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警惕!網絡電信詐騙出了“升級版” 防范方法看這里

 老劉tdrhg 2016-08-21

警惕!網絡電信詐騙出了“升級版” 防范方法看這里

2016-08-21 最高人民法院

網絡電信詐騙是指違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機短信、電話、互聯(lián)網等通訊工具,假冒國家機關、朋友等名義,謊稱中獎、家人意外受傷、朋友急事等情況,騙取被害人信任后,叫其將錢匯入到指定銀行卡賬戶的一種詐騙活動。要遏制網絡電信詐騙多發(fā)現(xiàn)象,謹防網絡電信詐騙之禍,關鍵還要靠有關各方事前發(fā)力,在加強電信和金融行業(yè)監(jiān)管、增強個人信息保護及防范意識上扎緊籬笆。近日,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法院法官對新型網絡電信詐騙案件進行了梳理,以警醒世人。

車內藏“偽基站”狂發(fā)短信

車內藏“偽基站”設備,沿途利用該設備冒充建行客服號碼發(fā)送詐騙短信。一旦點擊進入短信鏈接,所有信息都會被釣魚軟件記錄,僅在福建省漳浦縣、龍海市及漳州市薌城區(qū)等地已有7名被害人被騙近5萬余元。

2016年5月1日至3日間,被告人陳某、何某駕駛藏著“偽基站”設備的汽車,先后輾轉到漳浦縣、龍海市及漳州市薌城區(qū)等地,利用該“偽基站”設備和手機等工具,冒充建設銀行服務電話號碼95533向沿途周邊移動手機用戶發(fā)送短信共計9078條,誘騙手機用戶登錄詐騙網站,騙取其銀行卡信息,分別騙取鐘某、洪某、許某、高某等7名被害人共計55340.05元。二人于2016年5月3日被公安機關抓獲。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陳某、何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利用“偽基站”設備向不特定多數(shù)人發(fā)布虛假信息,騙取錢財55340.05元,數(shù)額較大,二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陳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應當按照其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被告人何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應當從輕處罰。案發(fā)后,二被告人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輕處罰。

最后,龍海法院一審以犯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十個月,判處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均并處罰金1萬元。

防范提醒

上網勿隨意打開不明郵件、網址;安裝殺毒軟件,保證電腦安全;賬號被盜應立即掛失。

撥電話2萬余次謊稱綁架詐騙

有一種犯罪手法讓家長們膽戰(zhàn)心驚。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孩子的哭聲,撕心裂肺地叫一聲“媽媽”,然后就是綁匪接過電話,要求家長往其賬號里打贖金。家長往往心慌意亂,也無從判斷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就聽從了騙子的安排。

2015年3月至5月期間,被告人李某、王某、楊某經共謀后,共同在漳州臺商投資區(qū)一小區(qū)出租屋內利用虛構被害人的子女被其控制的事實,要求被害人匯款到指定銀行賬戶后才放人的方式進行詐騙。之后,三名被告人又繼續(xù)利用上述手段詐騙錢財,并騙取被害人李某、張某等7人錢款共計265925.37元。三人前后共撥打詐騙電話2萬余次。被告人吳某、許某明知李某等人銀行卡內的錢款系詐騙所得,仍幫忙領取銀行卡中詐騙所得的錢款,其中吳某幫助取現(xiàn)5次,共計185000元,許某幫助取現(xiàn)3次,共計11500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李某、王某、楊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利用撥打電話的手段對不特定多數(shù)人實施詐騙,詐騙數(shù)額265925.37元,數(shù)額巨大,且撥打詐騙電話次數(shù)共計2萬余次;被告人吳某、許某明知他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仍分別幫助領取詐騙所得的錢款185000元、115000元,數(shù)額巨大,五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

最后,龍海法院以詐騙罪判處這五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八年至三年零一個月不等,并處罰金10萬元至5萬元不等。

防范提醒

遇到這樣的情形,當事人千萬不要急于匯款,應通過與親友有聯(lián)系的人了解其目前的情況,或通過公安、醫(yī)院等部門和單位了解對方所說情況的真實性。如果一時無法確認信息的真實性,也盡量不要貿然匯款,而是要搞清楚情況再說。

虛構六合彩中獎為誘餌

以提供虛假的六合彩中獎號碼信息為誘餌,通過隨機撥打手機方式騙取他人錢財,是一種常見的網絡電信詐騙形式。

2015年6月2日至6月24日間,被告人賴某成、賴某強、賴某?;锿?,流竄到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租住的房屋內,以提供虛假的六合彩中獎號碼信息為誘餌,通過隨機撥打手機方式實施詐騙,每人撥打詐騙電話達500人次以上。至案發(fā),三被告人通過上述方式騙取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錢財共計812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三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發(fā)布虛假信息騙取錢財8120元,數(shù)額較大,且向不特定多數(shù)人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均已構成詐騙罪。最后,法院以詐騙罪分別判處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零一個月,并均處罰金4000元。

防范提醒

接到中獎信息務必先驗證信息真?zhèn)?;不要撥打虛假中獎信息網站提供的電話;需先交納各類費用的領獎請慎之又慎。

法官建議

事前發(fā)力 加強監(jiān)管

雖然事后的懲罰,尤其是進一步加大偵查和懲處力度,能夠起到很大震懾作用,但是,從根本上看,要遏制網絡電信詐騙多發(fā)現(xiàn)象,關鍵還要靠有關各方事前發(fā)力,在加強電信和金融行業(yè)監(jiān)管、增強個人信息保護及防范意識上扎緊籬笆。

為此,龍海市人民法院提出如下建議:一要加大異地司法機關信息交流、通報協(xié)作力度,及時向罪犯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通報犯罪情況,并建議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村、居委會人員到重點案發(fā)地區(qū)開展法制宣傳,尤其是對涉案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進行解釋宣傳,同時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就業(yè)培訓和思想引導;二要建立、健全防控機制,由電信、人民銀行、公安機關等部門形成協(xié)作配合機制,金融機構、電信部門應切實加強開戶實名制審核,以免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公安機關應加大案件偵破力度,盡力挽回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三要加大對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非法辦理、銷售銀行卡、提供作案工具、為他人領取詐騙款等詐騙環(huán)節(jié)的打擊力度,查明系事先共謀的,均以詐騙罪共犯論處;四是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及時公布新型詐騙案件,提高群眾防范意識。

司法觀察

網絡電信詐騙花樣翻新

隨著我國金融、電信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虛假信息詐騙犯罪不斷滋生,借助手機、固定電話、網絡等通訊工具和現(xiàn)代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詐騙犯罪也在迅速地發(fā)展蔓延,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近年來,雖然司法機關大力打擊網絡電信詐騙行為,但網絡電信詐騙案件仍屢禁不止且作案手段翻新不斷,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日前,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法院對2014年以來該院審結的網絡電信詐騙犯罪案件進行了梳理分析。2014年以來,該院共審結網絡電信詐騙犯罪案件12件25人,詐騙金額合計50余萬元,其中2014年共審結0件,2015年僅審結1件2人,而2016年1至6月就審結11件23人。

龍海市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長陳毅濱介紹說,該類犯罪案件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一是罪犯作案年齡相對低齡化,罪犯年齡均在20至30歲范圍內,罪犯所屬戶籍相對集中,主要以地緣、親緣關系為紐帶結伙參與詐騙犯罪。二是詐騙手段多樣化,詐騙方法多為撥打電話或發(fā)送手機短信,以傳統(tǒng)短信詐騙案件為主,分別有編造六合彩特碼或虛假中獎信息實施詐騙、以虛構子女因賭博被控制索要錢財、利用偽基站發(fā)送虛假信息實施詐騙或套取銀行卡信息騙取資金等。三是由于警惕網絡電信詐騙宣傳較為到位,群眾防騙意識逐步上升,雖然犯罪分子通過撥打電話或發(fā)送手機短信次數(shù)以萬次計算,但易受騙人群較少,易上當人員多為老人,且大都分布在農村地區(qū)。

從實踐中看,電信、金融機構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風險提示機制,及時提示客戶加強自我防范,警惕詐騙信息,對于遏制網絡電信詐騙有重要作用。應對網絡電信詐騙犯罪,事后打擊只能是一種治標之法,不應作為主要的應對策略;作為一種可預防的犯罪類型,行之有效的對策應是構建覆蓋全社會的防范之網,使犯罪分子作案不能輕易得手,這才是一種治本之法。

筆者建議,應構建國家層面的金融反欺詐防控體系,以公安部、銀監(jiān)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聯(lián)等部門和組織為主導,聯(lián)合各電信運營商和所有商業(yè)銀行,建立我國銀行業(yè)反欺詐聯(lián)防協(xié)作機制,實現(xiàn)諸如相互協(xié)查可疑賬戶信息、緊急止付(非法律凍結)涉嫌犯罪賬戶等功能。

增強個人的防范意識也是重點。既防止有人因為無知或心存僥幸走上犯罪道路,也防止有人因為貪圖小利、大意輕信而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當然,要從根本上打擊網絡電信詐騙行為,除了加大處罰力度,還應有針對性地對容易受到網絡電信欺詐的群體加強防范網絡電信詐騙知識的普及,讓欺詐者不再那么容易得手。此外,從長遠來看,還應該更多鼓勵腳踏實地的“成功學途徑”,扭轉一味“謀快錢”、“求捷徑”的浮躁社會風氣,并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正途上進”的契機。

(陳志龍)

來源:人民法院報


點擊展開全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