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國x 首診:2016.5.14 主訴:午后發(fā)熱2月有余 現(xiàn)病史:患者2016年3月無誘因出現(xiàn)午后畏寒發(fā)熱,最高38.5°,夜間8點(diǎn)體溫最高,伴有前右側(cè)胸壁疼痛(呼吸時加重)精點(diǎn)頭炮X酮,莫西沙星(7d),體溫改善不明顯。 2016年4月8日,肝MRI+MRCP:肝囊腫,肝膽管未見異常,膽囊切除未見顯影。右側(cè)少量胸腔積液,少量腹水,疼痛緩解不明顯,發(fā)熱進(jìn)行性加重。 為求中醫(yī)治療來診 現(xiàn)癥狀:午后4點(diǎn)開始體溫進(jìn)行性升高。晚間7-8點(diǎn)體溫最高38.5°,右前左側(cè)胸壁疼痛,發(fā)熱時加重,呼吸時加重,進(jìn)食后加重,食欲差,體重減輕明顯。怕冷,出汗,乏力明顯,大便尚可,小便可,心悸氣喘,咳嗽,無痰。血沉:39mm/h, CRP 60.1mg/l。 既往史:雙肺纖維化明顯,否認(rèn)癌 診斷:發(fā)熱待查,右胸痛 左尺弦,右尺滑弦,舌略暗,苔膩 一、整理方: 柴胡10g,酒黃芩10g,豬苓30g,茯苓30g, 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阿膠10g(洋化), 滑石10g(包煎),青蒿30g(后下),地骨皮15g,生牡蠣30g(先煎), 細(xì)辛3g,炙麻黃10g,制附片10g(先煎) 7劑水煎服 二、喝水宜小口溫,忌涼甜 2016.5.25 主要癥狀:上午盜汗嚴(yán)重,汗退后,還是持續(xù)低燒,晚上體溫漸高,偶爾會超過38度,服用退燒藥后會很快降下來,后背疼痛面積減小到一個點(diǎn),發(fā)燒時,痛到坐不住,右側(cè)肋下疼痛減輕,胃部、腹部疼痛似乎加重。 診斷:左尺弦,右尺弦滑,舌略暗,苔膩 方:上方去:柴胡,黃芩,青蒿,地骨皮 7劑水煎服 整理方: 豬苓30g,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 桂枝15g,阿膠10g(洋化),滑石10g(布包),生牡蠣30g(先下), 細(xì)辛3g,炙麻黃10g,黑附子10g(先煎)干姜10g, 蒼術(shù)15g,蒲黃炭10g,醋五靈脂10g,生石膏10g(先煎), 蓽茇15g,陳皮10g,肉桂10g,生甘草10g, 服藥后效果:用藥三天后,最明顯的改善是背部受刺激咳嗽明顯減少,繼續(xù)服藥兩天,平躺時咳嗽幾乎沒有了,這是我父親之前治療肺纖維服藥一年多都沒有緩解的癥狀。服藥五天后,晚上體溫基本控制在38度以下,胸背部疼痛稍有減輕,小便后腹部疼痛稍有緩解。 2016.6.4 主要癥狀:胃脘、肚子疼,從6月1日起每天排便兩至三次,排便量大,有時有硬便,便后肚子疼痛加劇,艾灸后有緩解。 診斷:雙尺關(guān)滑,舌略暗,苔薄 發(fā)熱,腹痛 25/5去:陳皮,豬苓 7劑水煎服 整理方: 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 阿膠10g(洋化),滑石10g(布包),生牡蠣30g(先下),細(xì)辛3g, 炙麻黃10g,制附片10g(先下)干姜10g,炒蒼術(shù)15g, 蒲黃炭10g,五靈脂10g,生石膏10g(先下),蓽茇15g, 肉桂10g,生甘草10g玄參15g,車前草30g, 生地黃15g,羌活6g,防風(fēng)5g 服藥后效果:好轉(zhuǎn)情況:胸背不痛了,盜汗好了很多,飯量增加,白天體溫正常,下午6點(diǎn)左右開始低燒,最高37.5左右,身上無力感有所好轉(zhuǎn),飯后可在房間散步十分鐘,咳喘好轉(zhuǎn),全天幾乎不用再吸氧。 2016.6.11 癥狀: 腹部脹氣,晚上肚子疼痛伴低燒時,感覺渾身沒勁兒。咨詢黃教授后,艾灸神闕時,加了消脹散 診斷:左尺弦,右尺弦,舌略暗,苔厚 4/6 去:滑石,生石膏, 加:青蒿30g,百合20g,知母10g,丹皮10g 7劑水煎服 整理方: 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 阿膠10g(洋化),生牡蠣30g(先下),細(xì)辛3g,炙麻黃10g, 制附片10g(先下)干姜10g,炒蒼術(shù)15g,蒲黃炭10g, 五靈脂10g,蓽茇15g,肉桂10g,生甘草10g, 玄參15g,車前草30g,生地黃15g,羌活6g, 防風(fēng)5g,青蒿30g(后下),百合20g,知母10g, 丹皮10g 服藥后效果:排便量正常,晚上體溫最高37.3度,較之前有所下降,胃脘肚子痛有所減輕,體重增加了一公斤。 2016.6.23 癥狀 小腿及腳有浮腫,小便少,便后腹痛,偶有飯后血氧下降,心跳加快的現(xiàn)象。 診斷:左關(guān)滑數(shù)象,右關(guān)滑,左下肢浮腫,舌略淡紅,苔薄 11/6 去阿膠,羌活 7劑水煎服 整理: 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 生牡蠣30g(先下),細(xì)辛3g,炙麻黃10g, 制附片10g(先下),干姜10g,炒蒼術(shù)15g,蒲黃炭10g, 五靈脂10g,蓽茇15g,肉桂10g,生甘草10g, 玄參15g,車前草30g,生地黃15g, 防風(fēng)5g,青蒿30g(后下),百合20g,知母10g, 丹皮10g,柴胡5g, 服藥后效果:服用三幅藥后,胃脘肚子疼痛輕微,已由晚上4小時左右的疼痛減為1小時左右,而且痛感輕了很多。胃口好,吃飯香。最重要的是體溫已連續(xù)五天完全正常,近四個月的高燒、低熱消失了! 2016.6.30 雙關(guān)弦滑,舌暗苔黑,熱基本退 上方加:防己15g,旋復(fù)花10g, 7劑水煎服 整理方 防己15g,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 桂枝15g,細(xì)辛3g,炙麻黃10g,干姜10g, 蒼術(shù)15g,五靈脂10g,蓽茇 15g 玄參15g,車前草30g,生地黃15g,防風(fēng)5g 百合20g,知母10g,牡丹皮10g,柴胡5g, 生牡蠣30g(先煎),白附片10g(先煎),蒲黃炭10g(包煎), 肉桂10g,(后下)青蒿30g(后下),旋復(fù)花10g(包煎) 2016.7.7 右尺滑,左尺弦。 一、30/6去 蓽茇,百合,知母,防己 7劑水煎服 二、 艾條灸 每日: 中脘(先)30分鐘 關(guān)元(后)30分鐘 整理方 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 細(xì)辛3g,炙麻黃10g,干姜10g,蒼術(shù)15g 五靈脂10g,生甘草10g,玄參15g,車前草30g 生地黃15g,防風(fēng)10g,柴胡5g,防己15g, 炙黃芪30g 生牡蠣30g(先煎),白附片10g(先煎),蒲黃炭10g(包煎), 肉桂10g(后下),青蒿30g(后下),旋復(fù)花10g(后下) 2016.7.16 左關(guān)后滑,右關(guān)滑,舌暗苔薄,諸癥消,左肋下疼痛 7/7去:玄參,車前草,生地, 加:柴胡10g,炒黃芩10g,郁金10g ,桑皮15g 7劑水煎服 整理方: 茯苓30g,澤瀉20g,炒白術(shù)15g,桂枝15g, 生牡蠣30g(先煎),細(xì)辛3g,炙麻黃10g,干姜10g, 炒蒼術(shù)15g,蒲黃炭10g(包煎),醋五靈脂10g(包煎),肉桂10g(后下) 生甘草10g,防風(fēng)10g,青蒿30g,旋復(fù)花10g(包煎) 白附子10g(先煎),粉防己15g,北柴胡10g,酒黃芩10g, 郁金10g,炙桑白皮15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