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fā)泄,厚則發(fā)熱。 這段講氣味性的陰陽之辨,為什么“精不足補之以味”? 通讀此節(jié),便可明晰! 味屬陰,因此排出于下竅! 重濁之陰,是通過膽胃之氣下行,由二便排出! 而陰中之陽,通過脾胃的運化,布散于周身,濡養(yǎng)四肢百骸,五臟六腑! 氣屬陽,因此瀉出于上竅! 陽化氣,陰成形!人的生命運行軌跡,就是遵循此理,以味補有形之體,以有形之陰補無形之陽! 陰陽之道,就是互相依存,相互影響! 所以,圣人曰:民以食為天! 而醫(yī)者,須以顧護中土之氣為要,后天之本源啊! 味重的屬于陰中之陰,味淡的屬于陰中之陽;氣堅厚的屬于陽中之陽,氣薄弱的屬于陽中之陰。 這就是為什么味有五,酸甜苦辣咸! 五味各不同,卻暗涵陰陽之道! 奇哉,妙哉!甚嘆我華夏先祖,識得五行,明辯陰陽,皓首窮經(jīng),以圣人之道教化眾生! 那么,明辯氣味性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大家討論一下!張同學(xué)回答: 陽化氣,陰成形!萬物皆有其氣味性 ,通過辨其氣味性,便知其屬性! 味濃厚可以瀉下,味清淡則可通利;氣薄弱能滲瀉邪氣,氣堅厚能助陽生熱! 這就是氣味性的意義,不懂這些,很難明白方藥的組法原理! 方藥為什么能治病,就是因為這個!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fā)散為陽,酸 苦涌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陽氣亢盛會使元氣虛 竭,陽氣正常會使元氣旺盛,因為過盛的陽氣會損傷元氣,而緣起卻依靠正常的陽氣,所以過盛的陽氣會消耗元氣,正常的陽氣能補充元氣。 ?這就是為什么“壯火食氣,少火生氣”!? 陽氣升發(fā)太過,必然會使氣機潛降無力! 比如高血壓! 長期的血壓過高,導(dǎo)致心臟負荷太重,腦部顱壓增大! 而下元卻虛乏無力,腎元受損,坎中一陽無法正常溫煦周體,氣機運化紊亂! 為什么“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壯火為氣機升發(fā)太過,氣機升發(fā)太過必然會損害元氣! 就像我們平時的生活起居,必須勞逸結(jié)合! 過于勞累,人必定早衰!安逸過度,身體又缺乏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