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譯41—50譯者:長弓中國 41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譯文 上士聽了道,努力地去實(shí)行。中士聽了道,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哈哈大笑。不笑就算不上是道。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進(jìn)的道好像是退后,平直的道好像不平。崇高的德行好像很低下,大的榮耀好像受侮辱,廣大的德行好像不足。剛健的德行好像很懶惰。質(zhì)樸真純好像混濁。大的方正沒有棱角,大的器皿看不到做作的痕跡,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大的形象沒有形象。大道也是這樣隱藏的,甚者不能用概念來指稱它,但是只有道,善于等待并善于成就。 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 譯文 道首先生化出非物質(zhì)存在,又藉著非物質(zhì)存在生化出物質(zhì)(陰)和律(陽),物質(zhì)和律又生化出生氣。物質(zhì)存在都是物質(zhì)載體和律系統(tǒng)的同一體,道又把生氣沖入物質(zhì)和律之中將其調(diào)和,這樣就產(chǎn)生了生命。 人們所厭惡的是孤、寡、不谷,而王公卻以此自稱;所以事物,或者是受到損失而有所獲益,或者有點(diǎn)收益而受到損失。人們的教我的,我也這樣教導(dǎo):強(qiáng)梁的人,不得其死。 43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最柔軟的(是內(nèi)在于萬物的道,即萬物之根,萬物之命),可以駕馭天下最堅(jiān)硬的事物,(內(nèi)在的道,雖?。o形無質(zhì)的(本我)可以進(jìn)入入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就是這樣知道循道無為的益處。(本我的)無聲之教,以及不任性自為的益處,天下人很少觸及。 44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譯文 名與身體相比,那個(gè)更真切;身體和貨利,那個(gè)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那個(gè)傷害大。所以過于愛名必定破費(fèi)巨大,過于迷戀貨利必定損失慘重。在名上知足就不會招來羞辱,在貨利上知道節(jié)制就不會失敗,而且可以長久。 r> 45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 略。 46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 天下有道,戰(zhàn)馬用來耕田;天下無道,戰(zhàn)馬生育郊外。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 略 48章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機(jī)巧的(仁義、禮、表皮的理論)知識學(xué)得越多,對于內(nèi)在的道本損失越多。對于道本損之又損,最終不會有什么作為。(循著道本的引導(dǎo),)不妄為反而沒有什么不能做成。 治理天下之要在不生事端,若是政事叢生,不配治理天下。 49章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譯文 有道之人沒有私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良的善待,不良善的同樣善待,這才是德性良善。誠信的信任,不誠信的同樣信任,這才是德性誠信。圣人在天下不事張揚(yáng),治理天下讓民眾返璞歸真。百姓都矚目他的舉動,聆聽他的信息,圣人把百姓視作孩子。 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兇虎,入軍不被甲兵。兇無所投其角?;o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人一出生就進(jìn)入死亡。在生地生活的,有十分之三;在死地生活的,有十分之三,從生地正在向死地走的,也有十分之三。什么原因?因?yàn)槿诉^于戀生。真正善于駕馭生活(善待生命的);在陸地上碰不到犀牛、老虎,戰(zhàn)爭中不受損失,犀牛難以投角,老虎無處用爪。為什么?因?yàn)樗麤]有死地。 注:循道而行者,活于生地;不知常,妄作為者,活于死地;聞道或存或亡者,動之於死地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