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證治
臨床治療呃逆首分虛實。
1. 實證 實證者,多為肝胃不和、痰濕中阻、胃氣不降,癥見呃聲連連,其聲響亮,脘脅不舒,舌苔膩,脈象弦滑,治療當以疏肝和胃,化痰降逆。 【基本方】 橘子核15g 云茯苓30g 紫蘇梗5g 方中此方以溫膽湯和胃化濁,香蘇散舒肝理氣,旋覆代赭鎮(zhèn)肝降逆,丁香、柿蒂理氣降逆,諸藥配伍,對于肝郁痰阻氣逆所致之呃逆有良效。 【加減法】 因食積所致者加焦三仙各10g、雞內(nèi)金15g。 大便秘結(jié)加酒川軍5g、元明粉3~5g。 胃脘寒痛加炮姜炭2g。 2. 虛證 虛證,多為老年人脾氣虛或氣陰兩虛或重病晚期脾絕之證。 氣虛者,癥見呃聲低沉,脈象沉細,以四君子湯為基礎(chǔ)加減。 【基本方】 黨參10g 伏龍肝15g 方中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伏龍肝溫脾,炒谷稻芽和胃消導(dǎo),中氣足,脾氣運,呃逆自止。 面白肢冷,加炮姜炭2g。 氣陰兩虛者,癥見呃聲短促而不連續(xù),舌干煩渴,納少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當益氣養(yǎng)陰,宜用生脈飲:西洋參3~5g 、麥冬10g、五味子3g,胃陰不足,加霍石斛30g、天花粉15g、肥玉竹12g。氣陰復(fù)則呃逆自平。 少數(shù)危重病人晚期出現(xiàn)呃逆者,是元氣衰敗,胃氣將絕之征象,預(yù)后不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