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畔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白石村。這里的人都姓張,系漢初謀臣張良的后裔。今人張永樂曾作《白石謠》贊道:炎黃子孫,白石張村;良相后裔,貴三傳人;25代,明清至今;三百余戶,二千人丁;地處偏僻,世代農耕;吃苦耐勞,善厚做人;村風古樸,脾性率真;勤儉度日,代代傳承。 張英的后裔大贊一番后,便把桐城三尺巷的故事講了一遍:清康熙年間,大學士、后人稱為“老宰相”張英的府第與當?shù)赝鍏切杖思蚁噜彛瑓切丈w房欲占張家的地,雙方發(fā)生糾紛,告到縣衙,縣官判案時只說按照相爺?shù)囊馑嫁k。同時,張家人給在京城做高官的張英寫信求助,張英讀完信后,立即批詩寄回。曰:“一紙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家人細讀回書后,豁然開朗,主動退讓三尺地;吳氏一家也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地,于是就形成了一條六尺的巷道?!傲呦铩笔码m小卻意味深長。這個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雙方談古論今,詩文不斷。正午時分,一只白公雞在打鳴叫中。白石村的一位智者觸景生情,靈機一動,擬聯(lián)一比:“白石白雞鳴白晝”。張英的后裔苦苦思索,不得下聯(lián)。其實出聯(lián)的人也尚無下聯(lián),一時成了絕對。 吃過中飯,白石村人送客人上船,準備通過水路的黃湓河,直通長江到安慶城。當張英的后裔到達黃湓閘看到黃湓村里一黃狗在叫時,豁然開朗,下聯(lián)便得:“黃湓黃犬吠黃昏”。 這個故事,小時候就聽我的堂爹講過,現(xiàn)在還流傳著。
|
|
來自: 老劉tdrhg > 《2、對聯(lián)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