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俺S洝泵鞔_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dāng)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游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xiàn),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 有時候,一件細小的、但饒有興味的往事,會反復(fù)出現(xiàn)在你的記憶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當(dāng)時經(jīng)歷的生動情景,會歷歷如畫,在眼前重現(xiàn);當(dāng)時的興奮和激動,也會再次在心頭涌現(xiàn),印象還是那樣的新鮮。如果你是一個有才能的文學(xué)家,你就會真實地描繪出這種經(jīng)歷和心情,吸引讀者也進入你再現(xiàn)的那個境界,分享你的激動。
這首《如夢令》就是這樣的作品。這是李清照為追記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寫的。作品中第一句說明了這是已經(jīng)過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邊的一個亭子里,傍晚的時候。一個“常”字,表明這件往事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時常引起她的回憶。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訴我們,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經(jīng)到了不認識回家路途的程度了?!俺磷怼保亲淼煤苌畹囊馑?。顯然,她是在一邊欣賞郊野的景色,一邊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剛剛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經(jīng)游賞了相當(dāng)長的時間了?!芭d盡晚回舟”,是說在玩賞的興致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時所乘的小船,掉轉(zhuǎn)船頭,往回走??墒?,沉醉的后果產(chǎn)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別是醉眼模糊,辨認不清歸路,把船劃進了一片密集的荷花叢中?!芭夯ā?,即荷花。因荷花是從藕長出來的,所以在 作者在詞中不是流水賬式地寫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間把經(jīng)過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沒有寫“我玩得多么高興呀”之類,而只用了“常記”、“沉醉”、“興盡”、“晚”幾個字,就把她游賞的歡快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善于剪裁,僅僅截取了醉歸途中、誤入荷塘、驚飛水鳥這個“鏡頭”,稍加點染,就寫出了她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難以忘懷之處,使讀者不僅如臨其境,也如聞其聲??傊?,這首小詞,雖然并無深意,但寫得簡練、生動而傳神,今天讀來,還是引人入勝的。
另外,一個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還喝得大醉,這在今天也是不多見的,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的宋代,那就更為稀罕了。這也表現(xiàn)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個方面。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庵詞選》中題為“酒興”。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詞人命舟備酒,暢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ㄏ?、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xiàn)出她貪玩活潑天性。于是有爭渡之舉。當(dāng)輕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jié)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65+草堂 |
|
來自: 悟禪書桌 > 《古文、文學(xu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