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火墻的記憶 作者:何映平 連續(xù)幾天我家住的片區(qū)沒有供暖,穿上棉衣坐在電腦前打字感覺還是冰涼冰涼的。看見鎮(zhèn)上的一段路被挖掘機挖開幾十米長,且土堆的老高,電焊的火花閃閃,知道暖氣管道壞了,湊近一瞧在維修。凍的不知所措的我思緒一下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土火墻帶來的溫暖。 六、七十年代新疆兵團塔里木農(nóng)場的家家戶戶一到冬季基本都是燒胡楊林里、戈壁灘撿拾來的柴火棒做飯取暖。個別家庭也有用鐵皮火墻的,它的缺點是熱的快,涼的也快,保溫性能差。土火墻可以將洗的衣物烘干,放的飯菜還能保溫一陣。因此,大家都喜歡土火墻。 居民們?yōu)榱硕静皇軆觯S多家庭在夏季就把過冬砌火墻的小土塊(24厘米x12厘米x6厘米)準備好了。加上砌爐灶的土坯300快左右基本就夠用了。 說到砌火墻,我父親可是連隊的好泥瓦工,一般人通俗地叫“大工”。父親是“文革”下放的工程師,那時的連隊領(lǐng)導只要有砌火墻、爐灶的活兒都要安排他來完成,工作量大,干活的人多,他就是帶班班長。那些年,集體食堂要壘灶臺,炊事員的住處火墻是離不開的,怕凍的蔬菜和炒菜的油要放到火墻的邊上。領(lǐng)導辦公室的火墻、爐灶就一個,而職工家庭的砌火墻一個接一個。每年最早的要數(shù)給學校砌火墻。那幾年我在教室里上著課,看著父親砌的火墻筆直筆直的。 好奇的我晚上在家就問父親,砌火墻有竅門嗎?“當然有!”父親接著說:“首先要選一些有棱角規(guī)格好的小土坯,不能用磚塊,磚塊易爆裂,保溫性能不如土坯?;饓Φ牡鬃詈闷錾先龑哟u,防潮。學校和大集體宿舍的火墻要砌五至七孔的大火墻,居民小家庭砌個三孔的就可以了。小火墻高度11層就行,大火墻高度得17層左右。記住,煙道起頭不能平走”。沒等父親說完,我就急切地問,為什么?父親和藹地說:“兒子你看,咱家的油燈的火焰是不是向上串呀?”我一下明白了。后來我當了泥瓦工,砌火墻的手藝得到了許多人的夸贊。 我父親砌火墻、爐灶,在我們家年年創(chuàng)新,換花樣。記得有一年冬季,家里的火墻、爐灶,砌了坼,坼了再砌。大冬天的開著門窗,燒的柴草滿屋的煙霧從門窗往外冒,鄰居們還以為我家著火呢。為這事,我母親不知和父親吵吵嚷嚷多少回。不過,最終我母親還是佩服我父親的手藝。鄰居們的小孩都喜歡到我家來玩,其實,就是我家暖和。 有一年,我父親在家砌了一個大火墻,中間是個雙鍋做飯的灶臺,引來了左鄰右舍的人來參觀。那時的房間面積只有15平方米,感覺房間空間一下變小了。這次,我母親惱怒了,當著眾人的面,拿起家里的劈柴大斧頭,嘁哩喀嚓地一陣亂砸,房屋里成了一堆碎土坷拉了。 我父親砌火墻的高超手藝也傳給了我,在團場危房改造的銜接年我也義務為一些居民砌了不少火墻。如今,砌火墻已成為歷史的留戀?,F(xiàn)在小城鎮(zhèn)居民都要住樓房了,集中供暖,條件好的家庭用壁掛爐、電暖氣等。但是,只要趕上小區(qū)停暖,我就會想起土火墻的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