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印江,從這些美食開始!
2015-12-21
微印江
用大米和綠豆做原料,其顏色帶淡綠,把原料磨成漿,把漿放在鍋里烙成張,拿菜刀把它切成絲而成,綠豆粉吃法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豆?jié){綠豆粉、窖水綠豆粉、牛,羊綠豆粉、炒綠豆粉,有粉絲綿,顏色翠,煮不爛,泡不絨,味道好,撲鼻香等特點。

又名紅皮翠菜,將芋荷莖腌泡后,加入蒜片、姜絲、新辣椒沫拌勻而成,色澤鮮美、酸爽開胃,是農家庭院、大小賓館(酒店)的看家涼拌菜,也是印江人最喜歡的一道美食。
把磨來的黃豆?jié){用紗布過漏在鍋里,加入一定數量的切細了的鮮蘿卜菜拌勻,待豆?jié){熬熟后,摻進適量的酸湯點清而成。在土家族中做客,餐桌上少不了一盆菜豆腐和一小碟素海椒。民間流傳這樣一句民謠:“千有萬有,離不開菜豆腐下燒酒”。古代百姓用它敬奉地方官員,則表示該官員廉潔奉公,如菜豆腐一樣“一清二白”。
以紅苕為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晶瑩透明、味美湯鮮;耐貯藏,不變質(存放三年五載,也不生蟲,不變味)的特點。火鍋、炒、涼拌均可。
放養(yǎng)在梵凈山下的土雞,吸梵凈山清泉,啄山野中藥草,綠色蛋殼,蛋中極品。

用上等糯米做原料,將糯米泡十個小時后蒸一個小時,然后放在石碓里人工舂爛,出碓的時侯用炒熟的黃豆面裹,土家人造新房、過節(jié)和接待貴客都要糍耙上桌。
米子:又名“炒米”,把糯米蒸成糯米飯,撒在簸箕里冷卻,用磨子推,把顆粒壓扁,曬干而成。炒成米子泡撒在煮沸了的甜米酒里,用小碗裝茶盆遞,是土家人獻給客人的第一杯“磅嘴茶”。
土土司菜(酢肉),取材多用當地辣椒、麥麩、山野菜,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古時為當地土王宮廷菜系秘而不宣,現為印江最具特色的生態(tài)有機食品。
用粘米、糯米各占一半做原料,野菜(雀雀菜,粑粑菜,蒿菜)、家菜做配料,臘肉、野蔥、蒜做佐料而做成.社飯到口,其味無窮,有補益氣,清熱解毒,強益膽氣等功效。
主 編: 車文興 副主編:代 維 編 輯: 張再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