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正好可以解釋這種現(xiàn)象,那就是半途效應。半途效應是指在行動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于心理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于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半途效應之所以產(chǎn)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目標選擇不合理。就像王健林所說的: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當然了,一個億對于王健林是小目標,對于我們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會讓我們絕望。因此,我們要制定一個我們自己可望且可及的小目標,這樣我們在行動的過程中能看到希望,一鼓作氣完成后再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慢慢就攀上高峰了。 二是意志力薄弱。常言道堅持就是勝利。但是很多人往往因為意志力不夠堅強而中途放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磨練我們的意志力讓自己堅持下去,磨練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如十分鐘冥想、寫日志、使用非慣用手、利用最后期限等等。 三是高原現(xiàn)象。高原現(xiàn)象指學習者在學習進程中常會遇到這么一個階段,即學習成績到一定程度時,繼續(xù)提高的速度減慢,有的人甚至發(fā)生停滯不前或倒退的現(xiàn)象,做事也是如此。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是行動過程必須經(jīng)過的四個階段之一:開始階段:行動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規(guī)律,比較費力,因此一開始速度的提高較慢。 迅速提高階段:行動者初步掌握了該知識、技能的重要規(guī)律或找到了“竅門”后,效率明顯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興趣,樹立信心,因而進步很快。 高原期:這時由于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方法,剩下的多是難點,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速度突然放慢。克服高原階段:當行動者堅持不斷改進探索方法,克服了習途徑上的困難,掌握新的規(guī)律或技巧后,效率又開始逐步上升。所以,當我們進入高原期,要認真診斷,找出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就能沖上去到達到另一個臺階,即克服高原現(xiàn)象,取得新的成績,否則會止步不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