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孔淺時無大量 心田偏處有奸謀 在做出自我犧牲——吃虧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要急于獲得回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愿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幾乎是沒有的,但是,急于回報的結(jié)果往往是得不到回報。因為這會給人一種“被利用”的感覺。 當(dāng)然,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在付出之后卻沒有得到希望中的回報,就會感到自己“吃虧”了。但是,這種“吃虧”是值得的,除非你所碰到的是特別陰險、奸詐的人,否則就沒有白吃的虧。 “二戰(zhàn)”后,日本手工業(yè)很發(fā)達,而汽車運輸業(yè)則滯后,所以產(chǎn)生了許多靠出賣苦力的挑夫。祖川就是一個挑夫,后來他從家鄉(xiāng)招募了24個小伙子到東京,成立了公司,專搞運輸。有一次,祖川給客戶運貨,突然起了風(fēng)浪,船被掀翻,損失慘重,自己的積蓄幾乎全賠給了客戶。事后,祖川取出剩余的錢,分給24個小伙子。臨行前大家都說:“老板,以后有機會我們還要給你干。”第二年,祖川東山再起,他回去打了個招呼,那24個人全來了。他們根本不談工錢,而是說:“老板,你看著給就行?!?/font> 吃虧的是金錢,投資的是人心和時間。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去杭州訪友,經(jīng)過蘇州不幸病倒,看病吃藥,在客店里住了一個多月,等病好得差不多了,隨身帶的錢也都花光了。離杭州還有不少的路,沒有路費怎么辦呢? 王羲之正愁時忽然有了一個好主意,他想起了初到蘇州時,見十字街頭一家當(dāng)鋪前招牌上的“當(dāng)”字寫得很不像樣,而且相當(dāng)破舊了,何不寫個“當(dāng)”字當(dāng)路費呢!他想到這里,立即提筆在紙上寫了斗大一個“當(dāng)”字,吩咐書童把它拿到那家當(dāng)鋪去,要三十兩銀子,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當(dāng)。 當(dāng)鋪掌柜聽王羲之的書童居然當(dāng)一個字,十分驚訝,當(dāng)鋪當(dāng)東西可沒有當(dāng)一個字的,何況又是一個“當(dāng)”字。轉(zhuǎn)念想一想,這個“當(dāng)”字確實比他們門口招牌上的強多了,用它換招牌上的字也不錯。 主意拿定,當(dāng)鋪掌柜便問書童:“究竟要多少當(dāng)價呀?” 書童回答說:“我家主人說要三十兩銀子,多一錢不要,少一錢不當(dāng)。” 掌柜說:“口氣還挺硬。這字雖寫的不錯,但是帶有病態(tài),不值三十兩銀子,你還是拿走吧!” 書童回去后把掌柜的話向王羲之這么一說,王羲之一氣之下又寫了一個斗大的“當(dāng)”字,隨后又吩咐書童拿去試試。 掌柜接過書童第二次送來的“當(dāng)”字,端詳了老半天,說:“嗯,不錯。這個‘當(dāng)’字比上一個有力,只是帶著怒氣。我收下了,就給你三十兩銀子吧!” 王羲之主仆二人有了路費,起身趕路,不幾天就到了杭州。碰巧王羲之的朋友有個親戚新開一家當(dāng)鋪,求王羲之寫個“當(dāng)”字做招牌。 王羲之說:“前幾日我寫好了一個‘當(dāng)’字,典當(dāng)在蘇州十字街口的當(dāng)鋪里,你去把它贖回來吧?!?/font> 那人拿著當(dāng)票趕到蘇州,找到了那家當(dāng)鋪開口就說:“掌柜的,我要回當(dāng)。”掌柜的問:“回什么當(dāng)?” “回‘當(dāng)’當(dāng)。這是當(dāng)票。”那人答道。掌柜的接過當(dāng)票一看,原來這個人是要那個“當(dāng)”字,便隨口問:“你從哪兒弄到的當(dāng)票???” “在杭州的一個朋友那兒?!?/font> “怎么,從杭州專程趕來回‘當(dāng)’字的?”掌柜的問。 “是的,算賬吧,我還急著趕回去呢。”那人急切地說,看樣子,他急著要趕路。 掌柜的認(rèn)為來人的愚蠢近乎迂腐,竟然跑幾百里地花銀子回當(dāng)一個字,便想從中撈一把,于是他眼珠子一轉(zhuǎn),說:“連本帶利四十兩銀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font> 誰知來人二話沒說,付了銀子,接過那個“當(dāng)”字,非常愛惜地卷起來。 掌柜見狀,不由得好奇地問了句:“你如此看重這個字,敢問是出自何人之手?” 那人答道:“這出自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font> 掌柜聽了似乎不太相信,又追問了一句:“此話當(dāng)真?” 那人急了,說:“你真是瞎了眼!有眼不識金鑲玉!” 掌柜聽了后悔莫及,直拍大腿。雖然多收了十兩銀子,卻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由此可見,喜歡占小便宜的人不舍得放棄眼前的利益,這也是他們之所以淪為庸人的原因之一。若能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做到看到樹木的同時也能看見森林,那離功成名就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有一對老教授夫婦,他們想找一個保姆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月薪是600元。很多下崗女工來應(yīng)聘,但因價錢太低,又是“伺候人”的活兒而放棄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卻不計較價錢,她暗想:老教授夫婦都是有文化的人,家里又有很多書,我有空還可以和他們學(xué)知識,不用交學(xué)費,他們還會給我發(fā)工資,想想真是太合算了。這樣,她高高興興地做起了教授夫婦的小保姆,還非常盡心地照顧著兩位老人。兩位老人對她的工作非常滿意,就主動加了工資,兩代人相處得非常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 兩年下來,老教授還幫助并鼓勵小保姆學(xué)完了大專課程,拿到了文憑。小保姆非常高興,逢人便說:“這運氣不是碰來的,當(dāng)初那么多姐妹應(yīng)聘這個工作,但是她們不做,要說運氣,這也是我自己抓住的。” 小保姆的這番話很有道理,如果當(dāng)初大家不嫌工資低,能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可能就不會有她的機會了。 因為別人只看到眼前利益,放棄了,因此被目光長遠的她撿了起來。她看重的是長遠的利益,而不是單純計較工錢的多少,這樣一來,即使有一天老教授夫婦不再需要保姆,她也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本事再找到另外一份很不錯的工作。 可見,機會也需要你目光放長遠一點,才能發(fā)現(xiàn)并抓住。有些人只顧眼前的享受,又拈輕怕重,看不到長遠的利益。在工作中也有這種拈輕怕重的傾向,認(rèn)為同樣的待遇,為什么我要比別人做更多的工作呢?他們覺得勤懇工作、不計較得失的行為是愚蠢的,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對于拼命工作的人,工作常會給予他意想不到的獎賞,久之,你就會出人頭地。相反,一個人如果只是一味抱怨,計較得失,害怕吃虧,而不去努力工作,那么他就永遠也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目光要長遠一點,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被一些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而應(yīng)當(dāng)有長遠的日光,把握住長遠的利益。 眼睛只盯著腳尖的人,往往會撞到柱子,成不了大事。要想成大事,就要把眼光放長遠些,不能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放。 感悟:歷史有遠去的塵煙,有近代的風(fēng)云,更有剛剛遠去的時光??v觀人類歷史,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悲喜劇。權(quán)力爭奪,總有人占據(jù)主動、穩(wěn)操勝券;宦海沉浮,總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幻麍錾?,總有人游刃有余、進退自如。同時,也總有人滿腹經(jīng)綸卻終生不得志;英雄蓋世競敗給潑皮無賴;君子清正廉潔卻屢屢受挫。在紛繁復(fù)雜的歷史悲喜劇中,總有生存規(guī)律可循,這些規(guī)律是人們必知的生存智慧—老人言,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會這張無形的棋盤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曉歷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擁有精妙絕倫的高招,下出變幻莫測的妙棋:強者當(dāng)更強,弱者將突圍,變?nèi)鯙閺?。歷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僅僅享受到無數(shù)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也能夠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現(xiàn)實中更好地選擇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敗。文/單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