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傳奇之西魏十二大將軍 184年——280年,前三國從黃巾大起義算起到晉朝滅吳結(jié)束。 523年——589年,后三國從六鎮(zhèn)大起義算起到隋朝滅陳結(jié)束。 后三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東魏,西魏,南梁三國鼎立。第二階段為北齊(代東魏),北周(代西魏),南陳代(南梁)三國并存。最后由北周滅北齊,隋朝代北周,隋朝滅南陳而告結(jié)束。后三國歷程極其復(fù)雜,先是北魏和南梁南北對峙,然后北魏大亂,分裂為東魏(高歡掌權(quán)),西魏(宇文泰掌權(quán))。侯景之亂打破三方力量對比,北齊代東魏(高家為帝),北周代西魏(宇文家為帝),南陳代南梁(陳霸先為帝)。 十二大將軍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dǎo)(宇文泰侄兒)、宇文貴、李遠(yuǎn)、達(dá)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jiān)之父)、豆盧寧、賀蘭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將。此外另有王思政,韋孝寬,宇文深,王羆,蔡佑等名將; 關(guān)隴集團(tuán)中,其它后起將才如宇文憲(宇文泰第五子)、尉遲迥(宇文泰外甥)、長孫晟(唐長孫皇后之父)、賀若弼、韓擒虎、李靖、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將,西魏十二大將軍,乃是北周統(tǒng)一北方,以至隋唐統(tǒng)一全國的基礎(chǔ)。 元育 元贊,北魏孝文帝第五子廣平(武穆)王元懷之孫,父元悌,乃北魏孝武帝之兄。 元廓(537年―557年),又名拓跋廓,即西魏恭帝,西魏文帝元寶炬第四子,廢帝元?dú)J之弟。 宇文導(dǎo)(511—554年,宇文泰侄兒) ,鮮卑族,西魏大將,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之侄,西魏府兵十二大將軍之一,章武郡公。字菩薩,少時頗具英雄豪杰之氣,兼有仁愛文惠之風(fēng)。 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徙居夏州。父莫豆干,保定中,以貴勛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李遠(yuǎn) 達(dá)奚武(504—570),鮮卑族,字成興,代(山西大同東北)人。 侯莫陳順(?-557年),中國西魏軍人,侯莫陳崇之兄,代郡武川縣人。 楊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字奴奴, 陜西華陰人,楊忠出身于北魏時將領(lǐng)爾朱榮同族兄弟爾朱度律旗下一名統(tǒng)軍。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時,楊忠隨獨(dú)孤信加入西魏陣營,因功升為車騎大將軍,獲當(dāng)時丞相宇文泰重用。北周建立后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統(tǒng)轄楊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員大將,由北路攻伐北齊,攻陷北齊二十多座重鎮(zhèn)。北周時封為上柱國,隨國公。 豆盧寧(500—565年)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 賀蘭祥(515—562年),字盛樂,武川人,鮮卑族,北周大將,宇文泰之甥,涼國公。父賀蘭初真,少知名,為鄉(xiāng)閭所重。 王雄(506年—564年),字胡布頭,太原人。北魏、北周大將。 王思政,生卒年不詳,太原祁縣(山西祁縣東南古縣村)人,相傳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后人。 韋孝寬(509——580年12月17日),名叔裕,字孝寬,漢族,京兆杜陵(西安南)人,韋孝寬祖父韋直善,為北魏馮翊、扶風(fēng)二郡守;父親韋旭,曾為武威郡守,建義初,后為大行臺右丞、輔國將軍、雍州大中正,永安二年,拜右將軍、南幽州刺史。 宇文深(?—568),字奴干,宇文測弟,宇文泰族子。 王羆,字熊羆,京兆霸城人,家里世代為州郡豪族。 西魏時期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 蔡佑,西魏、北周名將,追隨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征戰(zhàn)天下,后輔佐宇文覺(宇文泰嫡長子)建立北周王朝。以其驍勇善戰(zhàn)、忠君為主名揚(yáng)天下,人稱“鐵猛獸”,堪稱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亂世梟雄。 宇文憲(?-578年),字毗賀突,鮮卑人,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五子。 尉遲迥(516~580),北周代(大同東北)人,字薄居羅。鮮卑族,宇文泰外甥。 長孫晟(551—609年),字季晟,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軍事將領(lǐng)。 賀若弼(544年—607年),復(fù)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隋朝著名將領(lǐng)。其父賀若敦為北周將領(lǐng),以武猛而聞名,任金州(陜西安康)刺史。 韓擒虎(538—592年12月26日),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河南新安縣東)人,韓雄子。伐陳為先鋒,直搗金陵,執(zhí)陳后主。進(jìn)位上柱國,封壽光縣公,終涼州刺史。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lǐng),后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dān)任過殷州(河北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shù)種兵書,惟多亡佚。 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陜西旬邑土橋鎮(zhèn)侯家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565年十月,賀若敦因口出怨言,為北周晉王宇文護(hù)所不容,逼令自殺。臨死前,曾囑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dāng)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并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慎言。 607年,賀若弼被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