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愛出去玩怎么辦》 更多精彩節(jié)目 點擊上方“積木育兒” 一鍵關注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最好能夠該安靜的時候安靜,該活躍的時候活躍。最好智商又高,情商又好。最好跟別人家孩子比較之時還能夠顯得突出些……諸如此類。 然而說起陪伴、教養(yǎng)孩子,絕大部分父母又會覺得挺頭疼,非常想要找到更省事兒、更簡單的育兒方法。 那么,到底有沒有讓孩子更聰明、學習更好、更突出、人緣還好的簡單方法?答案是有,那就是陪孩子玩兒。 如果你的確時間有限,實在不曉得如何陪孩子,那么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太多育兒知識,只需要按照我們分享的早教游戲方法,去嘗試跟孩子互動、游戲,那么游戲中,孩子就可以習得規(guī)則、思維邏輯、解決問題能力、社交能力等。 孩子在游戲中探索世界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的游戲是不同的。越是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陪著玩,在游戲中,他們鍛煉智力,更重要的是,會建立最初的人際關系--親子依戀。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他們真正需要的,除了游戲的時間,能夠促進游戲的有趣經(jīng)歷和材料之外,還包括和父母之間有價值的交流。這種交流包括鼓勵、示范新的可能性或角色,以及提出更復雜的問題讓孩子去調(diào)查解決。 下面是我們依據(jù)年齡的劃分,推薦給大家的一些適合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 0-6個月 推薦游戲方式:撫觸。在寶寶吃飽了、心情好的時候,父母一邊撫觸一邊和孩子說話,或唱歌給孩子聽。這種撫觸不僅僅是身體的按摩,對孩子感知覺的發(fā)展、智力和心理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它建立了敏感的安全的親子關系。 推薦游戲:與寶寶共舞 “和媽媽一起,跳一支圓舞曲。” 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些舒緩的輕音樂,或稍稍歡快的兒童歌曲等不同風格的音樂,然后抱著寶寶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搖擺或者轉(zhuǎn)圈圈。這樣的親子舞蹈能刺激寶寶的聽覺和小腦的發(fā)育,發(fā)展寶寶的平衡能力,有助于以后寶寶的坐、站、走。 6個月-1.5歲 6個月以后的寶寶,身體更有力量了,慢慢會坐會爬了。這時候,孩子最好的游戲是在父母身上玩。他會把父母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變成自己的玩具。父母可將自己變成滑滑梯、拱橋或大馬,任由孩子“探索”。孩子會在游戲中意識到身體所具有的力量、耐力、速度。 推薦游戲:超人爸爸 “爸爸,我飛起來啦!” 爸爸給孩子舉高高、轉(zhuǎn)圈、橫抱著孩子假裝飛機飛等,在注意安全的角度下,讓孩子體驗各種失重和旋轉(zhuǎn)的感覺。在孩子眼里,爸爸就是一個超人。 Tips:此時父母不需要設計很多的規(guī)則,只需要讓孩子享受玩的過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做好保護措施。 1.5歲-3歲 1歲半以后的寶寶,身心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媽媽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開始和自己“搗亂”了,剛收拾好的東西,都能被他們弄得亂亂的。既然如此,不如通過游戲,讓孩子好好搗個亂。 推薦游戲:搭&推倒積木 “我在一次次的破壞中,學習搭建?!?/span> 父母可以選擇大塊的軟積木,如EVA材質(zhì)的泡沫積木,搭在一起??梢宰尯⒆佑酶鞣N方式推倒它。然后再搭再推倒,循環(huán)往復。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樂此不疲。 3-6歲 此時孩子,大動作、精細動作都發(fā)展得很好了,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越來越強。他們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更迅速了,有了很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推薦游戲: 1. 形狀游戲 【英】安東尼·布朗《一起玩形狀游戲》 這個游戲只需要紙和筆即可。一個人隨意在紙上畫下一個形狀,另一個人可以在這個形狀上添上一兩筆,讓原本無意義的一個形狀,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圖案。這個圖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品。雙方交替給對方畫形狀,讓對方補齊。 英國著名繪本作家安東尼·布朗曾將這個游戲畫成了一個繪本,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買來作為參考。這個游戲開啟了孩子自我發(fā)現(xiàn)的創(chuàng)意之旅。 2.假扮游戲 “過家家,我是認真的!” 父母和孩子可以假扮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職業(yè),如醫(yī)生、收銀員等,最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假裝看病、買東西、過家家,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互換角色,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超乎你的想象。 《石頭剪刀布》 石頭砸爛剪刀,剪刀剪碎布,布包石頭,這是最簡單、常見的游戲,每個小孩都喜歡玩。其實剪刀石頭布是一款心理游戲,在游戲中,為了獲勝,需要孩子采取策略,需要他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對孩子心理能力的發(fā)展是有益的。 但父母也需要引導孩子,這種博弈游戲也有很強的隨機性,不能以此逃避自己應該付出的努力、應該承擔的責任。 《拉提琴的貓咪》 經(jīng)常用手偶表演故事,不但可以鍛煉孩子雙手的靈活度,刺激他的語言發(fā)展,還能鍛煉加深他對故事的記憶能力,讓他能夠?qū)W會角色扮演,記住自己角色的臺詞。 父母還可以帶著孩子自己制作手偶,利用家中的毛巾、一次性紙杯等。比起從市面上購買的某種動物的手偶,自制手偶更加有趣,還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
|
|
來自: 龍在天中 > 《育兒心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