國俗稱“馬劍”。 比荷蘭“馬劍”更為有名的,是英國近代以來鑄的“馬劍”金銀幣,上面鑄有圣·喬治屠龍圖。圣·喬治是公元3世紀(jì)時的英雄人物,后來被尊為英格蘭守護(hù)神。他所屠之“龍”,并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那種龍,而是一種有翼的海妖,所以圣·喬治屠龍圖也被稱為“圣·喬治騎馬斬妖圖”,亦俗稱“馬劍”。英國喬治六世繼位后,在1947年通過立法禁止用銀鑄幣,但他仍難割舍對“馬劍”幣的偏愛,便在1951年用銅鎳合金鑄造了一版“馬劍”幣,被稱為“最后的馬劍”。但是這個稱號在數(shù)十年后還是被打破了,因?yàn)?013年英國又發(fā)行了兩款“馬劍”銀幣,面值分別為20英鎊和5英鎊。 我存有一枚英國1951年5先令銅鎳幣,即喬治六世時期所鑄“最后的馬劍”,正面為喬治六世頭像(下左圖),背面為圣·喬治屠龍圖(下右圖)。喬治六世,全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亞瑟·喬治·溫莎,中國的錢幣收藏愛好者習(xí)慣上簡稱其為“喬六”。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最后一位愛爾蘭國王,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lǐng)國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支持丘吉爾的戰(zhàn)時內(nèi)閣。喬治六世的口吃世人皆知,即位之前,他曾經(jīng)代表父親進(jìn)行廣播演講,但當(dāng)紅色信號燈閃過三次后,他艱難地張開嘴,雙唇顫抖,喉頭卻難以發(fā)出任何聲音,著名電影《國王的演講》的開頭對此有所表現(xiàn)。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后,其長女伊麗莎白成為英國女王,即伊麗莎白二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