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飲食所傷
本公眾號為云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guān)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yī)”進行關(guān)注。 歲末年關(guān)不少人忙著加班熬夜,生活不規(guī)律,身體發(fā)出紅燈信號:上火、眼干、黑眼圈、腰酸背痛,特別是胃部不適:胃痛、噯氣、反酸、惡心等,這些小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更大的健康隱患。 《內(nèi)經(jīng)》上說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接受消化食物,故稱呼胃為“太倉”、“水谷之?!?。食物經(jīng)胃的消化下傳小腸,其精微部分經(jīng)脾的運化而營養(yǎng)全身,所以稱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功能稱為“胃氣”。中醫(yī)十分重視“胃氣”的盛衰,“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運轉(zhuǎn)的機器,五臟六腑是車輪,那么脾胃就是軸承,如果不注意保養(yǎng),軸承生銹了,機器就運轉(zhuǎn)不了。 01 氣候寒冷容易受涼或者進食生冷,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胃液分泌減少,引起胃痛,腹瀉。 預防:注意保暖,冬季飲食宜吃溫熱食物,少吃涼拌食物或冷飲。 02 冬季胃口好,食量大,或者進食油膩、滋補食物,而經(jīng)過一個夏季的消耗,脾胃虛弱難以負擔。 預防:吃飯七分飽,切忌暴飲暴食,飲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03 飲食無規(guī)律,不按時吃飯,不吃早餐,不但容易引起胃潰瘍,還導致午餐吃得更多或者晚餐暴飲暴食,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預防:飲食有節(jié),定時定量,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晚餐最好在睡前三個小時前進行,多吃些蔬菜粗糧,增加胃腸動力。 04 長期久坐運動量少,胃腸的負擔加重。 預防:適當運動,晚餐半小時后建議散散步,促進食物消化,但不要進行激烈運動。 05 工作學習熬夜,壓力大,心情焦慮,都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預防:生活作息規(guī)律,不熬夜,保持精神愉快,性格開朗。 06 冬季常吃火鍋,貪食辛辣、過燙食物,刺激胃黏膜燙傷。吃飯?zhí)?,食物來不及嚼爛,加重胃腸消化負擔。 預防:不吃辛辣或過燙食物,細嚼慢咽,減輕胃腸負擔。
胡椒、羊肉、紅糖、南瓜、小米、豬肚、生姜、山藥、茼蒿。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也是胃經(jīng)和全身的第一要穴,針灸歌訣里說“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調(diào)理腸道,補中益氣,調(diào)和氣血的功效,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足三里可雙向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主要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等。 取穴定位: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然后再從脛骨往外側(cè)量1橫指,就是該穴位。 穴位用法: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揉按足三里,按壓時以有酸脹感覺為佳,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不僅可養(yǎng)胃和胃,還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足三里是養(yǎng)生保健的要穴,對于體質(zhì)虛弱的人,艾灸足三里是最好的強身健體保健方法。艾條懸放的高度以產(chǎn)生熱感為佳,灸的時間比按摩的時間要長一些,大約10分鐘左右。每周1~2次即可。 胃痛常見的原因有飲食所傷、肝氣犯胃、寒邪客胃、脾胃虛寒。 1 飲食所傷 最直接原因是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或吃了不干凈的食物,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出現(xiàn)打嗝酸臭,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選用方藥:保和丸 食療方: (1)姜楂紅糖水 生姜10克切絲,焦山楂30克,加水煎煮30分鐘后加入紅糖15克,適用于脾胃虛寒,肉食積滯的胃痛。 (2)白蘿卜汁 白蘿卜120克榨汁,白糖加水適量煮沸,兌入蘿卜汁。 穴位保?。?/strong>用手指揉按中脘穴和梁門穴,每次2-3分鐘,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8寸)的中點,即肚臍眼上4寸。經(jīng)常按揉中脘穴能夠疏通胃脘局部經(jīng)脈之氣,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通則不痛,緩解胃痛。中脘穴兩邊各兩寸還有梁門穴,揉按梁門穴可輔助中脘穴通腑氣,對于惡心嘔吐、胃脹、胃痛、胃潰瘍有療效。 2 肝氣犯胃 此類胃痛和情緒有關(guān)。肝屬木,脾胃屬土,根據(jù)五行理論木克土,比如我們常說的氣飽了,就是因為生氣引起胃脹不舒服,常見癥狀胃脘脹滿,脘痛連肋,胸悶噯氣,喜長嘆息,遇煩惱郁怒發(fā)作或加重。 選用方藥:柴胡疏肝散 食療方:玫瑰棗 黑棗5個冷水浸泡后去核,玫瑰花適量,加水蒸熟,吃棗喝湯。 穴位保健:揉按太沖穴。太沖穴在腳背上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趾縫后1.5寸,它是肝經(jīng)的原穴,用手指揉按太沖穴,力度可稍大,每個穴位交替揉按3—5分鐘??墒韪勿B(yǎng)肝,對該類胃痛有很好的作用。 3 寒邪客胃 受冷胃痛暴發(fā),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 選用方藥:良附丸 食療方:芝麻姜糖粉 生芝麻、生姜各60克,紅糖120克,芝麻磨粉,生姜搗爛,與紅糖混合均勻,每次6克,開水送服,每日2—3次,紅糖散寒,生姜和胃,芝麻滋潤養(yǎng)胃,以防止生姜辛溫太過,止痛養(yǎng)胃。 4 脾胃虛寒 通常是平時體質(zhì)虛弱的人,感覺胃部隱隱作痛,喜歡熱敷,空腹痛甚,進食以后有所緩解。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無力,手足不溫,大便溏泄。 方藥:黃芪建中湯 食療方: (1)姜燉豬肚 豬肚洗凈,裝入切片生姜,小火燉熟,空腹喝湯,豬肚切片蘸醬油、麻油食用。生姜散寒,豬肚味甘性溫,補虛勞,益血脈,溫中和胃,是治療虛寒型胃痛佳品。 (2)當歸生姜羊肉湯 羊肉切小塊,焯去血水,砂鍋內(nèi)放適量清水,下羊肉、當歸、生姜,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燜至肉爛,加調(diào)料即可食用。功效:溫中補虛,治療虛證、寒證的腹痛。 不好的生活習慣與疾病密切相關(guān),脾胃是后天之本,要養(yǎng)好脾胃,先從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吧。 |
|
來自: 我心飛揚695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