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心意拳是修內兼外或者說是內外兼修的健身套路,據(jù)傳使北魏時代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禪師所創(chuàng),原只有六式,后有嫡系門徒子升發(fā)展到10式,到宋元時期,經注明的武術大師覺遠和白玉峰等加以補充完善、擬定為45式。 心意拳的特點是以意領氣,有氣摧力,意與心合,氣與力合,三合歸結一動,動則氣從丹田而發(fā),發(fā)出無不應變。亦稱智與技合,方可百戰(zhàn)百殆矣。 心意拳的技法也在發(fā)展中演變,初僅用意,漸轉輕彈、柔剛,亦稱柔,漸轉為剛,剛中仍兼柔,亦稱剛柔相濟,而偏于柔。
歌訣曰 心意拳把初意招,十勢動體如仙妙。 后經覺遠上人校,四十五勢擊法高。 上有抓打撩搶甩,下有踢彈踹擺跳。 進退一線快如電,更有滾旋襲人胞。 四十五勢生百變,與人交手總勝超。 動作順序 預備式 出門打虎 夜叉切瓜 金雞獨立 雙手倒臼 浪子踢球 翻雷滾天 鬼扎咽喉 金雞鎖喉 孔雀開屏 野馬退槽 流星趕月 蛟龍藏尾 鳳凰展翼 鬼扎咽喉 雙飛鏢釵 大鵬擺腳 翻雷滾天 浪子踢球 雙龍出海 泰山壓頂 黑虎掏心 夜叉切瓜 動作圖解 (1)預備勢:兩腳并立,兩臂下垂,兩掌五指并攏,附于大腿外側,掌心向里,掌指向下,身胸挺直,目視前方。 (2)出門打虎:左腳向左開一步,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左腿曲膝,右腿蹬直,兩腿成左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左拳向前緩緩沖擊,拳心向下,右拳由后隨身向前屈肘沖擊,然后抱于腰間,目視左拳。 (3)夜叉切瓜:左腳不動,抬右腳向前上一步,震右腳(響亮)與左腳成并步,然后左拳變掌,向前抓擊;然后屈肘,掌心向上,右拳由上向下砸擊左掌(響亮),兩腿微蹲,目視兩拳。 (4)金雞獨立:左腳向前一步,抬右腿向前提膝;同時右拳由下向上沖擊,拳心向里,左掌由內向外撩打,然后向內屈肘變拳,放右腿膝蓋上,拳心向上,目視右拳。 (5)雙手搗臼:右腳向前落一步,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拳變掌,向前抓,然后變拳,屈肘栽捶,拳心向里,目視左側。 (6)浪子踢球:兩腳碾地,體右轉90度,抬左腿向前彈踢;同時兩拳由內外撩打,然后再由外向內屈肘抱于腰間,目視左腳,上體稍向后仰,目視左腳。 (7)翻雷滾天:左腳向后落一步,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左拳變掌向左側下方打,然后變拳,向外向上滾臂扳擊,拳心向里,右拳隨身外撩,然后屈肘抱于腰間,目視左拳。 (8)鬼扎咽喉: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右腳前上成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右掌向前搶,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手屈肘隨搶,附于胸部左上側,掌心向上,目視右手。 接上動作,左腳向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前搶出,掌心向上,右掌由前向外撩打,然后屈肘附于胸部右上側,目視左手。 (9)金雞鎖喉:右腳向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向前抓,然后反臂驅逐扳擊,掌心向里,掌指向上,左掌向外撩打,然后變拳,屈肘護于腹前,拳心向里,目視右掌。 (10)孔雀開屏: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掌變拳,與左拳在胸前環(huán)弧,然后向兩側展臂擊拳,拳心向前,拳眼向上,目視右側。 (11)野馬退槽: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收左腳成虛步;同時兩拳向前猛抓,退步后變拳,屈肘亮于胸前,拳心向里,兩腿微蹲,目視左拳。 (12)流星趕月:左腳踏實,右腳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拳向后往前沖擊,拳心向下,左拳向外撩打,然后抱于腰間,目視右拳。 上動不停,抬左腳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拳由后向前沖擊,拳心向下,右前進向外撩打,然后抱于腰間,目視左拳。 (13)蛟龍藏尾:右腳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右拳由上向前微下方揣擊,拳心向下,左拳變掌,向外抓撩,然后變拳,抱于腰間,目視右拳。 (14)鳳凰展翼:左腳前上一步,兩腳碾地,體右轉90度,兩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兩拳變掌,在胸前環(huán)弧后變拳,向兩側展臂側擊,拳心向前,目視左側。 (15)鬼扎咽喉:兩腳碾地,體右轉90度,收右腳落左腳前成虛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前搶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拳變掌隨身向前屈肘,護于胸前,掌心向上,目視右手。 接上動作。左腳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向前搶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右掌向外撩打,然后向內屈肘護于胸右上側,目視左手。 (16)雙飛鏢釵:右腳前上成右弓步;同時兩掌向外抓,然后變拳,向前猛沖擊,拳心向下,目視兩拳。 (17)大鵬展翅:左腳向前上一步,抬右腿向前往左彈擺,出拳變掌向右拍擊右腳內側(響亮);同時右拳相互甩擊,拳心向后,目視佐說。 (18)翻雷滾天:右腳向前落一步,體左轉90度,兩腿屈膝成馬步,同時左掌向前抓,然后翻臂變拳,屈肘抖拳,拳心向里,右拳向外撩打,然后屈肘護于胸前,目視左拳。 (19)浪子踢球:兩腳碾地,體左轉90度,抬右腳向前彈踢;同時右拳變掌,向前拍打,左拳抱于腰間,目視右手。 (20)雙龍出海:右腳向前落一步,抬左腳向前上成左弓步,左拳變掌,與右掌同時向前推,掌心向前,掌指向上,目視前方。 (21)泰山壓頂:右腳向前上一步,使兩腿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變拳,右拳向前滾臂沖擊,拳高與眉平,拳心向里,左拳屈肘抱于腰間,目視右拳。 (22)黑虎鉆心:左腳前上成左弓步;同時兩拳由后向前沖擊,右拳前至左腕后,目視左拳。 (23)夜叉切瓜:右腳向前震腳(響亮),與左腳成并步;同時左拳變掌向前抓,然后反掌向上,與右拳在胸前下方相擊(響亮),兩腿微蹲,目視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