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定勢跳出僵化思維
僵化的思維會讓人跳脫不出那些陳規(guī),在思維定勢的運作下按部就班。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往往都是敗在思維定勢上。無數事實證明,偉大的創(chuàng)造、天才的發(fā)現,都是從突破思維定勢開始的;但如果在自己的思維定勢里打轉,即使是天才也走不出死胡同。 愛迪生小時候就曾被大家視為白癡,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他成為了偉大的發(fā)明家。他的家人還為了學校將他勸退擔憂了好一陣子,可見天才和白癡只有一線之隔。所謂天才的想法,有時候因為超過凡人的想象力,太過驚世駭俗,所以一般人根本無法接受,人們就會對其排斥,但究竟誰才是真的白癡呢? 無法被人接受的點子,或是被人視為天真、愚蠢的想法,真的毫無用處,只是浪費時間嗎?恐怕并不是如此吧。要知道,許多發(fā)明家都是在有了大膽的想法之后,努力去實現這個想法,而這往往都需要打破世間的常規(guī)想法,跳脫出思維的定勢。 我們已經習慣用既定的思維方式思考,從而得出不恰當的結論。其實,很多事情換個角度,也許結果就會不同。 一個教授向他的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店買釘子,為了讓售貨員明白自己要買的是什么東西,他左手做出拿釘子的樣子,右手做出拿錘子敲打的樣子。售貨員馬上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右手指了指左手,于是順利地買到了釘子。 “那么,請問,如果一個盲人要去五金店買剪刀,有什么方法最簡便呢?”教授問道。 一個學生馬上搶答:“他只要伸出兩個手指頭作剪刀剪東西的樣子就行了?!逼渌膶W生也表示贊同。 教授最后說道:“他其實只要開口說自己想買把剪刀就行了。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一個人要是被思維定勢所困,就會走入思維的死角?!?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總是依照已有的套路和模式去解決問題,通常情況下都能很輕松地把問題解決。但正是這些約定俗成的套路和模式,阻礙了人們去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所以,當我們感到無路可走時,換一種思維方式,跳出慣性思維,也許馬上就能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一個新的目標,一種新的境界,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在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中,有許多看不見的鏈條系住了我們。這些鏈條就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約定俗成的陳舊思想,它們總是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有了思維定勢,我們就會抹殺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認為自己無法成功。然后,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妥協(xié),甚至于開始認命、怨天尤人。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心中那條系住自我的鐵鏈在作祟罷了。當我們發(fā)現自己的那一條鐵鏈的時候,要當機立斷,運用我們內在的能力,立即掙開消極習慣的捆綁,改變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投入另一個嶄新的領域中,使自己的潛能得以發(fā)揮。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如果我們一味恪守前人的經驗,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就會在思維定勢中失去機會,最終只能走向失敗。固定的思維方式容易產生偏見,這種偏見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它容易把人的思維引入歧途,也會給生活與事業(yè)帶來消極影響。 因此,為了取得人生的成功,我們必須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不善于改變思維,就根本不可能找到成功的途徑。要改變思維定勢,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也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并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不斷調整、改變自己的行動。只有思維改變了,行動才會隨之改變,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就能獲得成功。 成功金言: 思維定勢會圈定我們行動的范圍,從僵化思維中跳脫出來,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來源《戰(zhàn)勝人性的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