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需求父母必須立馬實現(xiàn),否則世界就亂了...... “奶奶,我餓了,要吃蛋糕。” “寶貝乖,等奶奶拖完地就去拿” “不行,我現(xiàn)在就要吃?!?/span> 見奶奶還在拖地,沒有立刻動身去拿的樣子,兒子便立馬坐在地上蹬腿哭鬧。奶奶見狀,慌忙丟了手里的拖把去拿蛋糕。這是箱仔小時候經(jīng)常發(fā)生的一幕,對于一個不會忍耐的孩子,家長到底該怎么教育呢? 對于兒子來說,等待是一件讓他無法忍受的事情。在和老人同住的那段時間,他學會了用哭鬧來要求爺爺奶奶。是的,和很多家庭一樣,孩子哭得越激烈,他們的要求就會越快的得到滿足。兒子這一招殺手锏果然厲害,爺爺奶奶為了不讓孫子哭鬧,總在最短的時間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其實,忍耐并不是寶寶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他們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培養(yǎng)自己的奶腥。讓寶寶學會忍耐,是提高他們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同等智力水平的人群中,抗挫折能力的搞死對他們的成功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心疼寶寶哭鬧,就剝奪了他們鍛煉忍耐的機會。 研究表明,0-3歲是寶寶形成良好習慣和性格的重要時期,培養(yǎng)寶寶的耐性也應該從這個階段下手。所以,為了培養(yǎng)兒子良好的性格,我開始走上了全職的道路。 寶寶從一出生就學會了哭鬧,哭鬧是孩子尋求幫助的一種信號。一般情況下,寶寶一哭家長就著急忙慌的去提供服務。其結果是,寶寶只會越來越不乖,越來越難帶。事實上,培養(yǎng)寶寶的應該從小開始。 說到這,很多媽媽對此觀點會產(chǎn)生疑問。從小就培養(yǎng)寶寶忍耐力會不會太殘酷?其實,這是一種多慮的行為。當然,對于1歲以內(nèi)的寶寶,忍耐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相對短的時間內(nèi),最多2-3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這主要是根據(jù)寶寶的具體情況來拿捏,只要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家長是可以著手計劃的。 1,循序漸進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不要太著急。在寶寶剛開始哭鬧幾聲之后,可立刻滿足他的要求,然后逐漸拉長這種時間,讓寶寶慢慢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寶寶的耐性。所以要讓寶寶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家長動作快慢,孩子的要求都會得到滿足的。在和寶寶建立充分信任的基礎上,鼓勵寶寶耐心等待就變得容易的多。當然,讓寶寶忍耐的同時,要記得和他說話互動。即使他聽不懂你的語言,但你溫柔的聲音能讓她從哭鬧中安靜才來。 2,掌握時間 家長需要記住一點:對于月齡較小的寶寶來說,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還沒有足夠的忍受能力,忍耐的時間也很有限。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好時間,在他們哭鬧升級之前給予滿足。 3,有時間概念,適應忍耐 當寶寶可以用語言和大人交流的時候,情況會有所好轉(zhuǎn)。當寶寶急不可待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寶寶增加忍耐時限。如:“我知道寶寶很餓,等看完這個故事飯就熟了,我們就可以吃飯了?!薄暗忍柭渖搅?,媽媽就可以下班陪寶寶了?!鳖愃七@樣的輔助寶寶認識時間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他們學會耐心等待,而不是靠發(fā)脾氣來達到目的。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仍然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太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且需求只想仍然是主要照顧的人。所以,家人的照顧和贊許成了他們依賴和要挾的重要內(nèi)容。值得欣慰的是,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jīng)能進行有效的交流了。如果1歲半以前就接受忍耐訓練的話,這個階段訓練起來就容易多了。 1,及時作出反應 3歲以內(nèi)的寶寶比較敏感脆弱,當他們向父母提出要求而沒得到反饋的話,就很容易困惑,甚至覺得父母已經(jīng)不愛自己了。對于父母無動于衷的反映,孩子們通常感到很焦慮。雖然這種現(xiàn)象很正常,但父母還是要在寶寶表達需求之后,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要知道,毫無反應其實是一種冷暴力行為,是父母絕不應該采取的方式。 2,過了限定時間才能滿足 當寶寶提要求的時候,家長需要馬上做出反應。向?qū)殞氄f明不能滿足他們要求的原因之后,可以給他一個可以接受的忍耐期限。如“等媽媽做完家務,我們再出去?!薄暗饶惆淹婢呤帐昂茫覀冊匍_飯。”當然,家長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來提醒寶寶,他們需要忍耐的時間。比如,等鬧鐘響了以后,等串完珠子以后,等搭好積木以后等。
家長做這一切主要宗旨就是要寶寶學會忍耐,并延長忍耐的時間,而不是讓他感到自己被冷落。等寶寶習慣了這一切之后,即便自己心理很著急,也會學著先干完手上的事情,或者等你忙完手頭上的事情再提要求。 忍耐,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 是一分一分的、一天一天的、一年一年的鍛煉。 箱媽/叨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