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散文的三種身份

 虹72 2016-05-03


散文的三種身份


                                                                                                                    胡曉軍


  文學的身份:“真”與“不真”同在

  有專家說,散文是文學中的平民。據(jù)此社會之喻推分,詩歌當是曾經(jīng)高居廟堂、如今潦倒久矣的貴族,小說算是曾為社會低層、如今時代中堅的商人。至于戲劇,身份比較復雜,有的當官,有的經(jīng)商,有的做了模特,有的成了乞丐。
  文學社會與其所處的整個社會縱有千差萬別,但起碼有兩點相同。一是平民的數(shù)量總是最多。事實上,每年散文的創(chuàng)作量遠超另三種文體的總和;二是平民的身份最易成為。表面上,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是現(xiàn)成的散文家,好比名門微服、官商簡從,猶如模特休閑、乞丐下班,似乎隨時隨地都可以“一個普通平民的身份”出現(xiàn)。散文是另三種文學社會成員任意進入或脫出的“角色”。
  散文不能擁有這等好處——舊族新貴扮也不像,花瓶人渣又沒人理。散文之所以無法扮演其他三種“角色”,是因其創(chuàng)作思維最要本色、最要直接,而其他三種則必須作出修飾或掩飾——從素材到手法、從對象到自我。一般而言,詩歌構(gòu)建意象、提煉韻味,但須為超越現(xiàn)實而忽略生活細節(jié); 小說貼近現(xiàn)實、摹寫生活,但須為塑造形象而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 至于戲劇,情況比較復雜,大致如小說般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又如詩歌般提煉意象韻味,更要妥善隱蔽自己、只讓角色說話……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有戲劇沖突也即“有戲”,否則免談。不是火里就是水里,不是滾燙就是冰涼,“溫吞水”是無論如何要不得的??傊@三種文體為了所需要的,舍棄了所不需要的; 為了所強調(diào)的,忽略了所不強調(diào)的,其方法都是以程度不等的“不真”來成就自己。散文反之,從不挑食、無不容納,覆蓋了另三種文體認為重要和不重要、可寫和不可寫的所有。作為代價,散文須與“不真”絕緣,須真實地表明身份、真實地敘事寫人、真實地抒情說理……另三種文體的作家,只有先行改變自文體的創(chuàng)作思維,才能真正進入散文這個“普通平民的身份”。
  但是,無論作家還是論者,往往會被散文的這個“真”字所誤。散文的“真”,被長期、廣泛和執(zhí)著地理解為僅是現(xiàn)實內(nèi)容的“真”、寫作方式的“真”。而散文的“不真”如聯(lián)想、想象、夢境、幻覺則乏人理會、被人拋棄。這種對散文的“真”的理解及實踐由來久遠,從先秦、唐宋明清的“文以載道”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從魯迅的“匕首投槍”到巴金的“說真話”成為超世紀的浩蕩主流,不僅將散文的“支流”和“旁流”完全淹沒,更令人不再去想散文還有什么“支流”和“旁流”,不再去想散文作為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居然也有與其他文體同樣的“不真”的權(quán)利,只不過這個權(quán)利不僅是以思想、情感,且是同時以人物、事件的“真”為核心、為主干、為起點、為動源的;更不再去想以此為基,散文不但可以進入想象和幻覺,更能根據(jù)作者意愿對素材進行取舍伸縮、整合重組、時空置換,以充分地豐富作品的內(nèi)涵與外延,提升作品的文學與藝術(shù)價值。
  當然,散文的“不真”與另三種文體的“不真”,具有質(zhì)的區(qū)別與度的差別。如果說散文的“真”是自由的、無邊際的,那么散文的“不真”則是不自由的、有限度的,是建立在“真”的基礎(chǔ)上的,須更注重思想邏輯和情感表達的嚴謹,特別是注重對程度的控制即“適可而止”,其中的度,實在很難把握。但有一點可肯定,這種“不真”不是可有可無的施舍,而是散文本來擁有的權(quán)利。若被遺忘、忽略或剝奪,散文的靈氣和生命將會被部分抽去,散文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其審美價值將會受到損傷,更有被從文學社會中推出去的風險。

  藝術(shù)的身份:生活與技藝同在

  周作人論及散文,說“有許多思想,既不能作為小說,又不適于做詩,便可以用論文式去表他”。此話表明散文的題材,不但覆蓋而且填補了詩歌、小說(應(yīng)該還有戲?。╇y以觸及的所有空間;又說這種所謂論文,既有批評的、學術(shù)性的一類,又有記述的、藝術(shù)性的一類,后者又包括敘事、抒情及“兩者夾雜”的三種情況。周作人將后一類的三種情況稱作美文。此話表明散文,尤其是敘事和抒情的散文須有“美”的特質(zhì)與外觀,即有藝術(shù)性。或許周作人應(yīng)把前一類散文也納入美文即藝術(shù)性的范疇,一來與“有許多思想”的表述完全契合,二來為未來散文的發(fā)展留有余地、提供預判??上麤]能這么做。如今,將某些論文作為散文來寫來讀來認為的人,正越來越多。
  正如思想需要文字來承載,藝術(shù)則需要技術(shù)以表達。若把其他三種文體分別比作藝術(shù)家,那么詩歌是作曲家或歌唱家,小說是說書人或?qū)а?。至于戲劇,這次狀態(tài)出奇明確———演員。這三種文體,都須采用各種工具和技術(shù),或運用程式,或編織故事,或營造沖突,或設(shè)置懸念,以不尋常的技藝“拿腔作調(diào)”、擺開架勢去做。
  只有散文最近于生活,最近于日常的言行。
  但是, “最近于生活”絕不意味“就等于生活”,反倒是其技藝成分更隱蔽、更不易被察知。事實上,差距越細微,忽略就越頻繁、越慣常,因此在許多人看來,散文就像是沒有臺階、抬腿即入的廣場。比如,常聽人說詩人是天生的散文家,凡寫得好詩的必能寫得好散文。但只要承認詩歌與散文、詩人和散文家是各自獨立的文體、互相平等的作家,就會判斷此話不但過于絕對,更以絕對性將普遍性遮蓋了起來。的確,出于詩人之手的散文更受歡迎,但其原因主要不在創(chuàng)作思維的轉(zhuǎn)變,而是通常在于寫作技巧的轉(zhuǎn)移。這種轉(zhuǎn)移,從歷史淵源看是來自詩文并重的中國文學傳統(tǒng),詩歌在謀篇布局、語言節(jié)奏甚至音樂性等方面的技巧,常被詩人借來用于散文創(chuàng)作,在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間帶入文中,不但為抒情加分,且為敘事和議論增光添色。
  當然,散文自身的技巧更重要,作者依據(jù)自己的性格思想、情感邏輯、審美追求、寫作習慣,在謀篇布局、起承轉(zhuǎn)合、修辭方法等方面展現(xiàn)出來。就像詩歌要有韻腳、小說要有細節(jié)、戲劇要有矛盾一樣,散文絕不能沒有屬于自己的技巧?;蛟S相對而言,這些技巧相對較少較弱,但絕對不等于沒有、不應(yīng)該有。長期以來,無論結(jié)構(gòu)、節(jié)奏還是語言、音律上無視技巧的存在,散文才會被誤以為沒有門檻、沒有姿態(tài),于是一邊被人親近、親昵著,一邊被人輕慢、輕薄著。我們大可以對著一篇篇單獨的散文的文筆好壞、布局優(yōu)劣、格調(diào)雅俗、境界高低而評頭論足,卻不可以懷疑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在文學的殿堂上與詩歌、小說、戲劇擁有同樣的素質(zhì)與同等的地位,擁有同高的追求藝術(shù)頂點的精神。散文所面對的,是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賦與特長,穿過作者與讀者,穿過歷史與現(xiàn)在,與詩歌、小說、戲劇平等地站在繆斯的面前。

  社會的身份:民主與自由同在

  文體誠無貴賤之分,但其與大眾的相距度和接觸面則有遠近和寬窄之別。散文之所以成為大眾最易進入的平民文體,首先因其以自我為中心的動力、以文字表達思想和抒發(fā)感情的能力幾乎人人皆備,其次因其有條件的廣泛與自由,以至于通常被理解為無條件的泛濫和隨意。當一件事物邊界無限時,人們往往只注重它的邊界而不是中心———高端被誤以為低端,低端被誤以為無端。心理走向了認知的邊緣,使散文走向了文學的邊緣。從創(chuàng)作看,人們做不成詩、寫不來小說、編不出劇本,但他們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學習的情況下,通過描述事物、表露性情,便可寫出散文甚至具有文學意義的散文,若是得到專業(yè)人士或某個獎項的鼓勵,他們往往可在一夜間實現(xiàn)自己的作家夢,將自己的平民身份平地拔高一層。
  并非所有的散文都是文學意義上的散文。不少出于詩人、作家和劇作家之手的作品缺乏甚至沒有文學價值,出于社會人士之手的作品,其數(shù)量和概率自然要大一些。這種情況與散文的數(shù)量一樣,遠超其他三種文體的總和。然而,文學意義上的散文也好,非文學意義上的散文也罷,大都具有社會價值。其中,文學意義上的散文成了文學社會與其所處的整個社會的最強黏合劑,與影視等當前主流文化娛樂方式一樣,成為文學影響社會的最重要方式和力量。它們與非文學意義上的散文一起,成為整個社會精神空間的填充劑和黏合劑,將社會公眾的思想和情感牽連和維系起來。對于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散文是善意的、是有益無害的。退一步講,縱然有暴力、拜金、縱欲的散文存在,它們的數(shù)量當不及小說、戲劇、電影等當紅文藝品種之萬一。散文是正面社會價值的最大、最多的提供者。當這種極巨量、極大眾的創(chuàng)作或非創(chuàng)作、審美和非審美,成為普遍認可的思想觀點、互相貫通的感情紐帶、集體追求的價值取向的載體,通過提升人的思想、凈化人的情感,最終達到思想自由、精神獨立,那時的散文便可真正像文件上所印的那樣———成為“人民的精神家園”,實現(xiàn)“文化建設(shè)”與“社會建設(shè)”、“政治建設(shè)”“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了。
  從這個理念出發(fā),筆者倡議所有的人都寫散文、都讀散文、都愛散文,用真的性情、好的知識、靈的智慧、美的文筆,去熱愛生命、慰藉心靈,去感恩別人、消除敵對,去營造平和、消解浮躁,去追求幸福、慰藉不幸……其中,包括文學社會內(nèi)外的所有知識分子,因其思考、職業(yè)和行為距人文、離科學更近一些,自當走在前列。當然,前提是所有的人必須以平民的身份、以平民的心態(tài)、以平民的文字出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散文在推動社會文明和民主發(fā)展的進程中,不免遭到貴族、商賈、模特或乞丐們的襲擾,有盛氣凌人的、有矯揉造作的、有賣弄風騷的、有搖尾乞憐的……它們不止是散文的敵人,更是民主、自由和社會進步的敵人。
  當今和未來的社會,是屬于平民的社會。散文是當今和未來文學社會乃至整個社會的主流?;蛴腥擞X得其個體力量微弱、不成整體甚至有散沙、碎片之嫌,但只要回頭看看唐詩、看看宋詞,便可明白,當一種文體成為絕大多數(shù)人寫作和閱讀的對象,也即成為集文學、藝術(shù)、社會三種身份于一身的社會文化主流,它能發(fā)出何等宏大而無微不至的能量。只是在文學社會中,詩的時代早已過去,散文時代早已到來;就像它所處于的整個社會中,貴族的時代早已過去,平民的時代早已到來。其中的原因、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極廣大且極復雜,我們可能無暇細想,但我們已經(jīng)清晰地聽到——民主和自由正向每一個平民發(fā)出召喚。                            來源:文學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