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作為人類天賦,談論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幾乎是一種自然本能。然而,落地到現(xiàn)實,語言并不可靠,很多誤解和沖突恰恰源于情緒失控時的不當表達上。三思而后行,從來都不過時。 前段時間閨蜜又跟男友吵架鬧分手,事后她突然感慨了一句,“為什么我從來沒有見你失控的樣子?” 人當然會有情緒,只是我已經(jīng)很久不會因為情緒影響自己的言談舉止了。就算是別人挑釁,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是碰到什么特別高興時,我生下氣或者樂一下也就過去了,不會真的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有什么舉動,或者說出什么收不回來的話。 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我也記不太清了。只是曾經(jīng)因為在生氣時的憤不擇言葬送了幾年的同學情誼,開心時的炫耀傷害了他人本就脆弱受傷的心。從那時起,我就知道,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你對情緒的反應會產(chǎn)生不可估量且不可預料的后果。 有統(tǒng)計說,在任何時刻,我們的大腦細胞都在以每小時450公里的速度燃燒著。我們并不能完全控制它們。我們打冷戰(zhàn),起雞皮疙瘩,當你興奮的時候,腎上腺素會上升……但是不久之后我們多么希望我們控制了。 最好的辦法是做好自我管理。別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別在開心的時候說承諾。要避免事后后悔,就讓自己處在一個正常冷靜的狀態(tài)下去考慮問題,去下決定。 近來常有人跟我說“我要裸辭”,我問她“為什么?” 回答不外乎“在城市里生活太艱難,工作壓力太大,我想透透氣?!?/p> 但是,細細追問之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決定裸辭并不是深思熟慮,而是一時沖動。 或者是看了一篇文章受到主人公拋棄一切追求夢想的故事的刺激,或者是正好今天被領導批評被同事排擠心情不好,或者只是一時胡思亂想后的心血來潮,便急慌慌的要去行動。 對于這種行動派,我真的建議你給自己一個月的時候做思考,如果到時還是決定辭職的話再去進行,并且可以利用這一個月時間找找后路。 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激動時做的決定80%會后悔。就如羅伯特·懷特告誡我們的,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我也經(jīng)歷過被動裸辭,其實一點也不美好。 同樣的,為什么小孩子會在大人高興的時候提要求?因為她直覺這時它不會被拒絕。 當人們依靠情緒去做判斷下決定時,其實是一種惰性思維,不用去考慮現(xiàn)實情況,不用去分析要求本身,不用經(jīng)過層層思考和推理,只憑高興與否就可以給出yes or no 的回答了,多么簡單! 他在答應時,根本沒有考慮:我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對于孩子來說,不就告訴他說謊也是可以的嗎? “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言而后判斷你是否有信。在出口之前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一旦出口,不管是不是言不由衷,你便得為自己的話負責。從這個角度來說,誠實不在于你表達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能踐行自己說出去的話。 尤其在商務場合,你的語言就是你的名片。所以,遇事多想一下,不要被一時激發(fā)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有一個技巧,情緒上來了,找一個地方獨處,讓自己冷靜下來,看清自己所處的局勢;如果條件不允許,轉移話題,比如讓對方復述以爭取時間,在此期間,你要放空,平息情緒的火焰。 那么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情緒的不良影響呢?我想了想,覺得倒是有幾點可以說的。 1.不要隨意評判別人。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你不必為了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憤憤不平,同樣的,你也不必對他人妄下評論。 2. 完善自己,有自己的生活 容易受情緒影響的人,大多是自我薄弱的人。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大驚小怪。只有你有豐富充實的精神生活,才有足夠的包容心。 3. 拖延的好處 有時哪怕我們處在極端的情緒下,也會被外界強迫做出決定,這時或者轉移話題或者直接約定一個時間,拖延可以幫你爭取思考的時間,不至于完全被動。 4. 增加自己的閱歷 見識的多了,便知道如何恰當?shù)奶幚砻媾R的境地。要做到遇事不慌張不起伏,正是在大大小小的狀況下磨練中成長的,這些人生經(jīng)驗將告訴你如何去處理。優(yōu)雅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一種閱歷。 人們常常用咄咄逼人來掩飾弱點,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克制中。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自我控制力,她同時失去了在別人眼中的尊嚴,以及她的優(yōu)雅和美德。所以,在下決定之前,等一等,看一看。 年輕人嘛,當然應該有“我就不高興”的小脾氣,但更要有“我答應了,就要負責到底”的大骨氣。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不要在開心的時候說承諾。時間沉淀,一切才會顯現(xiàn)它最本質(zhì)的模樣。 來源:微信公號頭腦特工隊(ID:DichQue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