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楊覺 全世界有兩個國家鑄造發(fā)行過“馬劍”銀幣,一是英國,二荷蘭。本文說的是英國“馬劍”銀幣。 英國“馬劍”銀幣因幣背面有“馬劍”圖而名?!榜R劍”是一幅“圣喬治斬妖圖”,圣喬治武士身披戰(zhàn)袍騎在高大的戰(zhàn)馬上,一手緊握韁繩,一手揮著利劍刺向馬蹄下的有翅膀的海妖(也有人稱“飛翼獸龍”)。此圖案由意大利人庇斯特魯西設(shè)計的,被英國人認(rèn)定是表現(xiàn)大英帝國君王的權(quán)威,深得統(tǒng)治者寵愛。 英國“馬劍”銀幣幣值1克朗,但按照英國慣例,在銀幣上未標(biāo)明面值。它是19至20世紀(jì)英國所發(fā)行的最大幣值的銀幣和主要品種。該銀幣圖案藝術(shù)性強,造型健美有力,刻鑄精良,在國際上頗有知名度,也深受銀幣收藏者的青睞。 英國“馬劍”銀幣,自英于喬治三世開始,喬治四世、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每代王朝都鑄造過。英國自1947年以后,不再發(fā)行銀質(zhì)鑄幣而改為鎳質(zhì)。因此,在喬治六世任上(1936~1952年)就不阿鑄造“馬劍”銀幣,但仍難割舍對“馬劍”的偏愛,所以改為鑄造了鎳質(zhì)的“馬劍”幣。據(jù)說,這是英國歷史上發(fā)行的最后·版“馬劍”硬幣。 1、喬治三世1819年版“馬劍”銀幣(圖1)——愛德華二世“吊襪帶的浪漫故事” 據(jù)資料介紹,“馬劍”圖最早使用在1817年喬治三世:蘇弗林(SOVEREIGN) 7.9881克重的金幣上。那么“烏劍”圖最早出現(xiàn)在銀幣上義是在哪一年呢? 我見過一枚1818年版的喬治三世“馬劍”銀幣,應(yīng)該是最早版的“馬劍”銀幣了。我藏有一枚1819年版的“馬劍”銀幣,除了年號晚一年外,其余和1818年版足完全相同的。 該銀幣正面中問是喬治三世面向右的側(cè)面頭像,幣圓周邊文字是:“GEORGIUS III”(喬治三世),“D:G:”(是蒙神之恩DEI.GRATIA的縮寫),“BRITANNIARUM”(大不列顛群島的子民),“REX”(國王),“F:D:”(尊號護教者FID.DEF的縮寫),“1819”是鑄幣年號。通句意思是:蒙神之恩,護教者喬治二世為大不列顛群島子民的國王。 該銀幣背面中間是“馬劍”圖,和喬治四世等其他王朝鑄造的“馬劍”銀幣相對比,馬劍圖外圍多了一條“吊襪帶”,帶上用拉丁文字寫著:“HONI.SOIT.oui.MAL-Y.PENSE”意為“讓心懷邪念者蒙羞”。這是怎么回事呢?它里面還有一個浪漫的典故: 1348年,英軍收復(fù)了法國境內(nèi)的領(lǐng)土加來。為了慶祝勝利,愛德華三世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舞會。在舞會上,愛德華三世頻頻邀請冷若冰霜的索爾斯伯利伯爵夫人跳舞。這位伯爵夫人是一位著名的美女,人稱“肯特美女”。她本名叫裘恩,是愛德華王后菲利芭的侍女。愛德華三世對這位花容月貌的美女十分傾倒,但裘恩并不為國王所動,不久便嫁給了索爾斯伯利伯爵。盡管如此,國王仍對她殷勤備至。 就在愛德華三世舞興正濃時,伯爵夫人的吊襪帶突然掉下來了。吊襪帶本來是用作系緊婦女長統(tǒng)襪的絨帶。但14世紀(jì)以后,歐洲很多貴族婦女開始用珠寶和金銀來裝飾襪帶,所以此時吊襪帶已是一種表現(xiàn)身份、地位和財富的奢侈裝飾品。跳舞時掉r襪帶,對伯爵夫人來說,未免有點尷尬。愛德華國王卻神態(tài)自若地為她拾起襪帶。這一舉動,使周圍大臣們?nèi)炭〔唤?。愛德華三世聽到笑聲,義若無其事地把伯爵夫人的襪帶系在自己腿上,邊系邊說:“誰以為邪惡,誰就可恥?!蔽钑Y(jié)束后,愛德華三世作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要讓他的全體臣民,都以獲得這種吊襪帶為最大光榮。他將吊襪帶改裝成一條寶藍(lán)色天鵝絨綬帶,授予英國最受人尊敬的人。綬帶上記著他的箴言:“誰以為邪惡,誰就可恥?!币院筮@種榮譽被稱為“嘉德勛位”。這樣,一條普普通通的吊襪帶便變成了英國最高勛位。 因此,該銀幣上的吊襪帶,就是“嘉德勛位”綬帶,綬帶上記著的是愛德華三世的箴言:“誰以為邪惡,誰就可恥”。把“嘉德勛位”綬帶鑄卜銀幣,使浪漫的故事蒙上了莊重的色彩。 該幣重27.59克,直徑37.9毫米,厚2.5毫米,磨損人,品相差,邊齒上的拉丁字母已難辨認(rèn)。這是一枚飄洋過海,跨越了時間、見證了歷史的老銀幣。喬治三世于1820年去世,此版“馬劍”銀幣恐當(dāng)為絕世之作了。 2.喬治四世1822年版“馬劍”銀幣(圖2) 此版銀幣正面圖為:中間是較胖的英國國王喬治四世面向左邊、頭扎花帶的側(cè)面頭像。周邊文字除改為喬治四世外,其余和喬治三世“馬劍”銀幣完全相同。但鑄造年號改鑄在背面“馬劍”圖下面了。背面圖已除去“嘉德勛位”綬帶,“馬劍”圖已擴大到滿幅幣面。圖的下面鑄有1822年號。據(jù)稱此版銀幣僅1821年、1822年和1823年鑄造。該銀幣重27.16克,直徑38毫米,厚2.5毫米,邊齒上拉丁字母已難辨認(rèn)。 3.維多利亞女王1889年版“馬劍”銀幣(圖3) 4.維多利亞女王1900年版“馬劍”銀幣(圖4) 維多利亞女王(1837~1901年)時期,繼續(xù)發(fā)行了“馬劍”銀幣,但一改前朝“馬劍”銀幣正背面(上翻看)反向為正背面(左右翻看)同向。共發(fā)行了兩種版本,一種是鑄于1887~1892年,另一種鑄于1893~1900年。兩種版本銀幣的重量、大小和成色都是相同的,幣重28.275克,直徑38.5毫米,厚2.6毫米,含銀量92.5%。它們不同的地方是: 一、第一版本銀幣上的維多利亞女皇是中年時期的胸像,頭戴尖頂皇冠和紗披;第一二版本銀幣上的維多利亞女皇是老年時期的胸像,頭戴平頂皇冠和頭巾。 二、第一版本銀幣卜的周邊文字是VICTORIA(維多利業(yè)),D:G:(蒙神之恩的縮寫),BRITT:(英國及其屬地),REG:(英女皇的縮寫),F(xiàn):D:(護教者的縮寫),沒有印度女皇(IND.IMP)這句詞;第二版本銀幣周邊的文字沒有用縮寫,并加有IND.IMP(印度女皇)一句詞。這些周邊文字的譯意是:護教者維多利亞蒙神之恩,成為全英帝國女皇及印度女皇。 有些文章住談及英國銀幣上鑄有“印度女皇”時,總是說:“1876年英國侵占印度為殖民地,維多利亞同時取得女皇后,以后相襲沿用?!钡窃谟R劍銀幣上,“印度女皇”一詞在1893年開鑄第二版時才首先使用。在這之前的第一版銀幣上是沒有的。 三、第一版本銀幣的幣邊是齒邊;第二版本銀幣的幣邊是文齒(幣邊上是一圈拉丁文)。 5.愛德華七世1902年版“馬劍”銀幣 愛德華七世(1841~1910年),1902年版“馬劍”銀幣,lE面圖為愛德華七世留山羊胡須的而向右側(cè)頭像。周邊的文字EDWARDVS VII(愛德華七世),DEI GRA;(蒙神之恩),BRITT:(全體英帝國),OMN:(無限權(quán)力),REX FID:(國王、尊號),DEF:(護教者),IND·IMP:(印度國王)。通句譯意是護教者愛德華七世蒙神之恩,成為全體英國國王和印度國王。 該幣背面為“馬劍”圖,1902年鑄。幣重28.20克,直徑38.5毫米,厚2.8毫米。文字齒邊。 6.喬治五世“馬劍”銀幣(圖6) 英國喬治五世國王在位于1910~1936年。 發(fā)行于1935年的喬治五世“馬劍”銀幣,是一枚別致的銀幣,別致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馬劍”圖案改了,另一處是標(biāo)上31克朗幣值。 英國“馬劍”銀幣自喬治三世開始,歷經(jīng)喬治四世、維多利亞女皇和愛德華七世,都有發(fā)行。幣背面的“馬劍”圖案都是相同的,均為面向右,動感猛、力度強。而喬治五世這枚“馬劍”銀幣的“馬劍”圖給人四平八穩(wěn)的感覺,劍向上舉,圖像更趨藝術(shù)化,而且改為面向左。這么改動是何用意,未見資料介紹,不得而知。但在喬治六世1951年發(fā)行的“馬劍”鎳幣卜,義改回以往那樣的“馬劍”圖案了。 英閨“馬劍”銀幣即是l克朗銀幣,但依照習(xí)慣,歷來是不標(biāo)明幣值的。這枚喬治五世“馬劍”銀幣卻一反常態(tài),在“馬劍”圖左上方標(biāo)上31克朗的幣值(CROWN),把年號“1935”也從下面搬到了右上方。在英國“馬劍”銀幣中,在我可查的資料中,僅此一例。 該幣正面中間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留短八字胡須的側(cè)面頭像,幣周邊的文字同愛德華七世“馬劍”銀幣,僅更改了國王名稱。 該幣為光邊,上陰刻有拉丁字母:“DECUS ET TUTAMEN☆A(yù)NNO RFGNI XXV☆”,筆者不解其意,推測是鑄造廠和版別說明,尚望識者賜教。該幣品相好,沒有明顯磨損,幣重28.24兜,直徑38.7毫米,厚3毫米。 7.英國喬治六世“馬劍”鎳幣(圖7) 英國“馬劍”銀幣,歷經(jīng)多個王朝,馳名世界。英國自1947年以后,不再發(fā)行銀質(zhì)鑄幣而改為鎳質(zhì)。喬治六世1936~1952年在位,起初錯失了發(fā)行“馬劍”銀幣的時機,在1951年只能發(fā)行“馬劍”鎳幣了。據(jù)說,這枚鎳幣是英國歷史上發(fā)行的最后·版“馬劍”鑄幣。 該鎳幣正面中間是喬治六世年輕時理小分頭側(cè)面頭像,上半周文字是GEORGIVS VI(喬治六世),D: G:BR:(蒙神之恩,全體英帝國的縮寫),OMN:(全部),REXF:D:(國王,尊號護教者);下半周文字FIVE SHILLINGS(5先令)。幣背面是通常的“馬劍”圖,下面有1951午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印度宣告獨立,故1949年以后發(fā)行的英國硬幣,印度皇帝(IND - IMP)的語句被刪去了。 該鎳幣重28.24克,直徑38.7毫米,厚3.1毫米,光邊,邊上陰刻拉丁文:☆MDCCLI CIVIUM INDUSTRAFLORET CIVTAS MCMLI。(責(zé)編:丁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