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八十章說:“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font> 這句話一直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人認為老子在宣揚封閉、保守,提倡閉關鎖國。仔細分析就會明白,老子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人們應該享有在和平條件下生活到老的幸福,就是死亡也是正常老死,得壽終,享天年。 “往來”不是指正常生活來往,不是正常的物資交流,而是指國家間戰(zhàn)爭的你來我往。往來,使用“什伯之器”,使用“舟輿”,使用“甲兵”。如果這些武器裝備經(jīng)常使用,就是經(jīng)常往來,那也就不會有雞犬之聲相聞,百姓也就不會“老死”而是戰(zhàn)死或者被殺死了。 “雞犬之聲相聞”,說明鄰國居民之間居住的距離很近,互相之間可以聽得到對方的雞和狗的叫聲而不互相攻擊,說明其和平的程度很高。 有人把“民至老死”解釋為百姓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這是不確切的?!懊裰晾纤馈钡恼鎸嵑x是老百姓能夠活到自然衰老而死,老百姓能夠和平的活到老年才死去,也就是能夠壽終正寢,得享天年。 花木蘭的故事,其年老的父親和幼年的弟弟,隨時可能被征召入伍參戰(zhàn)。大家熟知杜甫的三吏三別,在青壯年時期就不斷與敵國互相往來征戰(zhàn),可得享老死之福分乎? 這段話的全意是:各國都是圣人之治,互相之間沒有征戰(zhàn),展現(xiàn)了和平之象,雖然國家間居住密切,互相之間經(jīng)常見面,雞和犬的鳴叫聲都可以互相聽得見,但國家之間和平無爭。百姓都能夠壽終正寢,得享天年,互相之間不會發(fā)生戰(zhàn)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