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是治療痔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術后的疼痛常常讓患者難以忍受。近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熏洗與耳壓的結合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 具體如何操作? 耳壓療法: 手術前1天進行耳穴埋豆(耳壓),雙手用酒精消毒,輕刮雙耳1分鐘,刺激血管擴張,用棉花沾碘酒消毒雙耳,再用棉花沾75%酒精擦拭洗去碘色,根據(jù)模具找到雙耳選取雙側耳朵直腸、肛門、神門、皮質下四個穴位,用棉棒(或按壓棒)按壓找到最痛點,并貼上王不留行籽,稍用力按壓穴位2~5分鐘,每穴按壓20次,每日2~3次,用力以患者能承受為限。 注:耳朵有損傷、脫皮、過敏、嚴重心臟病、精神緊張等患者禁用。 中藥熏洗: 術后第一天,將乳香、沒藥、生山梔、半枝蓮、皮硝加2000毫升煎煮(醫(yī)院已經(jīng)代煎好的可直接加2000毫升熱水),先用蒸汽熏患處5~10分鐘,再加涼開水至水溫為41℃(摸之不涼不熱),將患處浸泡在藥液內30分鐘,注:若皮膚有不良反應,應詢問醫(yī)生,征求意見。 兩者結合到底有多大用處? 減輕疼痛 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給予痔瘡患者手術前一天耳壓療法,術后一天中藥熏洗治療方法的48小時以后,患處的疼痛感得到明顯緩解,并且此疼痛是患者可以忍受的。對比于止痛藥,其緩解效果要優(yōu)于止痛藥,并能減輕服用止痛藥的劑量。且此治療方法能長效緩解疼痛,即能有效緩解慢性疼痛。 在中醫(yī)上來說,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嬰兒,遍布著全身各處的穴位,能很全面反映身體的情況,耳壓能起到消炎鎮(zhèn)痛、安神、促進氣血循環(huán)的作用。而上述中藥能起到減輕括約肌松弛疼痛、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緩解尿潴留 這是痔瘡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于痔瘡術后直腸壓迫膀胱,尿液不能順利及時排出,引起尿潴留。而上述治療方法的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功效能讓尿液在術后6小時內排出。有效緩解尿潴留的癥狀。 術后應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良好情緒 情緒對傷口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保持良好的心情、減輕心理壓力,能很有效地緩解傷口疼痛,切勿急躁發(fā)怒,注意休息。 2、溫鹽水坐浴 除了藥物坐浴,溫鹽水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利水消腫、消炎殺菌、促進傷口愈合的坐浴方法。 3、多吃蔬菜瓜果 蔬菜瓜果是痔瘡術后患者不可少的食物,補充足夠飲水量,保持腸道的正常蠕動,防止大便干結而造成便秘,保護傷口。是防止傷口開裂的有效措施。 4、痔瘡栓劑 口服藥物對身體是由一定副作用的,部分患者也會排斥頻繁服用藥物,所以使用栓劑、坐浴都是緩解疼痛,減輕藥物劑量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梅芳,馮園園,王楚楚,等.中藥熏洗結合耳穴埋豆對痔瘡術后病人傷口疼痛的影響[R].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