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梁博士06.04 08:15閱讀48 中文漢字,是當(dāng)今華夏子民甚至東亞各國人民正在使用的通用文字,她是一種古老的符號象形二維文字,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約5000年前的甲骨文時代。 遠在人們可以進行自由口頭交流之前,自古就訥于言、敏于行的華夏智民就開始想方設(shè)法將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辛勤地將其刻在樹皮草葉,動物皮毛,巖石洞壁甚至墳瑩墓碑,直至刻在更有保存價值的動物甲骨上而成了現(xiàn)代人口里的甲骨文。為了充分利用非常有限的甲骨面積,古人們就必須要寸面必爭,一字千金?;蛟S古人們早就知道“一幅好的圖畫勝過千言萬語”的道理,或許先人們早就具備了中國人特有的節(jié)儉成性的基因,總之,模仿自然而似山川地貌星辰日月般的中文象形文字,就被一個個地創(chuàng)造出來了,并用鋒利的刀刃將這些象型文字雕刻在硬硬的甲殼龜背上。每個字就是一幅畫,每個字都有實實在在的意思?;蛟S以刀當(dāng)筆的緣故,每個中文字的筆劃硬朗僵直,筆鋒顯現(xiàn)。 與此相反,喜愛嘴上功夫口頭傳唱多于著手書寫歷史的異邦之民,并沒有創(chuàng)造出具有實質(zhì)意義的文字,而是構(gòu)思出一個個好似唱歌音調(diào)的字母,利用各種不同音調(diào)的字母將所言之詞所聞之語記錄下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個由不同字母排列起來的單詞。這些拼湊在一起的單詞本身只代表了一個讀音,很像當(dāng)今使用的漢語拼音,其實本身并沒有真正的實際意思。只有當(dāng)一個地區(qū)對某個物體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讀音,這個單詞才有了內(nèi)涵而賦予了實際意義。 可以簡單地說:中文象形文字發(fā)明于人類能夠開始語言交流之前;而字母拼音單詞則發(fā)明于語言交流非常成熟之后,就是說,只有先有了漢字,有了各個漢字全國統(tǒng)一的讀音(普通話/國語),才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個漢字的統(tǒng)一漢語拼音/注音。 除了創(chuàng)造時間上的差別,西方字母拼音文字和中文象形文字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在空間版面的有效利用上:字母拼音文字只是一個非常浪費版面的一維文學(xué),而象形符號文字則是一個最有效利用空間的二維文字。字母拼音文字類似于一個早期使用的商品商標一維條形碼,而中文則是一個能被智能手機識別的二維碼,常識告訴我們:二維碼內(nèi)含的信息量顯然要比一維碼要多得多,呈二次方關(guān)系增加;反之,要表達一個同樣的意思或信息,一維碼的字母單詞在紙面上所占空間面積要比二維碼的象形漢字浪費得多。 或許有人會說:英文是由一個個字母串起來的,而漢字不也是由一個個筆劃組成的嗎?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哦?可事實是:英文字母是由左向右一個方向串起來的,而中文字的筆劃則會充分利用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二維空間。例如:同樣一個“火”字,漢字不是由“丶”,“丿”,“丶”,“' ”這四個筆劃從左向右一維排列的,而是左右上下二維組裝而成的,而英文的火字“fire”,則是由“f”,“i”,“r”,“e”這四個字母從左到右一維排列起來的,其所占空間顯然要大許多。難怪同樣的一本聯(lián)合國憲章,中文版的厚度比英文版的要小得多,事實上她是世界上所有文字版本中最薄的一本! 由此可見,中文漢字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古老的象形文字,更是當(dāng)今世上包含最多信息量的二維文字,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地球人的最完美發(fā)明,她必將成為一個宇宙可以通用的智能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