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勢為松之貌,松為勢之魂 勢是外在可見的形勢、趨勢、氣勢、神勢、拳勢,是松出來的外在形象,是外在動作表達出來的內在的偏沉對稱勁?;曛胳`魂,指空靈的自性,是隱于內在,達于形神,具有內在根源性、支配性、激勵性的精神力量。拳勢之魂是偏沉對稱松,是松出來的身心覺醒。骨肉之魂是心意,是心意對骨肉的主宰作用。偏沉對稱松,一方面必須通過心意引導才能發(fā)揮其拳勢之魂的作用,同時又能對心意進行凈化和提升,能把被后天社會化了的識神、意想返回到先天純自然的元神虛靈狀態(tài)。偏沉對稱松對心意、對拳勢雙重性、靈魂性的重要作用,通過身松、心松、陰松、陽松,潛移默化地逐步實現(xiàn)。 1、身松則身中生魂 身松就是骨架松正、關節(jié)松開、筋肌松長、皮肉松垂;是有力不用,當作無力,化實為虛,實以虛運;是把實實在在的有形肢體淡化到虛無、空無、似有似無的程度,是從有形的肢體動作中體察無形的精神存在,體察“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老子)的有無境界。身松的過程,就是將有化為無、將相融為性、物質變精神、骨肉化靈魂的過程。 2、心松則心魂敞亮 心松是心氣沉著、心神升騰、精神松開。心松的作用,一是清除思想障礙,把生活中的物欲、爭斗、算計、滋味誘惑、不良嗜好、憂愁煩惱等負面情緒淡化、拋開,把埋沒潛在智慧、先天靈性的塵土、雜蕪、污垢清除干凈,使心境平靜、通透、敞亮。二是端正思維方式,開闊思維空間。心松可淡化執(zhí)著、刻意、認死理等固執(zhí)性思維,使思維更立體、更活躍、更有創(chuàng)意;可淡化自意為是、主觀片面、斤斤計較等局限性思維,使眼界更高遠、胸懷更寬廣、更有包容心。三是心松得淡泊、寧靜、志遠之后,能與傳統(tǒng)文化走得更近,更有感情,再溫習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柔弱勝剛強”、“不爭而善勝”、“無為而無不為”等哲學名句,更感到親切、入心、共鳴,更能用于練拳實踐。四是心松能使“心死神活”,能消除心志對身體對神情的過多干預,能把經脈氣血、神經網絡、精神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發(fā)揮好對各生理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靈魂性的激勵和調節(jié)作用,使靈魂變得更純潔、更正派、更強大。心松的過程就是無中生出有、精神變物質、靈魂運骨肉的過程,是凈化靈魂、放飛靈魂、強大靈魂的過程。 3、陰松則神魂含蓄 陰松是從梢節(jié)到根節(jié)、從皮毛到筋骨、從體外到體內的放松;是氣勢收合、肢體屈縮、勁力聚蓄;是通過腰脊向下偏沉式放松,引起上半身氣向下行,下半身氣向上行,左右兩半身氣向中間行;是眼神從遠處收近,通過瞳孔收入眼底;是頭部皮肉向下松落,頭頸的精氣神卻水落石出般地向上升起;是指尖像吸管似地將外氣吸入手臂;是腳底周邊向下松踏,腳心向上提起;是靈魂內聚、休養(yǎng)生息、自我完善。陰松是“氣屯于內而外顯輕和,柔勢也”(陳長興)。 4、陽松則神魂舒伸 陽松是從根節(jié)向梢節(jié)、從骨肉向皮毛、從體內向體外放松;是肢體伸展、氣勢外放、能量四射;是通過小腹向下偏沉式放松,推動下半身氣向下行,上半身氣向上行,中間氣向左右行;眼神從兩小眼角向前平行射出、延展及遠;頭頂似能頂?shù)教?,兩腳似能踏破地;掌指肥碩、肱股有力、細胞飽滿、周身膨脹、氣勢宏大,神魂如虹。陽松則“四肢發(fā)動,氣行諸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陳長興)。 練太極拳的技藝水平越高,越要通過身松、心松,使物質與精神互變,骨肉與靈魂相融、共榮;通過陰松、陽松,使陰陽相濟、開合互換;通過各種的偏沉對稱松,使靈魂(松意)在骨肉中游走,喚醒骨肉肢體被后天生活催眠了的先天率性的運動本能,以先天純自然的運動方式去惡習、改稟性、揚本性、詮釋道,回歸到生命之初本真、本性、本能的自然狀態(tài)。 四、意為松之領,松為意之尋 意似縫衣的針,松如穿針的線,意到何處,松就到何處。松似盛開的花,意如戀花的蝶、采蜜的蜂,松吸引意、滿足意,意則樂于尋找松、享受松。 行拳用意,主要是用意放松,用意尋求松中生動,尋找松的暢快,享受松的幸福。尋找到了偏沉對稱松的感覺,就尋找到了太極拳運動的動之因、勁之根、勢之魂,就牽住了太極拳的牛鼻子。心意要尋找松的感覺、理解松的道理、用好松的技法,首先自己要放松:一要把心氣沉下去,沉入丹田,沉到腳底;二要把心境放開、放大,放得有普照性、包容性;三要把心意淡化,淡化到似有似無、輕靈活潑的程度。 1、要到規(guī)矩中尋找松感 在拳勢動作符合規(guī)矩的框架內,尋找松中生動、松中生勁、松中生定、松中生神、松中生樂的最佳感覺。規(guī)矩是松著練拳的成功經驗,是先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內含科學道理,值得我們敬畏、遵守。太極拳運動的規(guī)矩分幾個層次:第一是外形動作標準,如動作的角度、高度、幅度、弧度等;第二是肢體重要部位的意勁要領,如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等;第三是肢體各部位之間的互動關系,如外三合、內三合、對稱用力、節(jié)節(jié)貫通等;第四是傳統(tǒng)文化、哲學思想,如陰陽太極、道法自然、無為而為、以弱勝強等;第五是相關的科學知識,如西醫(yī)的人體解剖、中醫(yī)的經脈穴位、力學的杠桿作用等。 2、要到慢練中尋找松感 慢練是樁功和架功合一的修煉。慢練則修為得深刻、身心得解脫、求真得狀態(tài)、醒悟得境界?!翱炀殲閭殲轲B(yǎng)”(馮志強),慢練不但養(yǎng)身體、養(yǎng)心性、養(yǎng)品德,而且養(yǎng)松柔、養(yǎng)內勁、養(yǎng)拳藝。在慢練中給骨肉細胞一個覺醒反應、拉開距離、松出空隙的過程;給經脈氣血一個疏通流動、節(jié)節(jié)貫串、到達末端的過程;給心意神情一個品味松感、享受舒暢、自我陶冶的過程。每個動作都是裝滿精華的百寶盒,都有豐富的內容。豐富的內容必須有一個寬裕的過程容納,必須要一個有序的過程展開。過程蘊含著質量,決定著成敗,意味著要慢下來。 3、要到專練中尋找松感 專是專門,是不以會的套路多為能,而是以套路少而精為要,是專門往松柔、往精深處多練,有意識地鍛煉經脈氣血的舒暢流通能力,神經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指揮能力,運動情感的激發(fā)催動能力,筋骨肌肉的靈敏反應能力?!耙毜缴窠浲耆犆谝庾R,運動肌完全服從神經的指揮,進而使隨意動作達到自動化”(唐良才),形成身心之間的條件反射,形成一動無有不動的連鎖反應,以便心意一動,氣血隨之涌動,神情隨之向往,全身細胞隨之振奮,肢體處處隨之靈動,拳勢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常聽人說:寧練一式精,不練百式空;會練的天天練一套拳,不會練的一天練好幾套拳。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還要善于隨時隨地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借鑒松的智慧,要善于在練拳過程中總結松的方法和規(guī)律,應用到以心行松、以松運身之中。 以心行松,就是要消除對松的任何誤解和怠慢,真正把松列為行拳用意第一的內容。要明白,“偏沉對稱松”是傳統(tǒng)文化、思想智慧、修行大法。雖然不能說松是太極拳的一切,但可以肯定地說,太極拳的一切都離不開松。練太極拳對松,要思想上敬重、心態(tài)上虔誠、感情上專注、動作上踐行,要把松擺在內功心法第一的位置。 以松運身,就是貫徹“偏沉則隨”的行拳原則,用偏沉對稱松的方法運動身體,讓松意在體內如水似氣地有序流動,一聚一散,推動肢體按拳勢要求運動。以松運身,第一要重點關注偏沉部位,關注每動都應從實腳側的肩井穴開始,按照肩、腰、胯、膝、腳的順序依次向下偏沉;第二要留意偏沉部位與則隨部位之間對稱互動關系,留意全身相隨而動;第三應體會松意穿過骨髓之內、骨縫之間、肌肉之中、經脈血管、皮膚毛孔、邊角末端的運行過程。松意走到哪里,要肌體有感覺、心中生愉悅、外形有動作、神情有表現(xiàn)。一分松,一分功,十分松,益無窮。 從技術角度說,太極拳運動,就是“偏沉對稱松”的運動,是用偏沉對稱方法松出來的運動。但是,偏沉對稱松又絕不僅僅是拳術小技,而且是智慧、是文化,是洗髓易筋、脫胎換骨、修為處世的艱難功夫、長遠功夫。松功修煉能使人精神專注、心情愉悅、思想精深、智慧生發(fā),能除邪顯正、除惡修善,使人把自私的功名利祿放下,把利他的倫理道德?lián)?,向返璞歸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靠攏。太極拳放松的大目標是為了排除干擾,逐漸覺悟。覺悟就是禪,就是道,就是拳,是拳藝和人生的高境界。對待太極拳放松,應有虔誠受教的態(tài)度、念念不忘的堅持、身體厲行的意志,要完全信賴、誠心以求、全心全意地投入松,把自己的身心交給松。要明白松的道理,掌握松的方法,練出松的功夫,享受松的幸福。只有擋住其他誘惑,耐住孤獨寂寞,專練松功不懈,才是太極拳的修煉正道。
|
|
來自: 昵稱29932392 > 《TJ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