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數學思維過程或思維結果進行回顧、分析和檢查,主動進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并有意識地運用所獲得的信息去調整自己學習活動進程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成效的反思,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到底想學到什么,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自己學習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對自己的弱點有客觀的評價,學會為自己的學習成效承擔責任,逐漸成為自律學習者。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一、了解反思的過程與意義,激發(fā)學生反思的興趣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一要讓學生了解反思的一般過程,一個完整的反思過程應該包含以下基本步驟:首先是學生獨自或在他人的引導或啟發(fā)下發(fā)現到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其次是根據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并付之于行動。然后,在行動過程中,觀察其過程和效果,適時予以調整,從而使行動朝著利于問題解決的方向進行。二要讓學生明確自我反思能幫助自己不斷地發(fā)現并解決實際問題,是以反思促發(fā)展,以反思促提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經常向學生灌輸反思的目的意義,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反思的興趣。
二、立足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1、利用課題引導學生反思。新的課題出示后要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反思,讓學生看到課題后能主動自我提問,明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主動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要編擬問題單,鼓勵學生作自我反思:本節(jié)課我們應掌握哪幾個方面的知識呢?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以前學的哪些知識有聯(lián)系?我能回憶起這些知識嗎?我已經了解了什么?我能試著猜一猜所學知識的用處嗎?一般來說,學生看到課題總是能想到些什么的,剛開始學生的聯(lián)想可能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應慢慢地引導示范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利用學習活動過程引導學生反思。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為基礎,那么反思就是以“思想方法”為核心。讓學生了解“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再反思“學”的過程,從而實現學教統(tǒng)一,使學生和老師在情感和信息交流中達到高度的協(xié)調,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還要反思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反思中悟出知識的來龍去脈,悟出獲取知識的方法和策略。長久堅持下去,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學習情感的增強具有非常有益的作用。例如《圓的周長》一課的探究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在測量圓周長過程結束后進行一些必要的反思:如何測出圓的周長?能不能直接用直尺量?我還能想到別的方法嗎?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在學生探求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教師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周長與直徑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有沒有規(guī)律?如果有,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我怎樣用語言來敘述?在得出結論交流時作這樣的思考:別人的做法與我有什么不同?哪一種更好?與正確的結論相比,還有哪些距離?主要問題在哪里?這種反思的直接作用,可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學習更有效。
3、利用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反思。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不重視或忽視了對課堂的反思,或在課末就匆匆收場,我不贊成這種做法,因為,此時正是學生元認知體驗和積累的最佳時機,此時應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結論的合理性,讓學生在反思中“提煉”方法,在反思中自我評估,自我修改,從而反思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學習的。事實上,學生不僅僅是被反思的對象,而且是反思的主要收益者。這時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三、 關注平時學習,引導學生反思提高
1、在預習中引導反思。一般學生的預習往往是走馬觀花匆匆瀏覽一遍,或只記住書中的公式和概念,預習效果不佳,甚至會影響到新課的學習。所以,在布置預習時,應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在記憶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的內容、類似的情境、類似的方法,從而猜想新課內容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在反思的同時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培養(yǎng)學生課前反思的習慣。
2、在復習中引導反思。小學生能做到及時回顧所學知識的人少,能自覺做到及時整理本單元所學數學知識的學生更少。他們都依賴老師和家長幫助復習整理。即使老師布置了復習任務,他們也只是機械地從頭到尾看一遍,缺少思維的參與,難以從舊知中提取或發(fā)現有價值的東西。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這一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間有何聯(lián)系?我都理解了嗎?我遇到哪些有困難的題目,現在會了嗎?能像老師那樣用表格或結構圖表示出來嗎?學習這些數學知識用到了哪些數學方法?
3、在作業(yè)檢查中引導反思。學生做作業(yè)老師批改,孩子做作業(yè)家長檢查,似乎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學生做完作業(yè)便大功告成,檢查似乎和自己無關。老師要求檢查也是敷衍了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自我檢查中和在老師批改作業(yè)之后積極反思。通過作業(yè)過程的反思,一方面強化鞏固了正確的數學認識結構;另一方面及時矯正了一些錯誤的數學認識結構,以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形成錯誤的認識。
4、在測試后引導學生反思。有的教師非常重視考試以及試卷的評析,但卻往往忽視了評析后對學生的自我反思的培養(yǎng),部分學生只是根據老師的標準答案加以改正就好了,沒有真正理解錯誤的原因。部分學生再次遇到這類題目時又犯錯誤,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我采用讓學生填寫“檢測分析反饋表”和開展“討論會”來反思最近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做到查漏補缺。舉行討論會可以使學生了解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可以從同學那里獲得新的信息,明確自己學到什么,還需要學什么,從而激發(fā)學習的動機,體驗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同學間、師生間開展討論,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試卷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