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6月11日"江安"輪裝載700余旅客順利駛達上海,成為新中國第一艘由漢口開往上海的漢申客班船,到2001年10月10日武漢至上??瓦\航線,即漢申客班船全部正式退出客運市場;從長江干線港口1988年完成客運量3410萬人次,創(chuàng)下長江客運歷史輝煌,到2004年陡降40.4倍至86萬人次;從一票難求的繁榮,到門可羅雀的蕭條,長江客運終于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逐步從興旺走向衰退。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加速了長江干線普通客運衰退的進程。至此,除了宜昌至重慶還保持著庫區(qū)客運外,長江中下游客運全部消亡。 一部長江客運的興衰歷史,幾多精彩,幾多無奈;幾多故事,幾多回憶。它見證了時代的變化,折射了社會的進步。 一、興起 在歷史的長河和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長江客船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木帆船是長江上主要的交通工具。詩仙李白的"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古人乘船旅行的真實寫照。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和1844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的簽訂,1861年漢口的開埠,外國列強的蒸汽"洋船"伴隨著國人驚奇的目光,開始與古老的中國人力木帆船同時"自由出入"長江。 1864年1月,徐壽和華蘅芳合作制成了一艘長50余尺,時速40余里的木殼輪船"黃鵠"號。近代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的問世,翻開了長江客運新的歷史。 城因水興。蒸汽船舶運載量的增加和航行速度的提高,方便并活躍了商貿來往和旅客出行,不僅繁榮了長江沿岸碼頭,而且惠澤并催生了大江兩岸城鎮(zhèn)。 從近代到20世紀初,從新中國成立,直到20世紀80年代,由于長江沿線的鐵路、公路尚未修建,長江沿江城市之間的長途、短途旅客運輸,主要是靠長江水運。 武漢,因為地處東西南北中的中心,九省通衢,水上運輸的地位特別重要,運輸也顯得特別繁忙。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由于內戰(zhàn),長江航運已全線斷航。在全國尚未解放的困難條件下,長江航運是交通命脈,是通達東西,支援軍運,恢復生產的炸不斷的運輸線,亟待復航。為此,當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令沿江解除封鎖和戒嚴,正式開放長江干支航線。 1949年6月3日,"江陵"號輪由上海啟航,12日9:00抵達漢口。這是長江干線第一艘復航的客貨班輪。上海市軍管會授予該輪"江陵解放號"。6月11日,在漢口接到復航命令的"江安輪",裝載著700余旅客,及500余噸桐油、棉花等軍用、生產急需物資,安全順利地駛達了上海,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艘由漢口開往上海的客船,被當時的武漢市軍管會授予"人民江安號"榮譽稱號。 目前,這艘見證武漢人民獲得新生的"江安"輪,已有96歲高齡,還靠泊在武昌三層樓碼頭。它目睹了鴉片戰(zhàn)爭至今一百多年長江輪船運輸的風風雨雨,成為僅存的見證長江客運歷史的珍貴文物。 同年的12月15日,"江岳"號首次從南京直駛重慶。這是川江上第一艘國營客貨輪。四天后,民生公司的"民族"、"民聯(lián)"輪,載客700多人,400多噸貨物,首次由重慶抵達漢口。 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江航運百廢待興。 據1950年統(tǒng)計,黨和人民政府接管長江航運時,長江干線上包括公營和私營在內的客、貨輪總共才813艘,16.5萬載重噸,且大多是設備簡陋,技術落后,長年失修,又舊又破的中小型船舶,運輸效率很低。川江國營運力為零,不得不將上海接管的一艘300噸小輪修復進川,才使當時長航局重慶分局有了第一艘輪船。水運相對發(fā)達的湖北省,也只有1116載重噸,1847個客位。長江干線包括重慶港、武漢港、南京港在內的十個大港,僅有破爛不堪,肩挑背扛的碼頭100多個。1949年年吞吐量才440萬噸,客運量僅155.5萬人次。在2800多公里長江干線航道上,只有1078座航道標志,而且大多是點油燈。電、乙炔氣燈標僅占發(fā)光標志總數的15%。從武漢到城陵磯235公里航道上,只有15座燈標,平均15.4公里才有一座。 蜀道行路難,川江行船難。狹窄彎曲的川江航道,水上礁石林立,水下暗礁密布,根本不能夜航。長江中游險灘密布,也不能保證全程夜航。"新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蓮沱三漩是惡水","自古川江不夜航"。這些民謠,是對川江惡劣通航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在千里川江,輪船上行要"絞灘",一艘輪船往往要上百人來絞。木船上行則靠纖夫"拉灘"。那套在肩上的纖繩,浸透著纖夫的血汗。 第一艘進入川江的"利川"號輪船,航行25天才從宜昌到重慶。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客輪在漢渝線上往返一次,也要航行一二十天。 為了暢通長江航運,長江海員工人在沿江鐵路未通,公路運輸不發(fā)達,航空運輸尚未起步的情況下,在國民黨飛機封鎖沿海,不斷騷擾長江航運的背景下,將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轉化為建設長江航運的責任感,開始整治航道,改革、設置航標,建設港口,恢復航運。 1950年1月,國營招商輪船總公司與長江航線上較大規(guī)模的私營輪船公司協(xié)商,一致同意建立長江全線班輪制度。決定開辟上海-漢口、漢口-宜昌、宜昌-重慶、上海-宜昌等4條班輪航線。 1953年4月7日,長江城陵磯至監(jiān)利江段,開始學習前蘇聯(lián)鎖鏈式設標的經驗,進行航標更新的試點。航道工人在宜昌至重慶重點航段設置了1300多座各類導航標志,使川江每公里航道有燈標0.9座,形成了萬里長江一鎖鏈,即晝可見一標接一標,夜可見一燈見一燈。這次航標改革,使建國初期長江中游不能全程夜航,川江完全不能夜航的狀況到根本改善。 1953年12月29日,"江展"號等10艘客輪進行全程夜航試航。 1954年9月10日,公私合營民生輪船公司新建的大型客貨輪"民眾號"從重慶首航漢口,成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行川江的大型客輪。 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初和"一五"計劃實施,長江干線逐年上升。 新生的長江航運發(fā)揮了大動脈的作用,為新中國政權的穩(wěn)定,為解放大西南,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國家對航道整治和港口建設的投入,則為長江客運的興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二、興旺 1997年4月的一天,星期六。記者和幾個朋友相約到廬山春游。晚餐后我們在武漢港上船。19.00開航,第二天清晨抵達九江港。然后轉乘汽車,一個多小時便上了廬山。游覽廬山幾個主要風景區(qū)后,在當天下午回到九江市區(qū)。下午6.00,我們在九江港上船。經過一夜的航行,第三天清晨,即星期一,船靠武漢港。整個旅行過程雖然緊湊,但很方便,很舒適,在山上一天游覽的精神疲勞,經過一個夜晚的充分休息,得到緩解。因為沒有住宿,也很經濟,更沒有影響星期一上班。在那個一星期只休息一天的年代,是武漢人下九江,游廬山,九江人上武漢,逛大漢口的經典路線。每逢周末,"漢(口)潯(九江)"航線客班輪艘艘滿載,高峰時還增加客班,如同現(xiàn)在春運和"黃金周"鐵路加開臨時客車一樣。 相對火車和汽車,乘坐長江客船不僅票價低,而且便捷舒適的多。旅客居住的船艙一般有較好的采光、照明、衛(wèi)生等設備。寬敞的甲板、走道和文娛、休閑場所,為旅客提供了火車和汽車不可能有的空間。特別是對那些攜帶很多行李的普通旅客和農村旅客,即使不買最低標準的五等艙客票,客船上寬敞的走道、過道,也能讓只買一張散席船票的他們打起地鋪,酣睡著度過漫漫長夜。 在物資相當匱乏,人們收入普遍很低,生活節(jié)奏很慢,時間不是金錢的計劃經濟年代,長江沿江城市的公務人員出差,城鄉(xiāng)人們的相互往來,首選的交通工具就是長江客船。 武漢居中獨厚的地域優(yōu)勢,使其成為南來北往,西上東下旅客的集散地和中轉站。于是,武漢港成為沿江大中城市客班航線最多,開航密度最大,客班輪最多的港口。 長江客運的興旺,從以下的記載可見一斑: 1977年8月30日,長航局決定增辟8條客運專線。 1978年10月1日,"漢申快班線"正式開始運行。 1980年4月1日,長江航運管理局上海分局所屬7艘干線大型客輪,全部改駛"滬漢線"快班。 1981年9月17日,交通部命名"漢申快班"、"漢申正班"、"渝涪(陵)短航客班"3條客運航線為先進客運航線。 1985年4月10日,南通至上海正式開通氣墊船航線。 為滿足和方便沿江人民乘坐客船出行的需求,長江客運不斷調整各客班輪航線時間,增加??扛劭诖a頭。如根據安徽省望江縣政府的要求,1965年1月20日,"漢申線"班輪開始??咳A陽碼頭。沿江的鄂州、泰州、江陰等港,都是應當地人民政府要求增加??康拇a頭。 "文革"中的1967年7月13日,蕪湖港發(fā)生大規(guī)模武斗,動用機槍封鎖江面,射擊漢申班輪,使客運一度中斷。8月8日,重慶港群眾組織發(fā)生武斗,雙方動用了機槍大炮,擊沉一艘貨輪和2艘拖輪,打死24人,傷129人。長壽、涪陵、萬縣,以及漢口至重慶的客運中斷,旅客嚴重滯留。為了保障長江航運生產和沿江百姓出行安全,1968年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某部奉命成立長江航運公司軍事管制委員會,對長江航運系統(tǒng)實行了軍事管制。使一度處于混亂狀態(tài)的長江客運恢復了正常秩序。由此可見長江客運的重要。 下面一組數字見證了長江客運的輝煌: 1975年,長江干線客運量達到700萬人次。 1985年,長江干線23個港口客運出口量完成3026萬人次,為1965年20年來的最高量。 1988年,是長江客運的高峰時期和運力的鼎盛時期。僅長江航運集團一家就完成客運量3410萬人次,為2004年86萬人次的40.4倍。作為長江干線客運的主力軍,該集團有客船161艘、12.6萬個客位。大的客船可載客1600多人,一般客船載客也達到七八百人??痛剿僖苍诓粩嗵岣摺h渝線上的大型客輪,6天即可往返一次。 記者在長江工作了40年,多次乘坐客船出差和旅游。當年的日記,記載了坐船旅行的時間和過程,尚能說明長江客班輪航線的一些情況。摘錄幾例如下: 1987年5月7日,乘坐"江渝3號",從武漢到宜昌。20.00,從漢口開航,9日6.30抵達宜昌。航程626公里,航行34小時。 1987年9月20日,從武漢到南京。8.00,漢口開航,次日13.00抵達南京。9月28日18.00,南京開航,30日上午抵達漢口。沿途??康母劭诔鞘杏卸踔荨ⅫS石、九江、安慶、蕪湖。三等艙票價18.70元(1990年為47.40元),二等艙票價41.40元。下水,即順江而下,航速則快,航程694公里,航行29小時。上水,即逆水而上,航速較慢,航行36小時。 1990年3月2日,乘坐"江漢15號"從武漢到上海。12.00漢口開航,4日12.00抵達上海。航程1060公里,航行48小時。三等艙票價69.30元。 在沿江沒有修建鐵路、公路的年代,長江客運一票難求,占盡天時地利,無限風光??桶噍喩系拇瑔T,癩痢跟著月亮走,也沾光。如果你有一個朋友或者熟人在客班輪上,是讓人羨慕不已的。一是你如果在岸上買不到船票時,可以不買票上船,上船再補票。有路子、關系鐵的,甚至不買票,住兩人一間的二等艙。二是在旅途中吃飯、觀景、跳舞、看錄像能受到特別關照。三是能幫你捎買帶。你人在武漢,能吃上重慶的豬腿、忠縣的腐乳、巴東的柑橘、南京的鹽水鴨、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和城隍廟的五香豆。能坐上四川的藤椅,穿上海的確良襯衣和塑料底布鞋。 伴隨著武漢關的鐘聲,一艘艘客班輪拉響汽笛,頻繁駛離和靠泊武漢港。從武漢港發(fā)出的客班船,一天達10多艘。加上過港??康目痛?,每天武漢港區(qū)的客船是川流不息。由于客船太多,班輪航線太密,客運碼頭往往不夠用,有時候到港的客船還得在江中慢游等候,即等檔??坎吹目痛峦曷每?,就得駛離碼頭?;虻浇腻^地拋錨,或??课洳娜龑訕谴a頭、徐家棚碼頭和月亮灣碼頭,直到開航前旅客要上船了,才能靠泊漢口客運碼頭。 昔日,處于漢口沿江大道和民生路口交匯處的客運站,整天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下船的、候船的、買船票的、做小生意的,還有投機倒票的,形形色色,熙熙攘攘,成為大漢口一道極具江城特色的風景。 三、萎縮 2001年的10月10日,是長江客運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經營并主宰、主導長江客運市場的長航集團正式宣布,武漢至上??瓦\航線,即漢申客班輪航線正式退出客運市場。該航線是1873年7月招商局開辟的。從當年"永寧"號首航以來,已有128年歷史。外國列強憑借較為先進的"蒸汽船",曾在這條航線上巧取豪奪了大量錢財。中國的官辦、民辦航運企業(yè),如招商局、民生公司,也依賴這條航線得到長足發(fā)展。 是客運的大幅萎縮,逼迫漢申客航線退出了長江客運市場。 1978年,走出從"文革"浩劫陰影的中國,吹響了改革開放,振興經濟的號角。沿江鐵路、公路的建設速度超過水運,航空運輸也不斷發(fā)展。在計劃經濟時代乃至更久遠的年代,人們對出行的方式,在主觀上沒有比較、選擇的強烈需要,在客觀上也沒有多少選擇的可能。出門在外習慣了以"天"計算行程,乘坐客船幾天幾夜,心安理得,并不感到走得太慢,時間花的太多。但隨著鐵路、公路的開通,人們的旅行觀念開始變化??旖莸竭_目的地成為首選。 但是,長江客運卻未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其固有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逐漸弱化并變成為劣勢。不論是公務出差,還是商務出行和探親訪友,其航速慢,時間長為快節(jié)奏工作生活的人所不能接受。很多旅客,包括管理長江客運的公務人員和經營長江客運的企業(yè)管理人員都棄水走陸,棄船趕車了。長江沿線的旅客運輸逐漸被鐵路、公路和航空分流。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宜昌至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旅客運輸基本被鐵路、公路和航空所代替。 1998年11月15日,記者從武漢出差南京。"江漢8號"在11.00準時開航離開漢口,次日17.00抵達南京。在南京工作兩天后,記者11月19日21.00又乘坐"江漢57號",離開南京返回武漢。為了搶時間,便在21日凌晨5.30在黃石下船,再乘車回武漢。棄船趕車就是為了節(jié)省客船黃石至武漢的5個多小時時間。 1999年4月22日10.00,記者一行10多人乘坐"江漢130號",從池州回武漢。次日上午5:15抵黃石港后,我們全部下船,再乘車在當天上班之前趕回漢口。我們購買的是池州至漢口、而不是黃石的三等艙客票,票價80元。而為了乘車從黃石到漢口,我們又掏了16元的汽車票錢。 汽車、火車在其快捷優(yōu)勢顯而易見的情況下,為了在客運市場爭取更多的客源,還有意將票價降至長江客船票價,在運價上也不斷壓縮長江客運固有的低價空間,逼迫長江客運退出客運市場。 1992年4月,從漢口到上海的三等艙票價為69.30元。漢口至重慶硬臥火車票為72.50元,而同期漢口至重慶的船票價格也基本相差無幾,但乘船時間卻比火車長的多。 1999年5月18日20.00,記者乘坐"江漢53號"從漢口到安慶,次日21.00抵達。三等艙票價73元。從安慶回武漢時,乘坐了安慶汽車客運公司的車。上午9.00出發(fā),下午13.30就到了漢口新華路汽車站。汽車票價竟與"江漢53號"三等艙票價等同:73元。 在快捷、價格都失去優(yōu)勢的競爭條件下,長江客運江河日下,風光不在。 2004年,長江干線僅完成客運量86萬人次,和1988年完成的3410萬人次客運量相比,下降了40.4倍。從1985-2004年的20年時間,長江客運年均遞減速度為17.7%。長江航運集團的客船總運力從1988年的161艘、12.6萬個客位,減少到43艘、17302客位。沿江城市一度車水馬龍的客運站,陷入了門可羅雀的蕭條。 主要經營漢申客班輪航線的長航集團武漢客輪公司,雖然采取了減航線、減客船、減船員等措施,但仍無法改變水運航速慢和中間環(huán)節(jié)多的弊端。1996年,客運量為272萬人次。2000年僅有90萬人次,僅為1975年的13%。2001年又比2000年同期下降20%。從1997年到2001年,漢申客運航線就是一條沒有效益的航線,5年來平均每年虧損2000萬元以上。 2003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加速了長江干線客運衰退的進程。受非典和三峽工程礙斷航影響,長江水路客運量大幅下滑,宜昌以下16個港口普客班輪在當年全部停航。 市場價值決定生存空間,生存空間決定長江客船命運,這是長江客運萎縮退出的根本原因。 四、新路 在長江中下游客運完全退出客運市場的情況下,由于三峽大壩崛起而得到根本改善的三峽庫區(qū)航道和川江航道,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藍色高速路",川江及三峽庫區(qū)客運和旅游客運因此異軍突起,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2010年2月27日18點。"云錦號"客船滿載730名乘客,從重慶云陽開往宜昌。往返于云陽-宜昌的還有"云鑫"、"云繡"等10多艘普通客船。 2月28清晨,天還沒亮,"云錦號"客船在三峽大壩茅坪港下了很多乘客。經過4個多小時航行,通過三峽五級船閘。當天中午,"云錦號"客船到達宜昌港。在港區(qū)補充蔬菜、飲用水后,當日又從宜昌返回云陽。這是今日長江上游客運匆忙的一個"特寫鏡頭"。 重慶-宜昌是長江干線川江航段內僅有的普通客船航線。從重慶到宜昌,乘飛機需要1個小時,水翼船6個小時,普通客船正點到達需要20個小時。飛機票價為700多元,普通客船從萬州到宜昌的票價因艙位等級不同從100元到200多元不等。航行在這條航線上的普通客船雖然速度慢、停站多,但因票價便宜,可帶行李多,成為沿途外出務工人員、學生、老人等低收入人群出行的首選。尤其是春運、節(jié)假日等客流高峰期,幾乎船船滿載。長江水路客運量也主要集中在春運時期,春運客運量約占長江干線全年客運總量的1/5。 由于萬州開通了直達廣州的火車,萬州地區(qū)出門打工的都坐火車走了,萬州港客運壓力不大。但云陽港壓力很大,最高峰時一天運送乘客5000多人。"云錦號"客船本來在巫山、巴東等港口都要??枯d客的,但在春運期間,從云陽港始發(fā)就已客滿,就馬不停蹄地開往目的港宜昌。 目前,長江干線的客運主要集中在川江及三峽庫區(qū)。高速客船運輸主要經營宜(昌)萬(州)航線。普通客船運輸分為班輪運輸和旅游包船運輸,其中班輪運輸集中在宜(昌)渝(重慶)段,主要經營航線有宜渝、宜萬、奉(節(jié))宜等航線??瓦\量主要集中在宜昌、姊歸、巴東、萬州、涪陵和重慶6個港口客運站。萬州港是歷年來水路客運量最大的港口。旅游包船運輸主要經營航線有渝申、渝漢、渝?。ň沤⒂鍖幍群骄€,其服務對象主要為國內普通游客。為滿足旅游客運的需要,一些船公司紛紛將普通客船改造為旅游船,對船舶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船舶檔次,客船向豪華、舒適和標準化方向發(fā)展,長江客運開始告別單一的運輸功能,與休閑、娛樂等社會功能開始親密接觸。由于集游覽、住宿、餐飲、娛樂和購物為一體,具有生活方便、舒適休閑、日游夜航、價格適中的特點,受到國內普通游客歡迎。涉外旅游船運輸均采取包船運輸。其主要經營航線包括渝宜線、渝沙(市)線、渝漢線和渝申線等,其服務對象主要為國外游客。 在鐵路、高速公路客運基本覆蓋沿江地區(qū)的背景下,川江上的普通客船成為長江干線的一道獨特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