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道咬氣之眾議 1、守孚老師在實戰(zhàn)的時候是什么形態(tài)呢?那叫做“咬氣”。這個咬氣的打法才是秘中秘啊。具體怎么個咬氣法,這就要登堂入室后才傳授的東西了。但其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口氣咬住完成所有的攻擊行動。而真正的沾衣十八跌用咬氣就不難做到了。如果做咬氣,身體就一直是脹滿的。這個咬氣不是初學者可以瞎練的。如果沒有老師指導,胡亂咬氣會出嚴重生理障礙的。 2、固丹田一式的要點是先提膝抱球,然后前腿向前猛烈落步,雙手同時將意象之球壓入地下三尺,整個過程猶如打夯,下壓之時。頭往上沖,形成身體上下對拔,氣漲滿全身。抱球時吸氣,下壓時咬氣,就是氣吐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咬住不吐。如果起先的時候感覺配合呼吸不舒服,就練自然呼吸。這個固丹田可以左右互換,做了右式后可以馬上轉(zhuǎn)身做左式,也可以向前左右互換,前進式練功。剛做的時候,身體會有震動感,甚至頭暈。遇到這樣的情形,減低震腳的力度,慢慢調(diào)整。等到將來可以用全身力氣震腳下壓,同時配合上面的怒發(fā)沖冠,身體自然就感覺就象一尊鐵塔金剛了。而等到那個時候,身體體內(nèi)部的氣感又會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老師特別的門內(nèi)指點。 3、心意拳的呼吸法不強調(diào)完全的噴氣,而強調(diào)咬氣,但這個咬氣不是憋氣,舉個簡單的比方,舉重的時候絕對沒有人噴氣的,都是咬氣,但這個咬氣并非憋氣,大吼一聲也是咬氣,聽到的聲音是出來的,但那個氣卻是鎖在里面的。心意拳收勢的那個咦字發(fā)音就是咬氣。鐵老說心意拳不收勢,那就白練了,講的就是這個咬氣。 3、吐氣時咬氣,也就是咬牙瞬間屏氣,然后一個自然松氣(不是有意地吐氣,而是自然一松,氣就出去了),再后接吸氣。這就是一個循環(huán)。那個瞬間屏氣可以從舉重挺舉那個瞬間體會,也可以在鷹捉收勢中體會。 4、舉重的瞬間,身體所有的部位都極度緊張,那就是咬氣,但因為舉重只是固定地,一個方位的瞬間爆發(fā),所有和武學有差異,武學要讓身體在多個方位爆發(fā)出舉重那樣的爆發(fā)勁。憋氣是屏氣時間很長后的感覺,屏氣不必產(chǎn)生爆發(fā)勁,而咬氣便會產(chǎn)生爆發(fā)勁。 5、練固丹田,深吸一口氣,雙手下壓至小腹部,屏氣片刻后再吐氣。然后吸氣再雙手提起下壓至丹田。周而復始,這就是固丹田。 6、固丹田主要是咬氣,吐氣發(fā)生通常是最后一下氣收丹田。 7、練拳‘不要抖勁”,這是心意心法。守孚老師嚴格斷言,如果抖,功夫必定不高。這個說法在網(wǎng)上曾經(jīng)引起很大爭議。大俠用悍馬戰(zhàn)車和坦克作比較。前者抖,后者不抖,因為后者把勁凝住了。咬氣就是要把勁凝住,因為實戰(zhàn)的時候,對方也會猛烈進攻,勝負往往就差那么一瞬間。如果習慣于抖,那個勁就不能咬住對手,里面會有一個很短的撤勁瞬間。在那個瞬間,咬勁就乘虛而入。關(guān)于咬住氣后的連續(xù)發(fā)力,是如何做到力度不減的?這是一個高級的問題。舉個例子,太極的攬雀尾人人會做,但有誰能夠把那幾個發(fā)勁一氣呵成的呢?這個秘密都在丹田里。 8、起落是束展,縮漲才是心意的核心秘訣,這個主題大俠說過很多,關(guān)鍵是咬氣、肉鼓。 9、心意拳是身心同修的拳學,修于內(nèi),發(fā)于外,每個功架都要勁氣發(fā)于四梢。用陳老師的話來講就是“打透它”,這要通過功架的“松而不散,柔而不丟,剛而不僵”和咬氣來達到。 10、wangyujin說道:我在陳師發(fā)勁咬氣時也摸了陳師的小腹,哈哈,一個緊繃繃的大球! 11、天邊一鶴說道:我在陳師發(fā)勁咬氣時也摸了陳師的小腹,哈哈,一個緊繃繃的大球!哈哈,這句話進一步說明了大俠說的高壓氣是什么狀態(tài)。縮漲,…………那個丹田就變成一個充滿高壓氣的橡皮球,丹田發(fā)勁就是那個丹田高壓氣在體內(nèi)的沖擊鼓蕩。全然用丹田勁發(fā)勁,人體的整個形態(tài)就變成了一個人形的高壓氣球的鼓蕩彈震。 12、最后收式那個咦要發(fā)出來,然后放松,自然呼吸三口氣,叫固精,收式很重要,要不就白練了,這個心意里面有獨特東西,咬氣不是讓你憋氣,不是血沖頂,是血氣,怒發(fā)沖冠,你自然呼氣,呼出同時,你能感覺到有氣也降到肚子里去了,咬的時候,肺里那剩余1/3部分呼出來了,怎么會憋氣呢?不會的,一咬,肚子里那氣咬住了,肉就能鼓起來了,叫肉鼓,在別人認為你勁力用盡時候,一鼓,又一把勁出來了。(2006年10月蘇州班學員樸石筆記) 13、每一個動作,身手腳齊到,打時不要憋氣,要出氣,意在丹田;咬氣在丹田,氣只出三分之一;撐筋拔骨,含胸拔背要做到。 14、固丹田:雙肩沉、手下頓、五趾抓地、下頜內(nèi)收、全身一體。吸——咬、定住。氣沉到丹田、不要悶在胸里。咬氣就是肉鼓了。腰力發(fā)勁,不要抖,要咬住、就是要丹田咬住,就是要氣沉丹田、吸下去后固住。透四梢! 15、陳師言道“24把每個勢子都有四個要領(lǐng)以做到全身一節(jié)一氣:撐筋拔骨,怒發(fā)沖冠,鼓肉,然后咬氣?!?br> 16、龍如風說道:我想請問固丹田練習中,下壓時吐氣怎么個吐法?是用嘴嗎還是用鼻子噴氣?咬氣怎么個咬法?請參加面授的朋友詳細告之。謝謝! 白白說道:文字說吐氣,很難!陳老師強調(diào),吐氣時,要氣沉在丹田,而千萬不是在胸,這是要點!!!!吐氣時,也不是嘴還是鼻的,要仔細看陳師的動作-----絕非不說,而是怕耽誤了您。關(guān)于咬氣,記得一師兄說,就這一個咬氣的傳授,就值這2千------其實是最緊要的地方了,也不是不說,我是覺得要尊重老師的傳承的。 白白說道:龍兄,不是不說,而是我自己仔細看和聽了陳師的演示,我只能說自己太苯,這個掌握并不是這么簡單說說就行的。還有提供你參考,有一第一期的師兄專門來蘇州請教陳師這個問題,我個人記住了這師兄他費了半年總結(jié)的話:當時太急于求成了。陳師對于學呼吸這事的要求是:暫掌握不了沒關(guān)系,先自然呼吸,但要注意體會氣呼出后是沉在丹田腹部的。 白白說道:陳師是大家、通家。對于體會不到氣沉丹田,教誨是,先把動作練準確。也能自然帶動你的呼吸和內(nèi)在 。我當時聽了,心情真是復雜?。。。。。ㄎ覟轲B(yǎng)生練過很正宗的太極,是自己太懶,也喜歡亂看書,知道那個核心的東西大概是什么,但沒有堅持,有辱師門!)如張大俠所說:陳師所傳心意,每個動作絕不浪費!都設(shè)計好的 白白說道:龍兄,不用如此客氣!內(nèi)家的東西,有基礎(chǔ)的話,跟陳師學,會更上層樓的;我因為只學了一天半,但感受太深!跟著陳師模仿,才是最快!這個,從教學法來說,是真的才有那種心心相應的感受。的確最好親身跟陳師學,文字總是隔著一層。白白其實不是很笨的人,也覺得咬氣不好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尤其是在運動中!把把換時還能整勁!白白學的不好,也就沒法說了,請見諒! 在白白看來,這個咬氣守孚老師一天半里至少講了5—6次,呵呵。 17、讓我最驚喜的就是“咬氣”的方法。它使我感覺到了心意六合拳在練習中始終都是“氣”從丹田提上來又“嘩”的一下落到了丹田、并且丹田部位在練習中自然的一縮一漲的感覺(不知道我這個感覺是否正確,還請大俠指教)。所以我在課堂上就對大家說過,僅憑這個“咬氣”的方法,就值2000塊錢了!沒有對比就沒有說服力。 18、有一天,突然感覺到,在雙手猛力下壓時,不知不覺會停住呼氣,等手腳落下后,身形穩(wěn)定后再吐氣,而且吐氣時,小腹不由自主鼓脹,有點像逆腹式呼吸,丹田部位就像給車胎打氣,在慢慢充氣,似乎還有一物在震顫。又試驗了一下,做雙手下壓時,同時吐氣反而有些“泄氣、泄勁”的意思,沒有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感覺。 19、zhufengyi 說道:心意拳的呼吸!在心意拳中,正確的呼吸極為重要,陳老師一再強調(diào)要氣沉丹田,貌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練起來也不簡單,如果練拳后氣喘吁吁,那一定是錯了,如果練拳后不累,那一定是對了。初學乍練,都想把勁用足,往往會把氣憋在胸腔,丹田勁沒出來,反倒把自己打傷了。練拳要循序漸進,一嘴不能吃個胖子,要慢慢吃,慢慢積累。 鋒利小刀說道:是氣貫丹田吧?不能沉吧?哈哈。 樸石說道:“貫”和“沉”好象都不太完全對上號,“咬”字似乎更貼切些。另外練的時候還是要按照標準來,勁還是用足好,要不意氣都跟不到位,慢打輕打自己感覺效果不如用足勁打效果好。我們一期遇到問題多的是兩個,一個是震頭問題,再一個就是“咬”,解決震頭就是一個“頂”字,頂起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解決呼吸就是注意別憋胸,“咬'是咬丹田的,這兩個問題我都遇到了,解決后感覺還是勁意用足效果好,氣勢要打出來,勁不到梢節(jié)不算練,心意、心意千萬別當力氣活去折騰。自己一點體會,不對地方大家指正。 樸石說道:詳細說還真說不確切。這個“咬”我就是搞錯了的,守孚老師這次回國專門問過的,經(jīng)他反復演示講解才理解了一些,現(xiàn)在做的是不是對,自己也還不是很肯定。自己感覺關(guān)鍵是在動作將到位沒到位時候的“咬”牙的這一瞬間上,這一瞬間非常關(guān)鍵,咔一下,不但手腳要同時到位,全身也必須同時撐筋拔骨,神意也同時出來了,就象炸開一樣,咬牙同時,沉丹田的氣借助咬牙啃一下咬住了,我理解的“咬”的過程就是這樣,大俠在其他師兄們在許多貼上都有很詳細的介紹了,但自己感覺練這個“咬”要慎重,練的不對就憋胸去了,我們當時跟守孚老師面對面學,胡師兄和我都在這上面犯了錯。 KK說道:這個“咬”是不是一瞬間屏住呼吸?這時是不是全身緊張?然后呢?是慢慢、細細呼出氣還是怎樣?身體呢?如果“咬”氣時身體緊張,那之后是立刻全身放松還是慢慢放松?……敬待教誨,謝謝! 半導體說道:1、是不是一瞬間屏住呼吸?不是,應該是咬住牙,氣流突然急促了,但不屏死。2、這時是不是全身緊張?是。樸石已經(jīng)說明白了,“這一瞬間非常關(guān)鍵,咔一下,不但手腳要同時到位,全身也必須同時撐筋拔骨,神意也同時出來了,就象炸開一樣”,朱楓誼的表達是“含住勁,不要抖”。3、那之后是立刻全身放松還是慢慢放松?都可以,你就先慢慢松吧。功夫越高,松-緊-松-緊轉(zhuǎn)換越快,勁力就連貫了,陳師可以一口氣打完4把拳(不是一口呼吸)。 |
|
來自: 昵稱20499314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