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Lydia 微信公眾號|Lydia66890 回顧我的職業(yè)生涯,我要說的是,我能夠成長到今天,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從小我就是一個馬虎的人,粗心大意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小學的時候幾乎一天丟一條紅領巾,學校門口小賣部的阿姨看到我就喊,同學,要紅領巾嗎?好不容易熬到長大成人,進入工作崗位,爸媽更提心吊膽了,生怕哪天我腦子突然一犯抽,飯碗嗖地一下不見了。 幸運的是,經(jīng)過了職場的蹂躪和洗禮,尤其是經(jīng)歷過做老師時被各位護孩心切的家長們百般刁難的日子,如今我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心思縝密井井有條把下屬逼到崩潰的偽處女座女魔頭(叉腰笑)。 這樣做是為了讓所有工作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不會爛尾或者半路出岔子,這是一個合格的職場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以下是我總結出的一些職場中的習慣,按照重要度排序,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 剛進入職場時,我是一個很羞澀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半吊子做事拿不出手,不好意思去”邀功”,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我寧愿選擇一個人默默地糾結,生怕被指責工作能力不足。而我的害羞導致的結果是,工作情況不能得到有效的溝通,反倒讓我更加困難重重。 在破除了心理魔障之后,一有點兒什么進展和想法,我就往工作群里update一下,看到什么有啟發(fā)的工作心得,就及時在群里嘮叨幾句,一個項目每推進一步,都會大著膽子抄送給老板。一開始的時候,挨罵當然是免不了的(郵件的基本格式都寫不標準),我就厚著臉皮老老實實認慫;堅持了三個月之后,在老板忍無可忍的指點下,我的工作能力終于產(chǎn)生了質的飛躍;在群里嘮叨時,大部分時間沒有人回應(大概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實在懶得理吧),但沒關系,不必害怕承認自己是一個菜鳥,總有一天你會了解到這個行業(yè),了解到公司,了解到上司和同事,了解你自己,面對不同的問題,都能給出最好的答案。 職場新人首先要記住的是,不要害羞,不要怕挨罵。勇于面對缺點的人才能收獲最大的成長。大學時聽新東方的演講,有一句話是鼓勵學生開口練習口語的,放在這里同樣適用:“怕什么,反正痛苦的不是你?!?/span> 這一點是我今天花了半個小時的電話給新人灌了一碗濃濃的雞湯后想到的。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我到上海以后,很多事情都需要發(fā)郵件請示北京總部,批復確認后才能執(zhí)行,這讓一個執(zhí)行力超強雞血滿滿的新人崩潰了。他帶著哭腔對我說,我以前一個小時就能搞定的事情,現(xiàn)在我要花一整天的事情和總部不停地溝通扯皮來回問,效率太低下啦。 我說,是,你以前是一個小公司小作坊式的生產(chǎn)模式,所有事情老板一個人說了算,效率確實高,一個縫衣服的小作坊工人手法多么嫻熟??;你一個服裝廠做一個流水線多繁瑣啊,搭建一個框架都要多久,新人培訓使用新機器都要多久。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你以為這些繁瑣的流程是阻礙你生產(chǎn)效率的,但是一旦跑通了流程,完善了框架,啟動起來的效能豈是一個小作坊能比的。難道你要一輩子呆在一個屋子就能坐下的小公司里才能干活嗎? 當一個新人踏上更高的臺階后,很可能會感受到這種磨合的陣痛:再也不能想到了就去做,而是要先按部就班地走流程。但事實上,這些看似無用的流程,其實是幫助你協(xié)作,安排工作,規(guī)劃時間和節(jié)奏的有力工具。當你面對僅僅是一項任務時,你當然可以瀟灑地說做就做,但如果是十項呢?一百項呢?甚至某一個任務會影響到日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呢?看上去不必要的流程,就是一個整理規(guī)劃的過程,能夠為你規(guī)避很多麻煩和風險。 用報銷打車費舉例子:你嫌走流程麻煩,把票據(jù)隨手一塞了事,你認為這樣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赡阋詾槟弥窈褚化B子票據(jù)去找財務,一疊錢就啪地一聲扔到你面前了?回憶那些不知道多久之前的使用明細將是一個無比痛苦的過程,并且會浪費更多的時間收拾爛攤子。那個時候,你還會覺得流程是浪費時間嗎? 不僅僅是公司,在個人的辦公中,同樣需要注意制定流程對工作進行規(guī)劃?,F(xiàn)在很多工作都是支離破碎的,在公司做完回到家還要繼續(xù)做,很有可能還要在不同設備間切換,怎么辦?借用外部工具啊,下個有道云筆記,每天同步保存一下,花不了你多一分鐘,地鐵上,被窩里,都能隨時同步編輯,隨時可以對工作進行整理規(guī)劃,工作內容、流程絲毫不會丟失。這樣是不是用了前期走流程的成本,換來了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呢? 注意要像我一樣,隨時整理分類。等到文件攢了一堆,再分門別類整理到相應的文件夾里,你試試會不會累死。_(:зゝ∠)_ 快捷鍵是職場基本技能之一,能夠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在面對大量繁瑣的工作時尤為重要。別人還在瞇著眼睛查找右鍵下拉菜單,你一動手指,就輕輕松松搞定了。
(引自文章:WORD神操作!看到第一個技巧就傻眼了?。?/span> 在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多事情風云變幻,也沒有成熟的可復制模仿的模板可循規(guī)蹈矩地照搬,只能自己永遠保持高度的應變能力。比如永遠守時(從小學開始早上遲到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盡可能永遠保持在線,不要有了突發(fā)狀況,卻看不到你的影子。應變的前提是,你要在場。 比如盡量在預定時間的一半完成工作,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么地方會出現(xiàn)BUG,需要一遍遍地修改你的方案。充足的時間能夠給你改正錯誤的余地。 比如永遠要準備Plan B,牢記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再言之鑿鑿確定到場的嘉賓,也有可能意外缺席或遲到,算準了天氣的戶外活動,說不準什么時候會下起雷陣雨。就算寄個物料快遞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在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Plan B,永遠會是你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快速的反應能力,超強的執(zhí)行力,和周全的應急方案,永遠是優(yōu)秀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共通的優(yōu)勢。 所謂SMART原則:
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員工的績效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制定的過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斷增長的過程,經(jīng)理必須和員工一起在不斷制定高績效目標的過程中共同提高績效能力。 沒有匯報的工作就等于沒做,沒有目標的計劃也不能稱之為計劃,我們每個人都會制定方案規(guī)劃,但只有合格的工作規(guī)劃才能幫助你獲得真正的長久成長。 我是做市場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對外發(fā)聲。我只需要在外部各個渠道里去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這讓我產(chǎn)生了一個錯覺:我的那一畝三分地我的同事不懂,也和他們無關,他們只需要按照我的需求幫我完成特定的任務就可以了,比如一張海報,比如一套程序。 后來有一位人人網(wǎng)的主管告訴我,他每次都會把市場部做出的成果,比如數(shù)據(jù)報告、因為不同的海報產(chǎn)生的差異等等這些東西拿給設計師看,設計師們特別清晰地看到他為你做的工作部分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成果,并且對公司有怎樣的重要性,用戶有什么樣的反饋,這些都是你扎扎實實的報告同步告訴他的,他的參與感就會提升,更加愿意為你著想,跟你磨合的更好,為你做出更符合預期的產(chǎn)品。同樣的道理用在其他人身上也一樣。借用《戰(zhàn)狼》里的一句話:一頭獅子即使再勇猛,也敵不過一群狼。 關注有道云筆記 永久收藏微信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