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和初學格律詩詞的朋友談談“寫作”問題】

 江山攜手 2016-05-15

     關于舊體詩詞的寫作問題,我曾寫過這方面的文章?,F(xiàn)在,根據(jù)朋友們向我提出的問題,再簡單地談談。
  許多喜歡舊體詩詞朋友,想寫格律,或想填詞,在遵循格律或在用韻方面,感到困難。也有的朋友感覺格律限制了思想的發(fā)揮。我想對初學的朋友來說,大概是由于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不熟悉平仄;不懂音韻;不熟悉格律;不會運用格律而使格律成了枷鎖。

 

下面我就談談這幾方面的問題:

1、舊體詩詞的音韻:
   舊體詩詞,首先要押韻。因此寫首先要熟悉音韻。因為舊體詩詞的格律,是由字的平仄組成的,弄不清字的平仄,就無法談格律。在清代以前的人寫詩,填詞都要依照“詩韻”和“詞韻”,并有書作為依據(jù)。但對現(xiàn)代人來說,這些書,可以說已經(jīng)過時了。我說的“過時”,是說已經(jīng)偏離了現(xiàn)代的語言。這些書里的字的讀音,已經(jīng)和現(xiàn)在的讀音完全不同了。而過去這樣的書,是由官方主持修訂的?,F(xiàn)在,沒有了科舉,沒有必要修訂了。

 

  對現(xiàn)代人來說,最主要的音韻和平仄的依據(jù),就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漢語拼音。而所謂的韻書,就是以漢語拼音為準的字典,這就是所謂的“新韻”。這樣問題就簡單化了。

 

  當然,有許多朋友已經(jīng)熟悉和喜歡用平水韻,當然他們就依然用平水韻。新學的朋友喜歡用平水韻的,當然也會由他們自便。我只是認為,提倡使用新韻,更容易為大家所掌握。因此,我提倡使用“新韻”。

 

  格律詩,一般押平聲韻,而在舊體詩里的古體詩,有押仄韻的。而詞則不同,在詞牌里,有押平韻的、押仄韻的,還有平、仄韻轉(zhuǎn)換押韻的,依不同的詞牌而定。

 

  關于填詞,我主張除入聲字仍依照詞韻外,其他字都使用新韻。因為按照今天普通話的發(fā)音來看,詞韻已經(jīng)有明顯的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詞韻的第十三部沒有單列的必要,如按今音,針、砧、今、金等都和第六部的字韻母完全相同。侵部單列是古時人的發(fā)音和現(xiàn)在不同而形成的。在現(xiàn)在詞韻的第十三部完全應該并如第六部。這兩部合并之后,基本上就和“今韻”相同了。

 

  但入聲在詞里面,有特殊的意義,有些詞牌,不使用入聲字押韻,就失去原來的韻味。如“憶秦娥”就用入聲為宜。因此,我建議填詞時,對有特殊要求的詞牌,仍用原“詞韻”里的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的入聲韻。

 

  格律詩,一般押平韻,而在舊體詩里的古體詩,有押仄韻的。而詞則不同,在詞牌里,有押平韻的、押仄韻的,還有平、仄韻轉(zhuǎn)換的,依不同的詞牌而定。

 

2、關于平仄的問題:
  如果讀音時,四聲讀準了,分清平仄就很容易。而分不清平仄,主要就是四聲讀不準。

  在讀準四聲的前提下,第一、二聲為平聲,第三聲就是上聲,第四聲就是去聲。按照現(xiàn)在的普通話,入聲已并如其他的聲部。如白是平聲,國是平聲,而在詩詞韻書中,都為入聲。

 

  四聲分清了,讀一、二聲的字都是平聲,第三聲(上聲)和第四聲(去聲)的字都是仄。如果說方言的朋友,可以借助于“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來分清四聲,也就分清了平仄。

 

  我認為寫格律詩詞,就是要講求平仄。但在格律中也是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如寫格律詩,一般情況下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七言詩的第二、四、六字,要求嚴格,第一、三、五字可靈活。但在要求嚴格的時候,還要求不可犯“孤平”和“三平”“三仄”。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在王力先生寫的“詩詞格律”的書中,寫的很簡明,一讀就明白了。我在此無須贅述了。

  填詞時,在詞的格律中,也有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號表示,其他標明平仄的字不可改變。

 

3、舊體詩詞的寫作:
  詩詞優(yōu)劣在于意境,沒有意境就算不得什么詩詞。格律詩詞,當然有它的韻律美,但那只是為詩詞作者提供的一個特有舞臺。詩詞作者寫出的詩詞,格律再嚴謹,沒有意境就沒人喜歡,甚至可以說算不得什么詩詞。但寫格律詩詞,就要講求格律,隨意寫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詩詞,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詩詞。寫格律詩詞的人,他們不覺得格律是一種束縛,反而他們善于運用格律,來增強詩詞的特殊的美。關鍵在于掌握格律和善于運用格律。

 

  無論是自由體的現(xiàn)代新詩,還是格律詩詞,都要有意境。沒有意境,就算不得詩。

 

  什么是意境?這就有見仁見智的不同說法了。我認為描寫風景也好,抒發(fā)感情也好,表達意見也好,都可以寫出好的意境。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詩言志,看如何理解。如果把“志”一定要和政治思想聯(lián)系的話,我不贊成。如果說詩要立意,是必要的。但所立的意是什么,只要感人就可以了。這是詩人的自由。

 

  我認為寫詩填詞,和書法繪畫是相通的。在寫之前必須有個腹稿,就是“意在筆先”。也就是說先想好要寫什么,總體的立意是什么,如何去表現(xiàn)。比如在確立主題后,要決定寫長的,還是短的;再考慮選什么調(diào)式。這都在于詩人自己的考慮,我就無法細說了。

 

  但我想說的是,寫詩填詞,總得讓讀者知道寫的是什么。就要有個總體的思路。然后,詩詞也要有起、承、轉(zhuǎn)、合。對這方面的問題是詩人自己的發(fā)揮,無法細說。但我可以舉幾個例子,我們來共同學習古人如何寫詩填詞。

 

首先我們看唐朝的(高適)的【送別】絕句:
十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詩寫得太精彩了。詩的主題十分清楚,是送行。前兩句是寫送行是的景色:漫天的黃云,紛紛的大雪,颯颯的北風,在嚴寒中的飛雁。在這樣凄涼的景色下,作者在送朋友離去。僅有這兩句并非驚人之筆。但第三句一轉(zhuǎn),就開始打動讀者,結(jié)句使讀者為之一驚。這兩句,將這首詩,上升為驚人的杰作!這詩,絕非一般的詩人能寫得出來的。此詩的精彩,全在一轉(zhuǎn)、一合。我們從此詩可以學到如何鋪墊,而有如何轉(zhuǎn)和合。在寫絕句時,關鍵幾乎都是一轉(zhuǎn)一合。這是寫好詩的“難點”。

 

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詩的前兩句似乎平常,而巧妙地一轉(zhuǎn),又巧妙地一合,就成了千古絕唱。如果沒有這一轉(zhuǎn)一合的巧妙,前兩句一般人也不難寫出;而有了這一轉(zhuǎn)一合,就非一般人能寫得出來的了。

 

填詞也是如此,我們也舉個例子,如蘇軾的【南鄉(xiāng)子】:
回首亂山橫,
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
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
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
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這詞的主題也是送行。前半闋寫送行的情景,用塔來影射送行,但如果沒有下半闋的轉(zhuǎn)和收,就僅僅描寫了風景。這沒有什么情趣了。下半闋寫的是送行歸后的掛念和悲傷,是抒情?!扒镉昵鐣r淚不晴”的點睛之筆,把感情發(fā)泄出來,使讀者感動。

 

  當然,才華是學不到的,這只能靠詩人自己去發(fā)揮了。

 

大翔/鈴歌編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