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1030年(天圣八年)考中進士,詞名很大,是北宋前期的詞壇高手。其詞語言工巧,內(nèi)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
張先一生沒有做過高官,沉淪下僚,也就沒有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甚至痛遭貶謫之苦。雖然他生活道路比較平坦舒心,但他一生充滿傳奇的故事,他是北宋詞壇最長壽的詞人,雅號最多的詞人,最花心的詞人,還是最喜歡娶小老婆的詞人。
1070年,80歲的張先仍然耳聰目明,家里還畜了很多聲伎,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并以此為榮,大擺宴席,招待賓朋。蘇軾在婚宴上,大聲問老頭有何感受。張先滿面春風地隨口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軾以玩笑的口吻,當場和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疊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在場賓客哄堂大笑,跌得稀里嘩啦。從此,“梨花海棠”就成為“老夫少妻”的代名詞。
張先對娶小老婆似乎有些偏好,在85歲高齡時,又娶了一個小妾,蘇東坡聽說后,作詩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寄給他:
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鶯鶯一句指的是張生與崔鶯鶯,燕燕一句是關(guān)盼盼為張?守節(jié)燕子樓事,蘇東坡這兩句詩全以與張氏有關(guān)的典故來打趣張先。張先讀了此詩之后,馬上和了一首,為自己辯白:“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闭f是自己老婆沒有了,夜長寂寞,無人相伴,故娶小妾,聊以解悶而已。
其實,張先天性疏放,為人“善戲謔,有風味”,詩酒終年,是個崇尚及時行樂、追逐“一夜情”的“花心文人”,與后世那些動輒愁眉、凄苦困頓的“牢騷文人”完全不一樣。據(jù)《歷代詞話》記載:張先有一次去玉仙觀,邂逅美女謝媚卿。一個是名聞天下的風流詞人,一個是風月場里的花魁,,“一見慕悅”,眉來眼去,就勾搭上了。事后,張先特地寫了《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記敘他的這次艷遇:
繚墻重院,時聞有、啼鶯到。繡被掩余寒,畫閣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知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閑相照。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艷過施粉,多媚生輕笑。斗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diào)。
另一首著名的《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也來自他的“獵艷”故事。張先年輕時,曾瘋狂地喜歡一個小尼,定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墒牵掷锏睦夏岱浅绤?,把小尼關(guān)在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不準他們相見。這可難不到張先,他讓小尼在墻頭放張?zhí)葑樱约涸谝股钊遂o之際,偷偷劃船過去,登上梯子,翻過墻頭,溜進屋子,天亮之前再悄然離開。這樣約會了多日,老尼竟未發(fā)覺。后來,張先膩歪了,就另尋新歡,不再來赴約,并杳無音訊。小尼姑望斷秋水,“日日思君君不至”,郁郁成疾。張先對這一段偷情經(jīng)歷,也十分懷念、引以為豪,填了一首《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有記載說,張先曾為捧紅一歌壇新人李師師,專門為她創(chuàng)作新詞牌《師師令》: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長勝未起??v亂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于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張先與柳永齊名,但當時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不如柳永。然而子野韻高,是蓍卿所乏處。李清照在《詞論》也認為:蓍卿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梢妰扇耸歉饔星?。張先混跡于青樓酒館間,逍遙自在,老年在杭州時,多為官妓填詞,但獨獨遺忘了一名為龍靚靚的女子,靚靚心有不滿便寄詩給張先:
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言。
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深如股子花。
詩中極盡委屈之言,張先很憐愛她,于是,就專門為她填了一首《望江南》:
青樓宴,靚女薦玉杯。一曲白云紅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臺。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標格外塵埃。
人生七十古來稀,然而張先卻活到了89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比他壽命更長的文人。據(jù)周密的《齊東野語》記載:周密的先輩,私下藏有吳興張氏的十詠圖,是張先畫的他父親張維畫像和十首詩。吳興市長(太守)馬士卿在南園宴請六位長壽的老人,其中就有張先父的御尉寺臣,時年91歲的張維。由此可知,張先長壽與其家族的遺傳有關(guān)。
張先寫詞,離不開“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題材,而他的一首《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因此,時人給他取了個綽號,名“張三中”。張先得知后,不僅不惱,反而很高興,說:“為何不干脆叫我‘張三影’?”看眾人不解,張先自鳴得意地說:“《天仙子》中的‘云破月來花弄影’,《歸朝歡》中的‘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剪牡丹》中的‘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詩句呢?!庇谑?,眾人頓悟,都追著稱呼“張三影”。后來,蘇軾但凡提到他這個高齡長輩,也戲稱:“能為樂府,號張三影者?!?/font>
張先愛“影”至深,擅長寫“影”,豈止以上的“三影”?清朝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中說:我認為張先在吳興所寫《木蘭花》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痹谑纻鳌叭啊敝稀4送膺€有“隔墻送過秋千影”,“浮萍斷處見山影”等,均屬名句。綜合起來,張先“三影”之外還有三影。但是,后人評價最高的還是“云破月來花弄影”,其他“諸影”均不及。
“云破月來花弄影”出自《天仙子》,歷來為人所稱道,他也因此得了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的雅號(詳見《宋朝的小資--宋祁》)。據(jù)夏承濤先生《張子野年譜》考證,52歲的張先在嘉禾(今浙江嘉興)擔任判官時,因病不能參加當時的嘉禾市長(知州)韓?的宴會,閑悶中,填了一首以傷春為表,實際上是感慨平生坎坷的《天仙子》: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張先另有一雅號,即歐陽修贈送的。范公?《過庭錄》記載:張子野《一從花令》在當時盛傳,歐陽修特別喜歡這首詞,只是無緣拜見這位前輩,因為歐陽修比張先小17歲,可以說是兩代人。有一次,張子野去拜訪歐陽修,門人通報后,歐陽修到穿著鞋子出門迎接,說:“這就是‘桃杏嫁東風’郎中”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