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與歐盟,相愛相殺那些年(1/26)
2016-06-21 19:29
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 盟。24日,北京時間下午13點,英國公布了“脫歐”公投的最終結果:英國脫離歐盟。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此時、此事以及此影響。丘吉爾曾說,英國與歐洲在一 起,但不屬于歐洲。這句話形象而準確地描述了英國與歐洲的關系。下面通過圖片回顧一下英國脫歐的始末,看看英國和歐盟是怎么相愛相殺的。 ![]() 從地理上看,英國難免有游離歐洲孤懸海外之感,久而久之,歐洲 便成了個在一起的“鄰居”;從歷史上看,英國有“疑歐主義”文化傳統(tǒng),因主導歐洲而不得,便常常為進而退,久而久之,歐洲便只是個在一起的“親戚”。但隨 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經濟融合的催化劑,推動英國與歐洲愈走愈近,英國終于在1973年加入了德法主導的歐共體(歐盟前身)。圖為1972年1月22日, 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斯簽署文件,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但是,英國“入歐”以后不久即顯示出與歐洲大陸的“同床異 夢”。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引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歐洲依賴廉價石油的經濟造成極大沖擊,并引發(fā)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此 次危機給歐洲經濟尤其是歐洲大陸經濟造成重創(chuàng),英國經濟也受到嚴重拖累。于是,英國人開始“變心”。圖為1973年1月1日,英國民眾閱讀英國正式加入歐 共體的報紙頭版。 1975年,英國時任首相威爾森(HaroldWilson)發(fā)起公投,以決定是否繼續(xù)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圖為1975年6月3日,英國保守黨領袖瑪格麗特·撒切爾與其他保守人物舉行親歐公投集會。 這也是英國迄今唯一的“退歐”公投,結果是:67.2%的投票者選擇繼續(xù)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圖為1975年6月6日,倫敦,伯爵法庭展覽中心,計算選票票數(shù)。 1984年6月25日,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法國楓丹白露出席歐共體峰會,解決了英國與歐共體的預算矛盾,改善了英國與歐共體的關系,推進了歐洲一體化的深入發(fā)展。 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共體變身成歐 盟,同時賦予了英國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在1999年加入歐元區(qū)的權利。圖為1992年9月17日,倫敦國際金融期貨及期權交易所的交易員,英國央行已將利率 降至10%,第二天英鎊退出了歐洲匯率體系,實行浮動匯率制,英鎊暴跌16%。 1995年12月,歐盟確定歐洲單一貨幣為歐元。1997年, 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計劃在1997年后放棄英鎊并使用歐元,但遭到當時財政大臣戈登布朗的阻止。1998年5月歐盟特別首腦會議上,英國最終放棄了成為首 批歐元國的權利。歐元之外,另一個對歐洲經濟一體化非常重要的條約——《申根協(xié)定》,英國也沒有參與??梢哉f,作為歐盟的一員,英國一直扮演著拖后腿的角 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jiān)管政策。圖為2001年12月17日凌晨,2200人等候在德國愛爾 福特銀行門口準備購買第一套歐元硬幣。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 由此可見,在歷史上,英國雖然加入了歐盟,卻一直對其“三心二 意”的。其根本原因是歷史關系影響下的主權捍衛(wèi)以及國際戰(zhàn)略關系的選擇,導火索是歐債危機的爆發(fā)與黨派爭端,中間牽扯的是千絲萬縷的制度束縛和經濟利益糾 纏。英國“疑歐”之心一步步加重,最終走向了全民公投是否脫歐這一步。 而為什么現(xiàn)在舉行公投?這關系到執(zhí)政黨保守黨內存在數(shù)十年的分 歧。自瑪格麗特·撒切爾時代開始就有少數(shù)派大聲疾呼,要求英國退出歐盟。在托尼·布萊爾執(zhí)政時期,少數(shù)派的反對立場更加鮮明,對歐盟的看法已成為保守黨候 選人的試金石,因為草根保守黨人傾向于贊成英國退歐??穫悶榱税矒嶙约旱狞h派,削弱反歐盟的英國獨立黨,承諾如果自己能連任首相,就會舉行全民公決。圖 為2013年1月23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卡梅倫當天承諾,若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則將在2017年底前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投。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后,英國脫歐“鬧劇”再次甚囂塵上。英國 首相卡梅倫在2016年歐盟春季峰會召開之前高調重提脫歐,并在峰會之后的2月20日宣布與歐盟談判取得成功,將帶著英歐關系新協(xié)議,“全身心地”投入為 英國留在歐盟動員,并在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圖為2016年5月14日,英國威特尼,英國首相卡梅倫舉辦反對脫歐集會。 而將此次英國脫歐“鬧劇”推向高潮的,則是倫敦前市長約翰遜公 開表態(tài)支持英國脫離歐盟。說起約翰遜,他與卡梅倫相識已久,兩人是大學校友兼保守黨內同志,關系一直不錯,但昔日同窗好友卻因為英國脫歐問題撕破了臉皮。 卡梅倫和約翰遜在英國脫歐問題上分屬兩個陣營。首相卡梅倫致力于呼吁留在歐盟,認為留歐的利遠大于弊,而約翰遜支持英國離開歐盟。對于約翰遜的 “離經叛道”,卡梅倫曾痛批其想法簡直就是“荒唐至極”,稱其“將自己當首相的個人政治野心置于整個國家利益之上”。圖為卡梅倫和約翰遜。 是脫歐,還是留歐,這是個問題。最近英國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這兩個選項的支持率幾乎持平,“脫歐”略占上風,此外,還有不少英國選民現(xiàn)在仍持觀望態(tài)度。 但是6月17日一名親歐盟的英國女議員被襲身亡,這一事件顯然 會給留歐派添上一些同情分,對脫歐派打上一些疑慮分,這對中間觀望派(據(jù)稱約占15%左右)的投票傾向將產生一定影響。圖為當?shù)貢r間2016年6月16 日,英國伯斯托爾,警方封鎖現(xiàn)場。英國最大在野黨工黨女議員喬·考克斯在選區(qū)被槍殺之后,還被槍擊者用獵刀連砍數(shù)刀,隨即身亡。 考克斯被刺身亡消息傳出后,“留歐”和“脫歐”陣營均宣布在 19日之前暫停各自宣傳集會和電視辯論,以便人們悼念考克斯。考克斯曾長期從事慈善工作,積極主張英國留在歐盟,敢于為移民和難民說話。她在去年當選議員 后的第一次議會演說中表示,移民有助于英國社區(qū)發(fā)展。她還呼吁英國接納敘利亞難民兒童。分析人士認為,考克斯遇刺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民意向支持“留 歐”轉變,此前落后的“留歐派”支持率或有所上升。目前,兩大陣營的民意支持率依然膠著,懸念將保留到最后一刻。圖為倫敦議會廣場的喬·考克斯悼念活動, 這位議員于上周四在英格蘭北部被殺害。 如今,距離英國脫歐公投時間越來越近,留歐派和脫歐派的動員都已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圖為當?shù)貢r間2016年6月15日,英國倫敦,“脫歐”與“留歐”的民眾駕船在泰晤士河造勢。 2016年5月23日,英國布里斯托爾,We Are Europe 創(chuàng)作的壁畫近日現(xiàn)身街頭,壁畫中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和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竟然接吻了,其實這副壁畫的目的是鼓勵民眾在歐盟公投中投上自己的一票。 英國退歐的原因之一就是難民潮和移民政策問題,不久前巴黎和布 魯塞爾發(fā)生的恐怖襲擊更是支持了英國倫敦市長約翰遜對當前歐盟難民政策的悲觀看法。不斷涌入歐洲的中東難民,擠占了歐盟各國的經濟福利,混入的極端主義分 子對國內的政治穩(wěn)定構成了較大威脅??植酪u擊給六月份英國國內的退歐公投,增添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圖為當?shù)貢r間2016年3月2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 爾機場和地鐵站發(fā)生系列爆炸襲擊,造成34人死亡,超過170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制造了襲擊事件。 盡管英國財政部、英國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等機構 都不斷發(fā)出警告,指出英國脫歐只會“自損”,導致經濟衰退、就業(yè)流失,但這未能對民調的膠著形勢造成明顯影響。脫歐派幾乎只出一招“移民牌”,就能在民調 上跟留歐派打成平手,甚至一度反超。這足以說明移民問題令英國人感到焦慮,而移民問題的根源還是經濟問題。圖為2016年6月16日,英國倫敦,英國獨立 黨領導人法拉奇制作了一幅以難民潮為主題的巨幅海報,在脫歐公投前呼吁民眾投票支持退出歐盟。 ![]() 歐盟統(tǒng)一市場的一大原則是人員自由流動,而英國近年來在經濟復 蘇的道路上保持了較為穩(wěn)健的趨勢,就業(yè)環(huán)境較好,福利制度較完備,大量東歐、南歐國家的移民來英國謀生,使得英國人口中移民比例增長較快。這些移民的涌入 對英國本土低技能就業(yè)機會形成了擠占,也讓醫(yī)療、教育資源變得緊缺。因此,在支持脫歐的人中,很多是生活切實受到影響的中下層民眾。但實際上,移民問題并 不是只有負面影響,在一些行業(yè)中,移民補充了英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對社會經濟作出了相應貢獻。圖為2004年4月13日,波蘭克拉科夫,一對年輕夫婦在 開往倫敦的汽車旁告別。 當?shù)貢r間2016年6月19日,英國阿德利斯通(Addlestone),羅馬尼亞人Raluca Cioroianu是一名商店經理,她在農場拍下這張照片?!拔冶е己玫哪繕藖淼竭@里,工作、納稅、豐富知識和文化,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我并不羞于說自己來自羅馬尼亞。英國脫歐派認為,歐盟管理機構行政效率低下,對其商業(yè)活動施加 過多監(jiān)管,拖累了英國的經濟發(fā)展,而且英國每年要向歐盟支付巨額“會費”,付出高于回報。留歐派則認為,上交“會費”換來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通行證,利大 于弊,物有所值。另外,歐盟在商業(yè)上有很多具體規(guī)定,在勞工權益保障和食品安全監(jiān)管方面都有較高要求,這給英國一些中小型生產商帶來不少經營壓力。圖為脫 歐派本月在英格蘭南部多佛爾白色懸崖投射出口號。 作為歐洲最大、最繁忙的重要金融門戶,倫敦是一個可與華爾街抗 衡的股票、債券、貨幣和大宗商品交易樞紐。大多數(shù)經濟學家傾向于留在歐盟,稱退歐將削減增長,造成英鎊疲軟,危及倫敦城這個英國金融中心。即使那些贊成退 歐的經濟學家也認為,英國經濟增長將在短期和中期內受到影響,但他們表示,如果退歐,到2030年,英國的經濟會比不退歐強。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22日在倫敦與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談。在會談后舉 行的聯(lián)合記者會上,奧巴馬呼吁英國繼續(xù)留在歐盟,以保持英國在歐洲和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他表示,英國如果脫離歐盟,則需要重新與美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英國 的脫歐派則不歡迎奧巴馬對英國的事情指手畫腳。倫敦市長約翰遜表示,美國呼吁英國留在歐盟是一種偽善的舉動。工黨議員凱特·霍伊說,“毫無疑問,我們絕不 會考慮去美國告訴美國民眾在選舉或修改憲法時如何投票?!眻D為2016年4月22日,英國倫敦,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到唐寧街10號會晤英國首相卡梅倫。 圖為2016年6月19日,德國柏林,活動分子抗議英國退出歐盟。 北京時間24日下午13點,英國公布了“脫歐”公投的最終結 果:英國脫離歐盟。英國議院發(fā)言人稱,首相卡梅倫表示將尊重英國公民的選擇,并表示他的職責就是“執(zhí)行民意”。圖為2016年6月21日,英國倫敦,倫敦 眼點亮紅藍色燈光實時反饋BBC脫歐公投辯論情況。倫敦時間6月21日BBC在溫布利體育館舉辦了一場有6000多名觀眾參加的關于英國退歐的大辯論。 66666 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六大影響 主要是麻煩2016-06-24 13:26 鳳凰資訊 邊驛卒 24日下午,英國公布了“脫歐”公投的最終結果:英國脫離歐盟。這次公投不僅決定著歐盟整體的命運,也會對中英乃至中歐關系帶來諸多影響。 赴英留學一年能省數(shù)萬元 如果脫歐,英鎊匯率勢必大跌,那對于去英國留學和旅游的人來說,算是一大利好。花旗估計,若英國脫歐,英鎊對美元或累跌10%至20%。按在英留學一年學費1.5萬英鎊、生活費1萬英鎊計算,可能因此一年節(jié)省2.4-4.8萬元人民幣。 《歐洲時報》援引SIUK英國教育協(xié)會高級留學教育顧問的話表示,如果英國脫歐,直接帶來的影響將會是歐盟學生減少。為了平衡國際學生數(shù)量,英國大學會相對縮減招生,預計中國學生入學要求將會持續(xù)提高。 也有人分析:“一旦脫離歐盟,英國作為國際留學目的地將失去其背后更大的'歐盟概念’,一些留學生可能會轉向法國、德國等歐洲主體國家或美國?!?/p> 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 如果脫歐,英鎊匯率勢必大跌,雖說對于去英國留學和旅游的人來說是利好。但短期內在外匯市場,脫歐后英鎊的貶值,將會美元升值,進而帶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 經濟學家稱,英國脫離歐盟可能使金融市場恐慌,導致中國內陸資本外流,加劇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挑戰(zhàn)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管理。 人民幣國際化步驟將被打亂 如果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倫敦作為全球頂級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或面臨挑戰(zhàn),這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和中國資本“走出去”多少會有些影響。 近年來,倫敦著力推進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僅在2015年,中國財政部在倫敦發(fā)行人民幣國債;中英兩國央行續(xù)簽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并擴大互換規(guī)模;中國人民銀行在倫敦發(fā)行50億元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jù)。 倫敦已經成為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然而一旦英國脫歐,這項貨幣紅利就不復存在,人民幣通過英國在歐洲推廣的戰(zhàn)略所帶來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中國的金融機構就需要考慮分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盧森堡等地,需要付出一定的調整成本。 中歐貿易合作或將面臨變局 公投一旦決定英國脫離歐盟這個擁有5億人口的巨大統(tǒng)一市場,英國經濟短期內發(fā)展將受到沖擊,幾乎可以肯定英鎊必然延續(xù)目前的跌勢,繼續(xù)貶值;而失去第二大經濟體的歐盟也將遭受一場“強度相當于歐債危機”的金融震蕩。 有分析認為,英國脫歐對歐盟產生的經濟影響可能會波及中國的出口,特別是一旦歐盟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將影響中歐雙邊貿易。 英國也大力推動中國-歐盟自由貿易協(xié)定。如果這份資金總額達到數(shù)十億美元的協(xié)定成功簽署,將為中國帶來巨額的貿易訂單,有助于全面打開歐洲市場。 然而,一旦英國脫歐成功,中國通過英國加強與歐盟合作的戰(zhàn)略計劃將會變得困難重重。英國脫離歐盟無異于間接打破中國和歐盟無形的合作紐帶,使得中國不得不另外選擇其他方式加緊和歐盟的合作,而前期鋪墊的各種政策貿易的影響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為高額的沉沒成本。 也有經濟學家持有不同觀點,他們認為:“長期來說,英國脫歐可能推動歐洲大陸,尤其是中歐和東歐國家,更積極參與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 中國企業(yè)“進入歐洲的通道”不再 中國在歐洲市場擁有5億潛在客戶,然而,由于保護主義的原因,中國企業(yè)往往被拒之門外。 而英國被視為歐盟內主張貿易、投資自由化最為積極的國家,所以不少中國企業(yè)將英國選為在整個歐洲的生產基地,將倫敦作為“進入歐洲的通道”。 如果英國脫離歐盟,英歐之間可能產生的貿易壁壘將減少這些企業(yè)在英國生產的意愿,一些企業(yè)可能會選擇前往布魯塞爾或是都柏林這樣擁有自由市場便利的歐盟內的地區(qū)。 中國人或迎來海外置業(yè)窗口期 此 外,脫歐公投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已經給英國商業(yè)及住宅房地產市場造成負面影響。近幾個月,國際投資者對英國商業(yè)房產投資的熱情明顯下降,觀望情緒加重。 有業(yè)者預測,一旦英國脫歐,英國房價將下跌,再加上屆時英鎊貶值,將進一步帶動房地產市場震蕩,這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個絕好的窗口期”。 有業(yè)內人士甚至將此次公投比作又一次“類似于2008年的中國投資者機遇期”。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英國平均房價下跌約25%,倫敦房產均價在當年下滑約6%,英鎊對人民幣也貶值三分之一,對于中國投資者而言,相當于英國房價貶值一半左右。 有業(yè)者表示,鑒于供求關系仍是英國房產目前的主要決定因素,英國房價在未來5年仍然看好,預期將增幅25%左右,對看重長期收益的投資者更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