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悼念 | 國醫(yī)大師干祖望生前告誡子女:從醫(yī)者絕不可有'驕嬌'二氣

 山水豐順 2016-07-14
干祖望,第二屆國醫(yī)大師,我國中醫(yī)耳鼻喉科學創(chuàng)始人,全國著名中醫(yī)藥學家,江蘇省中醫(yī)院終身杰出專家干祖望教授于2015年7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4歲。


[本文作者干千為干祖望女兒]


今年7月2日是父親逝世一周年的忌日,這段日子,他的音容笑貌時刻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或夢境里。父親近80年行醫(yī)生涯中,關于他的學術思想及臨證經(jīng)驗等在各類專業(yè)書籍報刊中多有出版或報道,我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大家不甚了解父親的另一面,用笨拙的文筆,追憶點點往事,借以寄托對慈父深深的懷念。

 

繭齋天地

 



父親書房名為“繭齋”。這是他私人營筑的工作室及藏書室。他生平許多文章、出版物都產(chǎn)生于此,取意有三:其一,書房較小如蠶繭殼,四周書柜堆滿各種書籍雜志,僅能容寫字臺置于中央,言其屬于自己的天地。其二,喻書房為蠶繭,人在其中不斷充實自我,吐絲作繭。其三,希望自己像繭一樣,春蠶到死絲方盡。父親曾寫道:一個與書打交道的人,在他數(shù)十年中親手積累起來的“左圖右史”中徘徊、凝坐,即使不閱不談,也能歡從心出。書沒有給我富與貴,但給了我比富貴還富貴的享受。他自題繭齋云:我事涂鴉你吐絲,兩般姿態(tài)一般癡,卌年自縛瑯繯里,樂僅廬陵太守知。自撰聯(lián)“讀書、買書、藏書、教書、著書,一世與書為伍;頂子、票子、金子、房子、車子,三生盼子無緣”懸掛于我家外書房。已故原南京大學匡亞明校長手書所贈對聯(lián)“三星唯缺祿,一屋獨多書”懸于我家內(nèi)書房。兩聯(lián)的聯(lián)袂、諧趣、儒雅,相得益彰,滿室生輝,唯吾德馨;人在其間,書香靜謐,肅然起敬。

 

自嘲“書有緣,祿無分”。書,的確是世界上最好的有益珍品。買書是父親的嗜好,每逢節(jié)假日,書店是父親必進之地,且少有空手而歸,“肚里少一餐,架上多幾本”,其樂更倍于尋常。過去家中經(jīng)濟并不寬裕,母親時有抱怨,每月固定給父親零用錢以限制父親買書超支,可父親也會“假公濟私”,找個理由多要點,留下私房錢悄悄買書。他長期有個習慣,進家門必定大聲和母親打招呼,只要沒招呼,輕輕開了門,敏捷閃進書房,無疑新書到家,藏上幾日,再放書入柜。此時如被發(fā)現(xiàn),就會辯解那書是很久很久以前買的,其實母親心知肚明,清楚父親藏錢的地方,只是心疼老伴兒。父親自謂“有書萬事足”,幾乎將大多業(yè)余時間及金錢都投入了他摯愛的書籍上。1982年父親暑假到連云港療養(yǎng),歸途中到新浦買醫(yī)書詩云:生平獨病買書狂,夢寐奢求曹氏倉,盡管泥銜涓滴積,只求填滿我巾箱。寫下“人瘦因工作,家貧因買書”對聯(lián)以自侃,母親也調侃“如小偷進我家,必定失望大哭,除了書,還是書”。1990年元旦南京市文化界評選“藏書狀元”,在眾多角逐中,父親榮登榜首,獲封“首屆金陵藏書狀元”,父親則平淡地說:“我買書藏書非為藏書而藏,只為了干好中醫(yī)事業(yè)提供些方便?!?/p>

 

父親愛書,也善于保管書。他將藏書一一分類編號,分為40余門,排列有序,需要時信手拈來。有記者曾在一次采訪中,當場驗證父親這基本功,從書櫥抽出幾本書,念出書名,要求他立即回答該書所放的位置、年代、作者等,迅速無誤的結果,驚得記者張大了嘴,而父親那種滿足、得意如頑童般的表情猶在我眼前。父親還會與科里年輕醫(yī)生及學生們打賭,凡在他的文字中找到錯別字的,一個字獎5毛錢,可大家終于逮到錯字索要獎金時,父親卻兩手一攤“你們是知道的,我沒錢啊,去找你們師母要吧!”

 

書是父親的寶貝,書房門上貼一字條:歡迎在此看書,不能拿出門口。對家人也不例外,拿書必須先洗手,后擦凈桌面,不能嘴中含食,不可躺下看,書不得卷著看,不許折角……有一次我書沒看完,晚上沒按規(guī)定及時放入書柜,次日迎來父親一頓責怪,很是憋屈,跑去書店買了一本相同的書,回家后與母親共同抗議他對我的態(tài)度,只見父親表情復雜,還對我尷尬一笑,如今回想,書還在,父母已逝,睹物思親,不禁潸然淚下。

 

談笑皆鴻儒,在繭齋父親經(jīng)常接待內(nèi)陸及港澳臺、日本、新加坡等知名學者或社會名流,品茗切磋,筆耕唱和,鴻雁不斷。如摯友匡亞明校長經(jīng)常便衣步行來造訪。父親在書齋筆耕不輟,約稿不斷,曾感嘆寫下《文債》詩:錢債臺高未必高,欲知文債更難逃,恨非千手觀音佛,手手同時執(zhí)紫毫。90歲時父親興趣所遣,拍下了一張站立在一扎一扎手寫書稿壘起的書堆旁邊照片,名副其實的著作等身。江蘇省中醫(yī)院徐福松教授評論:臨床教研之余暇,編著書籍35部,撰述論文醫(yī)話326篇,學術思想、臨床經(jīng)驗竟達100余篇之多。干祖望所撰論敘新穎耐讀,科學實用趣味;其說所文猶如精金美玉,經(jīng)百煉、歷萬選而后行諸于世,精辟嚴謹生花、品高氣韻通神,每每令人掩卷不忍,終日玩味誦讀而不厭也。正如自題《祖望百歲養(yǎng)生秘籍》詩云:不是醫(yī)家是雜家,杏林深處敢抽芽,行空天馬狂馳騁,獨放一枝傲蔓花。

 

父親在世時曾擔憂以后能不能保護好這些書籍,您老放心,我們子女會將您一生藏書,精心選擇最佳收藏地點,讓心愛之寶得到最好的歸宿,造福于后代。

 

傳道授業(yè)解惑

 

1972年,江蘇省中醫(yī)院創(chuàng)建中醫(yī)耳鼻喉科?!拔母铩苯Y束后,父親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1977年4月主動請纓發(fā)展科室,寫出《請纓》:霧撥云開玉宇清,更應有技獻人民,就班何奈光陰酷,彈鋏長歌敢請纓。1982年得北京耿鑒庭教授信,言及喉科后繼乏人,想召開“吐絲會”來敘敘,他觸景生情:春蠶到死絲方盡,正是迂腐夢寐求,登簇不能罄一吐,肝腸欲裂哭東流。在學業(yè)上對同道傾囊相授是父親一貫信奉,常云:“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狈彩歉S父親抄方過的人都會有共同的體會“收獲”。因他隨時會提問,讓你有著答錯的狼狽,同時毫無保留傳授臨床經(jīng)驗,他說能將自己畢生經(jīng)驗教訓授予他人,肚子里沒貨了,迫使自己去看書,挖掘新內(nèi)容。上對得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下對得起百姓,薪火相傳,樂在其中。

 

父親尊重同行,從不誹謗貶低同道,更不會隨意評論其他醫(yī)生處方,門診時常說:“對來自下級醫(yī)院的醫(yī)生處方,由于他們種種客觀原因,可能會出現(xiàn)不盡人意之處,切不可當著患者面議論,這樣會對基層醫(yī)生、患者雙方都不利?!彼€說:“運氣好的醫(yī)生看后面,我就是后者,因前面的醫(yī)生診治中為我們提供參考鋪了路,再加上患者病情發(fā)展,各種癥候凸顯,此時我接診便顯了效,病人自然就將功勞記在我頭上了。”

 

“把精力花在病人身上”,總是父親掛在嘴邊的話,他曾在文章中引用導演謝晉名言:電影應拍給群眾看,而不是拍給權威、領導看。我們做醫(yī)生的,就應少做表面文章的事,多鉆研醫(yī)術,終身為患者解除疾痛為是。他痛恨唯利是圖的醫(yī)生,在一次門診中,一位來自貧困農(nóng)村的中年男性病人,只是常見的慢性扁桃體炎,卻在當?shù)蒯t(yī)院經(jīng)過幾次非正規(guī)治療,花費數(shù)千元后,病情日趨加重,張口檢查,真可謂“一片狼藉”來描述,患者口述中那種委屈、痛苦,實在令人不忍直視這位質樸的莊稼漢,此刻只見父親擬方完畢,大聲對患者說:“去,你趕快回去!將你所交的錢討回來!就說我干祖望講的,如要告他們,我?guī)湍?!”那場景很難忘記,因父親門診中罕見發(fā)大脾氣。誠如對河北省魏縣李愛軍醫(yī)師贈言:對病家,樹德先樹愛;律自己,治學如治軍。

 

有一次,父親帶領醫(yī)護人員大查房,查到一位患者病情出現(xiàn)反復,審閱病歷時,站在旁邊管床醫(yī)生提出,我認為是干祖望教授幾日前在處方中加了兩味不適南京“黃梅天”用的藥,所以病人出現(xiàn)諸多不良反應……當時在場無人答言,而父親聽后,立即肯定并表揚了那位醫(yī)生,并鼓勵大家向她學習,不要顧及老醫(yī)生的面子,要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隨即分析病情,重新更方。事后,父親對我意味深長地說:“做醫(yī)生是什么呢?就是讓病人少吃苦頭!

 

1997年,86歲高齡的父親應臺灣中醫(yī)學院邀請前去講學,我陪同前往。在這期間他十分贊賞當?shù)刂嗅t(yī)師們的求知氛圍,非常樂意地隨時隨地解答各種學術問題,每次講座結束前留給大家的提問時間。此時大家爭先恐后遞條提問,而父親連連接招,答疑解惑。其風趣、睿智的對答,贏得眾人喜愛,父親也鼓勵“你們盡管提問,把我老頭子問卡住了,我回去翻書,有答案了再解答……”父親是江浙鄉(xiāng)音,怕大家聽不懂,于是他加上一手熟練的繁寫體板書,更是給他加分不少,學生及陪同人員異口同聲“干教授您太厲害了!是真正的在課堂上交流文化和醫(yī)學的學者啊!”父親在臺灣講學,一時轟動臺灣中醫(yī)界,多家當?shù)貓蠹埦袌蟮馈?/p>

 

醫(yī)案奇葩

 

父親所寫醫(yī)案具有當代中醫(yī)特色,為同行稱道為奇葩。我多年跟隨在側臨診抄方,體會到:一是他經(jīng)常喜歡在病歷上畫示意圖,覺得這樣可讓患者了解病情,也便于同行一目了然。二是堅持臨證自己撰寫醫(yī)案。因為醫(yī)案是中醫(yī)臨床重要的組成部分,父親認為公開思路唯有醫(yī)案可以表達,因此循規(guī)書寫脈案從未中斷,集醫(yī)、哲、理于一體;寓詩、聯(lián)、駢于一章,所寫醫(yī)案先后貫通,一病一案,案案無雷同,詼諧幽默,妙趣橫生。三是處方字跡清楚,藥味少,量輕,價廉,講究通靈而不呆板。

 

1984年,父親在《千古文章談醫(yī)案》中談到,要寫好醫(yī)案,首先要熟讀《內(nèi)經(jīng)》《傷寒》《金匱》以及各家著作。這樣在理論上就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了。更要多讀多閱經(jīng)史通鑒,諸子百家及歷代有名的稗官著作。這樣不論在布局、構思、措辭、用字上能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而且也能隨心所欲,得來毫不費功夫。最后,必須鄭重一提的,我們并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寫這樣的“醫(yī)案”,是不務實際的。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的力求可致。當然,深入研究,鍥而不舍,也并非挾泰山以超北海。

 

處方是醫(yī)者處置的具體手段,父親特別注重于此,要求自己:一是書寫工整、清晰、切勿“龍飛鳳舞”。二是處方藥量輕: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位屬上,主張以清代醫(yī)家吳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為準繩,一般中藥劑量在6至10克,3克也常見??傊旭{輕舟已過險峻之意,不可使殺雞用牛刀之蠻力。三是中藥藥味少,擬方時斟酌再三,選擇一藥多效之品。少則4至6味,多則10至12味足矣。四是處方藥價低廉,藥性相似時,必選便宜者多用常用藥,忌炫奇立異,讓病家四處尋藥。記得曾有一位富商前來就診,聽力障礙近1年。面診時再三要求父親開最好最貴的藥,診畢他持方批價后又返回診室,很不樂意地說:“我已多地求醫(yī),花費無數(shù),也沒見效,今天百般辛苦找到你,你就這幾十元開了兩周的藥,是不是糊弄我吧?”此時父親抬頭反問他“酷暑在外,口渴難忍,進入超市,你是買幾毛錢一瓶的礦泉水?還是十幾元一瓶的麻油喝呢?能對癥就是好藥??!”患者很不情愿地離去了。數(shù)周后患者復診,滿面笑容,一再重復:“我對中醫(yī)、對您真是佩服呀,就四個字‘五體投地’!”

 

以潔持身

 


干祖望和女兒干千在繭齋看書


“驕能喪志,嬌可戕身”是我曾祖父彌留之際遺囑給父親的八字箴言,作為家訓,父親也無數(shù)遍告誡我們,特別是從醫(yī)者,絕對不可有“驕嬌”二氣!驕為不讀書、不學習、臨床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待病人待同事盛氣凌人,將人民培養(yǎng)出來的一技之長視為謀私利的資本。嬌則像種在花房里的花草,經(jīng)不起風雨,小病大養(yǎng),怕苦怕累,怕病人臟。他說,這些我都基本做到了,希望你也要做到。有一年春節(jié),親戚設宴,已走出大院門的父親,突然想起數(shù)天前與一位患者約好了復診時間,不顧親戚勸阻,獨自返家,待我們吃完飯回去,得知病人失約,父親還餓著肚等待時,大家不免怨聲四起,可父親卻借此給眾人上了一堂“誠信”課。是的,父親的時間觀念極強,風雨無阻,從不失約、遲到;不因自己是名醫(yī),就擺架子,有傲骨而無傲氣。

 

父親晚年時,不斷有人來問他長壽秘訣,回答推崇最多的是《論語》中“仁者壽”,即以仁術以活人,以仁心以愛人,養(yǎng)生先養(yǎng)心,做人要仁厚。主張:吃飯靠手,做事憑心。他常說,算計別人、心胸狹窄,而憂郁不暢,有損身心,而多幫助別人,于人于己皆心情舒暢愉悅,氣血調和,日久則健康長壽不期而臨了。孟子云:“守身,守之本也”,意思就是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像白玉一樣潔白無瑕。

 

2001年,89歲父親的“童心、龜欲、蟻食、猴行”八字養(yǎng)生一書面世,童心與龜欲是養(yǎng)心,蟻食與猴行是養(yǎng)生,心身兩養(yǎng)才是完整的一套養(yǎng)身方法。而且更以養(yǎng)心為重,因為思想是指導一切行動的。

 

父親在工作中是一位嚴謹?shù)膶W者,挑剔的老師,認真的醫(yī)生,閑暇時他愛逛書店,坐茶樓,品小吃,搖頭晃腦哼著、欣賞著京劇……父親沒有刻意的養(yǎng)生方式和鍛煉規(guī)劃,更多的是走走路,他常常舍近取遠,繞道多走幾站路的郵局寄信,一直堅持到近百歲。他對走路的總結是“練練腿力,沿途賞賞美景,聽聽趣聞,愜意!”

 

父親也趕新潮,90歲時跟我妹妹學電腦、玩手機,92歲時,父親見孫子拍結婚照,童心又起,硬拽著我母親“我們也來一張”,結果樂壞了攝影師,留下了令年輕人也羨慕不已的婚紗樣片。父親經(jīng)常勸導母親,忘卻生活中不悅之事,順其自然,精神樂觀,誠信待人,清凈寡欲,無爭不貪。一生光明磊落,從不隨聲附和是父親做人原則,他經(jīng)常告誡人們“養(yǎng)生保健≠進補”。曾書“補藥歌”云:“吃飯細嚼,穿衣少著,睡眠有效,煙酒謝卻,心弗焦灼,跑走跳躍,都是補藥”。勸解醉心于亂服補藥之男女,莫被進補之弊而誤。因為每種補藥都有適應癥,猶如一件衣服不可能四季都適宜。

 

2011年,江蘇省中醫(yī)院為父親舉辦了百歲壽誕,父親的忘年交(原衛(wèi)生部崔月犁部長之子)張曉彤先生,深知父親一生癡書,特趕印線裝帶函套扣式《祖望百歲養(yǎng)生秘籍》精品收藏書,以替父親作為禮品回贈來賓。當父親面對幾大箱特殊禮品時,眉開眼笑像攬獨食的孩童嘮叨著:“你們千萬別送完,得給我留下兩本啊!”我仍清楚記得,父親在宴會上的答謝辭:“希望大家和我一樣活到百歲!”此景此情難以忘懷。父親在95歲切生日蛋糕時,要求我們在他過了百歲后,生日年齡得重新從一歲起計,于是父親百歲后,每逢生日,蛋糕上的年齡變成了“1歲、2歲……”當我們希冀還有兩個月又可為老人插上“4歲”生日蛋糕時,父親卻病了,遵照他留下的親筆遺書,要求病危時,醫(yī)院不必搶救,老人安詳?shù)仉x開了我們,國醫(yī)大師鄧鐵濤前輩按照父親詩而題挽聯(lián):干老駕鶴上太空,杏林處處發(fā)新芽。

 

“讀書教書藏書著書,一世靠書飽腹;言潔行潔手潔心潔,終生以潔持身”是父親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留給我的精神遺產(chǎn),讓我受益終生。父親,我會努力做一位好醫(yī)生。我們將永遠懷念您!




作者:干千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