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覺得高鶚是個很實誠的人,他從未說過《紅樓夢》后40回是他寫的,程偉元在程甲本的序言上就說得很明白: 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傳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間稱有全部者,及檢閱仍只八十卷,讀者頗以為憾。不佞以是書既有百二十卷之目,豈無全璧?爰為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無不留心。數(shù)年以來,僅積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擔上得十余卷,遂重價購之。欣然翻閱,見其前后起伏,尚屬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書,復(fù)為鐫板,以公同好?!都t樓夢》全書至是始告成矣。 在程乙本上,還有程、高合寫的引言: 書中后四十回系就歷年所得,集腋成裘,更無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關(guān)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yīng)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為厘定。 通過上面的話,我們可以知道: 1.對于《紅樓夢》后四十回,程、高手中大約有三十余回曹雪芹遺稿。曹雪芹逝于1763年,高鶚生于1738年,享年77歲。曹雪芹逝世時,高鶚大概是25歲左右,應(yīng)該說他們是同時代的人。高鶚酷愛《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自會“竭力搜羅”《紅樓夢》遺稿,于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得二十余卷;又于鼓擔上,得十余卷,“重價購之”,共得三十余卷。高鶚保留了曹雪芹后四十回中的三十余卷遺稿,這是完全可能的。 2.高鶚說的是實話,我相信他沒有騙人,沒有把自己寫的冒充是曹雪芹寫的,以此來招搖撞騙。他只是“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書”,但只這一“補”,就使讀者有案可查了,就可以相信他了。因為細讀后四十回,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文字讓人讀起來味同嚼蠟,可以想象那定是“補”的,比如“占旺相四美釣游魚”、“老學究講義警頑心”、“評女傳巧姐慕賢良”、“沐皇恩賈家延世澤”; 又比如“寧國府骨肉病災(zāi)祲,大觀園符水驅(qū)妖孽”等等。 但又有許多文字寫得動人心魄,令人掩卷流涕。而這些文字,以高鶚的生活經(jīng)歷和才學,是絕然寫不出來的,必是曹公手筆。比如“病瀟湘癡魂驚噩夢”、“蛇影杯弓顰卿絕?!保挥直热纭安家申噷氂裢劧U”、“泄機關(guān)顰兒迷本性”;再比如“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無不寫得驚心動魄,令人夢魂牽系。特別是黛玉死時拼命說出的那句話:“寶玉,寶玉,你好……”這句動人心魄的話,穿越時空,直到今天依然震撼著人們的心。她有多少話,想說,卻說不出來;她有多少恨,讓她最后說出的,是這樣一句不能說完的話!又恰恰是這句不能說完的話,給人們留下了無比廣闊的想象余地,至今人們依然深思著:黛玉想說的,到底是什么?凡是讀過《紅樓夢》的人,沒有人不記得這句話,這樣的名句,如此的令人震撼,若非曹雪芹的如椽之筆,如何能寫出這等境界! 3.程、高千辛萬苦得來的這三十余卷《紅樓夢》后40回遺稿,當時的現(xiàn)狀是:“前后起伏,尚屬接榫”,也就是說情節(jié)脈絡(luò),大體上還是能看出來的。然“漶漫不可收拾”,前后是凌亂的,有的篇章可能是完整的,有的可能只有半回,或是前后不銜接的一頁,或是一段話,一句話,甚或是幾個字,或者是被蟲咬了的殘章斷簡。 正是因為遺稿的這種狀況,所以出現(xiàn)了賈元妃壽終四十三歲的荒唐。第95回“因訛成實元妃薨逝”說元妃“存年四十三歲”。這一年寶玉應(yīng)該是十八歲,那么賈元妃比寶玉就整整大了二十五歲。第18回元妃省親時曾說道,寶玉“三四歲時,已得元妃口傳教授了幾本書,識了數(shù)千字在腹中”,就當元春是寶玉三四歲時入宮,那么她也有二十八九歲了,這個年歲入宮,當嬤嬤也嫌老了,哪個皇帝要這么老的妃呢?我覺得,對于元妃死時的年齡,曹雪芹絕不會出這種荒唐,即便是高鶚,也不會出這種荒唐。那么這種荒唐是怎么來的呢?最有可能的就是“辨誤”。很可能這一行字殘缺洇毀得厲害,辨了半天,模模糊糊地辨出個“四”字來,辨出來了,已經(jīng)很高興,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年齡的舛誤,于是元妃死時就成了四十三歲。其實元妃死時是三十三歲,更靠譜一些,她比寶玉大十五歲,長姐幼弟,進宮時十八九歲,還是說得過去的。很可能是高鶚把“三”,辨誤成“四”了。 4.正是因為高鶚手中是這樣一堆“漶漫不可收拾”的遺稿,才使我們看到了他所做“連綴”的一些端倪。因為他常常會把凌亂的一些篇章放錯了地方。 在后四十回里,寶玉的婚事已經(jīng)是暗流涌動,在第84回,賈母訓令賈政要關(guān)心寶玉的婚事,于是有了清客王作梅(王做媒)的議婚,他向賈政提的是邢夫人的一家老親張家,也是官宦人家,說是有位小姐,堪與寶玉匹配。這事很快從王夫人嘴里傳給了賈母,賈母立即詢問邢夫人,邢夫人說那小姐是有的,但嬌貴得很,她父親說怕她嫁出去受委屈,定要招贅,也可幫他家料理一些家事。賈母一聽就不高興了,說道:“這斷使不得。我們寶玉,別人服侍他還不夠呢,倒給人家當家去!”讓告訴賈政:“這張家的親事是做不得的!”這是84回的事情,后面就沒有了下文。沒想到隔了5回,這中間發(fā)生了多少大事之后,直到89回,才又有了“蛇影杯弓顰卿絕?!币欢危瑚煊駨难绢^雪雁與紫鵑倉皇的低聲議論中,得知寶玉訂婚了,覺得活著已實無意趣,于是決定自戕。在賈府,凡是有關(guān)寶玉婚事的消息,就是轟天新聞,新聞都講究新聞效應(yīng),定會馬上傳開,可事隔5回之久,才傳到瀟湘館,真是黃花菜都涼了。其實這一部分散落的篇章是應(yīng)該放在第84回才恰當?shù)摹?br> 第85回賈母為黛玉過生日,寶釵沒有來,事后給黛玉寫了一封信,頗讓渴望溫情的黛玉感動。黛玉正在看信時,探春、湘云一伙來瀟湘館找黛玉閑話。正說著,忽聽得呼喇喇一片風聲,吹過來一陣清香,黛玉道:“好像木樨香?!碧酱盒Φ溃骸傲纸憬憬K不脫南邊人的話。這大九月里的,那里還有桂花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黛玉的生日是在九月份???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里,明明白白說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我想曹雪芹無論如何不會出這種謬誤,這種謬誤的產(chǎn)生,十有八九是后面那段探春等議論桂花的文字,高鶚找不到放它的地方,于是把它“連綴”在了黛玉看生日信的時候,沒想到這樣就把黛玉的生日從二月搬到九月了。 這樣的問題,書中有許多。 二 對《紅樓夢》的流傳,高鶚的貢獻是巨大的,功不可沒。世上《紅樓夢》后四十回的續(xù)書浩如煙海,為什么獨獨高鶚的,能夠與前八十回并為流傳?我想就是因為他這后四十回里,有真東西!是曹雪芹那驚心動魄的黛玉焚稿、寶玉出家,是曹雪芹搭起的后四十回跌宕起伏的骨架,使人們在琳瑯滿目的續(xù)書中,獨獨認可著他的這一種。 特別是曹雪芹的后四十回里,其信息量之大,幾乎超過了前八十回?!敖鹆晔O”在前八十回里,只死了一個秦可卿。在后四十回里,死了五個:元春、迎春、鳳姐、黛玉、妙玉。每一個人的死,都是那個大背景下人生道路的必然結(jié)局,都有著鮮活的特點,都不草草。特別是黛玉之死,更是寫得天為之黑,地為之暗,令人掩卷涕零。 后四十回還用重筆寫了四大家族的敗落。王夫人的兄長王子騰進京拜相,王夫人高興之極,覺得連寶玉都有靠了。沒想到離城二百里時,卻病死了??尚Φ氖怯穮⒘艘槐荆巴踝域v的虧空,本員已故,著落其弟王子勝、其侄王仁賠補”。王家是徹底敗落了,人死了,還欠了朝廷一屁股債。 高鶚對《紅樓夢》的流傳,功勞巨大,為什么還會挨了幾百年的罵呢?我想原因有幾種: 1.背離了曹雪芹的思想。以高鶚舉人、進士一路仕途的生活經(jīng)歷,盡管他酷愛 《紅樓夢》,但他并沒有能夠深刻理解曹雪芹的思想。他脫離現(xiàn)實地夢想著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在一片慘淡之中,饒有興味地營造著沐天恩,家道復(fù)興。所以在賈府被抄家,賈赦、賈珍被流放之后,卻又突兀地被赦回,不僅發(fā)還家產(chǎn),而且恢復(fù)世職。連那個殺人不眨眼的薛大傻子都赦回家了,這分明是與那個在黃葉村“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曹雪芹的思路,背道而馳的。 2.補寫的東西,與原書的境界格格不入。寫東西的人,一般喜歡寫他所熟悉的事情。所以高鶚在“補”的時候,補進去了一些科舉八股、官場文牘、神魔鬼道、僧尼八卦等內(nèi)容。放在曹雪芹的后四十回中,自然是大煞風景。比如教導寶玉如何講“節(jié)旨”,如何寫八股文,這自然是高鶚最拿手不過的,補寫起來得心應(yīng)手,而這恰是令人感覺無比乏味的文字。有時還會牽強附會地寫一些弄神弄鬼的事情,甚至讓王夫人以市井之徒的聲口,大談道婆如何魘人。而一百零二回“寧國府骨肉病災(zāi)祲,大觀園符水驅(qū)妖孽”整整一回的驅(qū)妖避邪,都是完全與內(nèi)容脫節(jié)的。 3.許多描寫脫離了人物性格。高鶚連綴、增補,甚至織補的工作,在曹雪芹三十余回“漶漫不可收拾”的遺稿中,很像是大規(guī)模的填空,只顧了填空,就很難顧及寶黛愛情、人物性格的發(fā)展,那種觸及靈魂,曹雪芹真正要表達的東西,就出不來。常常是受自己思想觀點的影響,把人物性格寫得與曹雪芹筆下的人物性格相去甚遠。 比如寶玉二次入塾,回來以后去看黛玉,發(fā)著對八股的滿腹牢騷。寶玉向來尊重黛玉,有一個原因就是黛玉從不說那些勸他鉆營仕途經(jīng)濟的“混賬話”,這次見他發(fā)八股的牢騷,黛玉卻說:“我們女孩兒家雖然不要這個,但小時候跟著你們雨村先生念書,也曾看過。內(nèi)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遠的。那時候雖不大懂,也覺很好,不可一概抹倒。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边@哪里還是黛玉?倒甚似寶釵的聲口,連寶玉都受不了了,“覺得不堪入耳,因想:黛玉從來不是這樣人,怎么也這樣勢欲熏心起來?”這樣的補寫,就完全背離了黛玉的性格。 寶玉有著對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是一個和封建主流社會不相容的人,高鶚卻不顧人物性格,硬是讓寶玉去給巧姐講什么“女孝經(jīng)”、“烈女傳”,講得眉飛色舞,讓人感覺很離譜。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重起爐灶寫后四十回續(xù)書的人很多,但大多無功而返。許多人按照“脂批”推測人物的結(jié)局,但不管怎樣寫,都沒有黛玉焚稿,寶玉出家這一結(jié)局來得更感人,更符合人物性格發(fā)展的必然。高鶚的續(xù)書是有缺點的,如果有人再重做一回,不要重起爐灶,就在曹公這三十余回遺稿的基礎(chǔ)上,參考高鶚連綴的得失,在后四十回中深化并完成寶黛的愛情悲劇,也許會有一部更好的續(xù)書問世。 |
|