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似東流黃河水 “楷”如東岳泰山松
——欣賞趙衍斗的書畫藝術
《中國新聞雜志》記者 趙汗青
趙衍斗,號東岳居士,山東泰安人,供職于中煤三建集團。自幼懸腕揮墨,描紅習貼,臨池不輟,四十年磨一劍,對書法藝術各體皆精,尤善魏碑與草書。其魏碑書法,以隸勢入魏,落筆斬截,方中見圓,凝重中見靈動之勢,可謂人書俱精,已入化境。草書自然飄逸,流暢灑脫,剛柔相濟,俊邁靈秀。其所畫竹,溶石濤、吳昌碩、蒲華等大師風范,獨具匠心畫出了自己的思想和風格?,F為美國麓鹿出版社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新聞雜志》特約書畫家。
衍斗幼時便開始學習書法,先從歐陽詢入手,后轉研魏碑幾十年,寫出了北碑之神韻。有位書畫評論家曾介紹趙衍斗的書法藝術:“他的書法以魏碑見長,兼擅隸、篆及行草,其書蒼古沉雄,質樸險峻,筆力蘊蓄,得眾人喜愛?!薄捌渑R習魏碑,不臨則已,一臨就是數百通,深入領會,既得其體,復得其神,體而范之,神而化之。點劃之中勁遒逸秀,令人挹之不盡?!?/span>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書法,有著無與倫比的世界性。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博大浩瀚,讓所有癡迷于墨海中的人孜孜以求。衍斗作為頗有成就的書法家,深諳此道。
衍斗在長期的書法探索中總結出這樣兩條:一是被歷代文化人認同的經典書法作品;二是這些作品所產生的歷代經典書家所持有的書法審美理念,以其書法審美理念所有產生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髓,最值得書法家學習借鑒。
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在書法藝術生涯中,他像逆時間而上的魚群,在時代變遷的波浪中,不斷回轉傳統(tǒng)的源頭。他懷著對傳統(tǒng)的敬畏,小心翼翼地撫摸傳統(tǒng)、打開傳統(tǒng)、感悟傳統(tǒng),繼而豐實傳統(tǒng),努力使傳統(tǒng)之水奔流在民族文化的主渠道中,他始終把發(fā)掘傳統(tǒng)中的閃光的東西,作為其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起點,多年來,這已經成為其矢志不渝的藝術理念,君不見,王羲之的書法從篆、隸、草而來,才有了《蘭亭序》悠然中的厚重與沉穩(wěn)。衍斗近幾年來驕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更是“走進傳統(tǒng),融會貫通,求新創(chuàng)新”的真實體驗。
衍斗前期和中期書法特色,可以概括為“出神”。從風格看,點劃蒼勁、結構工正,筆墨間透露的滿是北魏龍門二十品的神采和意境。先期多見龍門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記》的方筆斬截,筆畫折處重頓方勒,結體扁方緊密,點劃厚重飽滿。中期用筆結體上更多地揉合了孫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楊大眼造像、魏靈藏造像即《龍門四品》的風格。用筆方峻,點劃顧盼,游刃隨心,結體中斂而外張,少了些俊秀飽滿,多了些蒼拙大氣。近期則可以“入化”兩字概括。在“龍門”基礎上,加入了“二爨”(《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筆意,用筆雖仍以方筆為主,但“爨寶子”那端重古樸,拙中有巧,稍帶隸意、有飛動之勢的風格在其作品中?,F。所以其近期作品,真正達到出龍門之神,化個性之采。
衍斗的草書自然飄逸,流暢灑脫,剛柔相濟,俊邁靈秀。書法當隨時代,書法貴在創(chuàng)新。趙衍斗就是把它做為一生目標苦苦追求。書法藝術不能視為只是文字的簡單組合,應以書法家用一種感情表達一種情懷和意境為目的。衍斗認為:“一個書法家不應滿足于傳統(tǒng)上‘脫化’生新,而應在獲得‘脫化’的基礎上,使之創(chuàng)作生新?!奔磿乙M入所要書的詩詞文章意境中去,求得激發(fā)自己,并把這種被激發(fā)的感情和鮮明的個性運用到平時練就的筆墨技巧中去,抒發(fā)一種情懷的生新。這種新不但有生命力,而且還易于產生時代感。
“書畫同源”。衍斗擅書、擅畫,還擅印。衍斗畫竹,溶石濤、吳昌碩、蒲華等大師風范,獨具匠心畫出了自己的思想和風格。得“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的綽約風姿。衍斗在治印方面,多從印章用料、刀法技巧、篆字書法諸方面刻意追求,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貼近生活的作品。他的篆刻得力于他的書法,在方圓、曲直、肥瘦、剛柔變化上匠心獨具,以質樸、厚重、參差錯落和韻味十足見長。
走進衍斗的書畫室,撲入眉宇的作品讓人胸懷激蕩。看他的作品大氣雄渾,有的如大海波濤,洶涌澎湃; 有的若靜謐平湖,微風漣漪。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兩種新意的有機結合。有行家對他的作品給出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贊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