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作為一門擁有近200年歷史的舞臺藝術,其“國粹”的地位與價值毋庸置疑。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也無情地擺在我們面前:京劇的受眾,就整個中國而論,不要說年輕人,就是中老年人,恐怕也不多了。京劇受眾面的萎縮與逼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市場份額太小?;蛘邠Q言之,京劇不占有市場。市場打哪兒來?沒有欣賞京劇的耳朵、匱乏欣賞京劇的戲迷,市場是不會從天而降、不請自到的。演藝市場是注意力經濟,它不管是高雅還是低俗,也不管耗費了怎樣巨大的成本。中國有多少喜愛京劇的戲迷?有人估算過,好像不過百萬。 全球化信息傳媒的發(fā)展,對于京劇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但從目前情形看,所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利用信息傳媒的傳播快、覆蓋率廣的特點,把京劇之美盡可能地呈現在廣大受眾的眼前”,還僅僅停留在一種良好愿望和口號上,即使有關方面已有所動作,制訂并實施了一些諸如“京劇進校園”、“京歌翻唱”等等措施,但相關調查數字說明,京劇的普及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如果一門藝術連普及都做不到,又遑論振興? 京劇藝術如何振興,說法和動議很多。有人說,當務之急是規(guī)范劇場,恢復以前的分賬制。也有人說,要擴大民族藝術市場,政府應該先發(fā)揮職能將市場理順,這是文藝團體自身無力解決的難題。還有人說,京劇市場和觀眾的培育是關系京劇生死存亡的大事,邁過這兩道坎,京劇藝術或能重放光芒。這些都對,都應該逐一解決。但我以為,京劇人才的青黃不接,乃是京劇藝術的顯在危機所在。事實上,目前許多京劇團行當不齊,缺少頂梁柱或尖子演員,而有全國影響力的名角兒就更少。不少劇團難以維持日常演出,有的劇團排戲,從編劇、導演、作曲到主要演員全靠外借。有業(yè)內行家尖銳指出,現在許多京劇演員一招一式根本就不像樣。較之老一輩京劇藝術家令人稱絕的藝術造詣,現在臺上的演員盡管很賣力,但堪稱翹楚者寥寥無幾。有專家指出,現在能在各個院團頂梁的演員,有的水平比從前的三流演員都遜色。如今的京劇演員,會戲少、實踐少、底子薄。過去科班出身的演員,畢業(yè)后要會一百來出戲,現在恐怕十出都會不了。質量以數量為基礎,沒有數量,談何質量? 振興京劇藝術,要將人才培養(yǎng)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根據京劇藝術規(guī)律,培養(yǎng)后繼人才當是保持藝術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大計。京劇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周期性長、成才率低的特點,特別在當前戲曲藝術不景氣的情況下,京劇藝術工作者與其他文藝工作者相比待遇偏低,極易出現人才流失等種種不穩(wěn)定因素。國家應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保護與激勵優(yōu)秀京劇藝術人才的政策,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京劇事業(yè)中來,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要大力開掘和發(fā)揮老藝術家們的潛能,以師帶徒,不斷推出京劇藝術新星。 振興京劇藝術,還要理性科學地傳承京劇藝術傳統(tǒng)。京劇要發(fā)展,首先要吃透京劇的精神,保護好京劇傳統(tǒng)的經典要素。全球化時代帶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娛樂文化的多元,但越是這樣,就越應重視本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傳承。京劇必須站在這個高度上,厘清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京劇的傳統(tǒng)戲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它有觀眾,有市場,但也有一些缺憾,因此要做好對傳統(tǒng)戲進行經典化、范本化的工作,以保證傳統(tǒng)戲的經典元素的傳承。脫離傳統(tǒng),片面求新,實踐證明是阻礙京劇藝術傳承的左道旁門。尊重傳統(tǒng)就是尊重前輩、尊重大師、尊重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果,就是尊重京劇的基本特征和內部規(guī)律,尊重它獨特而完整的美學體系。 振興京劇藝術,更須穩(wěn)步推進本體論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尊重傳統(tǒng)本身,其實還包括尊重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從題材范圍說,京劇不能僅限于表現古人,應向現當代拓展。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均可納入表現的版圖。目前京劇表現范圍相對狹窄,現代京劇很少,應當向影視學習,拓展現實題材,注重當下書寫。從音樂要求看,京劇唱腔應大膽向現代靠攏,多創(chuàng)作能令中青年乃至少年觀眾喜聞樂見的唱腔。 應該看到,目前一些京劇演員和院團水平下降是不爭的事實。防止藝術退化,這是京劇自身要抓緊解決的問題。振興京劇靠什么?用行話表達,要靠好角兒、好演員,要靠響當當的京劇藝術魅力把觀眾吸引到劇場里來。一部優(yōu)秀的京劇作品,對文字劇本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語言之美,應使觀眾過耳不忘。然而除了既有的老京劇和樣板戲,我們幾乎看不到新的、上檔次的、有口碑的京劇劇本問世和上演。這種狀況,是限制京劇發(fā)展的嚴重障礙,亟待改變?!按蜩F還須自身硬”,要想讓觀眾喜歡、認可京劇,首當其沖的任務是要使京劇本身好看、好聽,力避陳腐做作,務去沉沉暮氣,使之煥發(fā)青春,給人以面目一新之感。當然,也要警惕因創(chuàng)新、改革而把京劇弄得面目全非、非驢非馬的傾向,避免此類現象的發(fā)生和泛濫。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