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昌殊 (三宜軒主人) 晚清探花,三品文官潘祖蔭給咸豐皇帝上秘疏,奏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這一名句不但讓左宗棠逃過一劫,而且還能讓左宗棠面圣,從而逆襲帝京,倍受重用,成為一代中興名臣。 身為湘人的左中堂一生愛吃雞,一道家鄉(xiāng)美味,“嫩姜炒仔雞”,想必給抬棺出征,收復(fù)新疆,身處異鄉(xiāng)的左大人平添了不少慰籍。 令人想不到,一百多年后,一道名為“左宗棠雞”的美食居然可以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中國菜,而這道菜還是少不了姜。 但是,這一美味卻與官至東閣大學(xué)士、軍機(jī)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的左大人并無關(guān)聯(lián)。 成就左宗棠的潘祖蔭,官至工部尚書,居然也是個吃貨。還首創(chuàng)“潘魚”這道佳肴,一時名冠京華,試想魚和羊的合制如果缺少姜,那種腥膻之氣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中國菜不能沒有姜,而印度人卻是不可一餐無姜,因為咖喱的主料就是黃姜粉,而印度、被認(rèn)為是姜的原產(chǎn)地之一。 生姜又名大姜,屬姜科姜屬,本味香辣,為多年生草本宿根物,早在兩千多年,孔子就對姜情有獨鐘,《論語鄉(xiāng)黨》中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說。 孔子一年四季飲食不離姜,他每次飯后嚼姜數(shù)片,生姜亦食亦藥,藥食并用的特點很突出,例如中藥山奈,又名沙姜,粵菜里有名的“鹽焗雞”就會用沙姜粉來蘸著吃。 民間亦流傳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的諺語。 姜、蒜、蔥、辣椒,生姜名列廚房四大調(diào)料之首,去腥除膻,增香提鮮,中國人舌尖上的美味,姜是不離不棄的!什么豬腳姜,姜母鴨、姜絲豆腐干絲、姜汁撞奶、姜茶、姜糖等等,真是讓人腦洞大開? 姜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太普通,它溫暖你,你卻無視它,但它照樣伴君餐前飯后,不過對姜親睞,還是大有人在的,湘人愛姜,矢志不渝。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絕對是姜的粉絲,先生字而農(nóng),號姜齋、湖廣衡州府人,自署船山病叟、后人遂稱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先生一生愛姜,把草堂叫作“姜齋”,又自號“賣姜翁”,常以鹽姜為食,作為明朝遺民,先生晚年隱居在石船山,殫精竭慮,勤奮著述,雖生活貧困,但堅不仕清,為著書立說,先生種姜,賣姜,以換紙筆。 所作《女冠子·賣姜詞》寫道:“賣姜來!誰是能酬者?不須慳。老來絲尤密,酸來心愈丹。垂涎休自悶,有淚不須彈。最療人間病,乍炎寒?!?nbsp; 姜的品性在此儼然與王夫之一生品節(jié)契合!作為偉大的思想家,船山思想中的“道器合一”,“體用合一”,“心物合一”,“理勢合一”,正是湖湘“于斯為盛,唯楚有才”的本源。 雖說湖湘學(xué)派在南宋時期閃耀過,但一直到清代中晚期,湖南從來默默無聞,一直到船山學(xué)說的核心思想,“經(jīng)世致用”澤被湖湘士子后,湖南出現(xiàn)了近代人才的大爆發(fā),魏源、唐鑒、陶澍、賀長齡、曾國藩、郭松燾、左宗堂、彭玉麟、譚嗣同、等等,真是舉不勝舉,這些精英人士領(lǐng)風(fēng)氣之先,敢于破舊立新,他們曾經(jīng)改寫中國近代史。 姜,不是船山學(xué)說的內(nèi)容,但是,姜,為王夫之續(xù)命而能著書立說,姜對于湖湘文化實在是功莫大焉! 湘人愛姜絕不是傳說,生姜被染成紅色,從調(diào)料變成零食,這是湖南人的專利,紅姜坨、壇子泡姜、紫油姜等等,等你來嘗。 湘人還有在夏日起伏之時吃“老姜炒仔雞”的習(xí)俗,具有生津開表,去濕強(qiáng)身的功效。在仲夏還可以來一盤色、香、味齊備的“仔姜炒田雞”再伴以冰啤,不管熱浪如何灼人,這個美味,湘人能懂,吃過不忘,這叫懂味! 到底是湘人嗜辛辣成就了姜,還是辣椒與姜造就了湘人的血性?這也許沒有答案。 姜,何止于食,中藥的里的干姜、高良姜、山奈、郁金、姜黃等都屬姜科,具有溫中散寒,除濕辟穢,回陽通脈,行氣止痛等功效,姜的美容功效也不可小噓。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為官錢塘,從凈慈寺訪得“姜乳餅”制法,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搗爛,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靜置澄清,除去上層黃清液,取下層白而濃者,陰干,刮取其粉,名為‘姜乳’。 一斤老姜約可得一兩多姜乳,用此姜乳與3倍面粉拌和,做成餅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餅。若連吃兩年,便可身輕如燕,容顏難老。 不過姜乳餅制作比較繁瑣,可以用《蘇沈良方》中的“駐顏不老方”來替代,東坡先生有藥方詩如下: 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 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 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藥勝如寶。 每日清晨飲一杯,一生容顏都不老。 不過我們還可以用更簡便的方法來美容養(yǎng)身,取鮮生姜20克、大棗10克、精鹽2克、甘草5克、丁香1克、沉香1克、小茴香8克,研磨成泥或粗末,沖入開水,待溫?zé)釙r空腹飲用。 此方具有補(bǔ)脾、養(yǎng)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顏白嫩、皮膚細(xì)滑、皺紋減少。 姜,是名副其實的香藥,既是香料又是良藥。在這個雅道復(fù)興的時代,我們還可以在傳統(tǒng)香文化中找到姜的身影, 宋代文人玩香,可以把姜玩進(jìn)香氣里,變成藝術(shù),而最能體現(xiàn)人與香藥的藝術(shù)契合,非和香莫屬,而和香的美在于用香料作載體,通過人的才華,情致,哲思來修合諸香,讓嗅覺來感知香氣,從而使心靈升華。 從這點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對宋人膜拜,一款《韓魏公濃梅香》起于韓琦,因黃庭堅而彰顯,這款歷史名香就有用到“郁金”與“生姜”,這款香又名《返魂香》,可以想象此香是如何的迷人了。 當(dāng)這篇文章寫完,已是夏聲在樹,對姜的情愫又何止于這些,縱觀姜的歷史,它伴隨我們走過了至少兩千多年,人類對姜科植物的應(yīng)用與研究還在進(jìn)行。 筆者在夏天,在家早餐時會吃幾片醋加生抽泡嫩姜,兩年下來,胃的確舒服了,不知道你們信不信?不過,我是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